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开发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人才的培育与人才的发掘、搜罗.在人才开发的两个环节上,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出现一些失误.在前一个环节上出现的失误,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校的,也有来自被培育者自身的;在后一个环节上出现的失误,则主要来自社会. 一、来自家庭的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可以使之成,也可以使之毁. 80年代初期,湖南安仁县军山乡出了个被誉为“小神童”的王昭德,他12岁时,就能写会算,远远超过了初中毕业生,报刊竞相报道,成了新闻人物;后来,他经受不起批评教育,家长和教师又一味地向他赔不是,于是他目中无人,随心所欲,很快他思想错乱,情绪失常,不得不休学治病.经诊断,他患了“综合性多疑症”,至今没有治好.他父亲经常流着泪对别人说:“是我们过分的纵容、娇惯,没有加强品德教育.毁了儿子.” 这是纵容、迁就所造成的失误! 再有,是由于对“人才”这一概念理解的片面,因而造成了严重的失误,甚至以悲剧告终.几年前,南京的王林杀死父母就是一例.王林高考落榜后,打算考体育学院,可父母不同意;想学自己喜欢的文科,又遭家长  相似文献   

2.
一位邻居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严格要求.非但不理解.反而与父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抗心理。邻居多次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膝下的“小皇帝”越长越大.为他成才投入的财力愈来愈多.对父母却愈来愈不知趣。为什么用钱财“喂”起来的孩子却“喂”不出感情.而布衣百姓的子女长大后对父母却有倾不完的爱?对邻居提出的这一个个问号.笔者很难一下子拉直。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疼爱子女,是一般父母都能做到的事。但由于爱的含义不同.爱的内容千差万别.到头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西方人强调自由和独立.父母把子女抚养到成年就算完成义务.故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十分淡薄;但国人对此则大相径庭。时下大多数父母对子女往往“一包到底”.君不见.现实生活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做父母的对子女大都把“物质”上的关心做为第一要义.吃.广告里有啥.孩子吃啥;穿.商店里卖啥.子女穿啥;用.孩子要啥.父母买啥;玩.别人有啥.自己家不缺啥;学.社会上提倡啥,孩子就能去学啥。一些父母似乎这样认为.只有对子女不断的“物质储蓄”.子女长大后就能成才.就能够对父母的爱有所回报。然而.事情并非那样  相似文献   

3.
张倩 《人才瞭望》2017,(10):105-10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城市独生子女婚后很少有与父母共同居住的,再加上外出求学、工作甚至意外死亡等情况使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的概率增大.因此,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唯有政府、社会、独生子女本身共同担负起养老责任,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尤其是空巢父母才能在经济、生活照料以及情感与精神慰藉上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你觉得‘顽固’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这是一位日本老人问我的问题. “唯有眷生人,诚有绝尘意.”这是日本樱花诗人西行法师笔下的樱花,让我想起了这位日本老人——平地先生. 据说大二要来一位新外教,大家都满怀期待,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第一节课,他就给每人一张他的履历表.老师给学生履历表而且是人手一份,在我求学生涯里这还是史无前例的.只见履历里介绍了他在日本国内任教直到退休,退休后又去美国、新西兰、东南亚等地任教,而且在中国,他竟已去过武汉、云南等地.这样的平地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性格那一栏上填的“顽固”两字,仿佛却早已为始料未及的结局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人科学家林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个人已拥有24项国际专利。有一次林先生回国,飞机途经地中海上空,突然飞机发生故障,出现剧烈的颠簸。机上的人群开始由紧张而骚动,空中小姐尽力想控制局面,然而极度恐慌的人们仍然是慌作一团。林先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发抖,紧咬的牙关都渗出了血丝,脑袋完全一片空白。什么金钱、地位、荣誉,什么父母家庭、妻子儿女,此刻早已被吓得烟消云散,所剩的就只有对死亡本能的恐惧。然而,无意间他瞥见了邻座有一位客人,非常奇怪,他居然一脸安详,在那里祈祷,可能是个教徒,在那里祈求上帝保佑。后来飞机最…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上编剧课的时候,廖烨常常在课堂上与大家进行辩论.他看一个片子,首先考虑这个片子的主题、意义和社会责任,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美国的同学则不会想这么多.廖烨清楚地记得,老师说他的想法是影评家和家长的思维方式,导演不需要想这些.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钥匙     
阿泰斯特出生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小城市,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表现出极高的经商才能. 阿泰斯特特别喜欢吃海鲜,他把攒起来的零花钱买了海鲜,用来犒劳自己的胃.可是海鲜价格很高,一顿海鲜常常把他半个月的零花钱"收拾"掉.他就想:自己为什么不经营海鲜呢,既能赚钱,还能解馋,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一位青年想娶农夫的女儿为妻,他就去农夫那里请示准许。农夫上下打量了青年后,道:“孩子,站到外面去,我要放出三头牛,每次放一头。如果你能抓住三头牛中任何一头牛的尾巴,你就可以娶到我的女儿了。”年轻人站在牧场上等待着第一头牛的出现。牛圈的门打开了,里面跑出了他所见过的最大、最健壮的牛。青年想:比起这头牛来,另外两头牛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他就跑到了一边,让牛跑出后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国外,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职业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很多大学生没有想过做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不知职业生涯规划为何物。他们上的大学是父母、师长帮助选的,专业是父母、师长帮助选的,有些同学的父母甚至已经替他们安排好了将来的工作,很多人从来就没有自己为自己做过选择,结果很多人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10.
春晓的小名叫暖暖。这一个春,一个暖,让江秋的心里像春暖花开般温暖。偶遇赤脚大仙春晓的父母都是大学里的老师。高中毕业时,春晓本想考南方的学校。可是临了,还是就近上了这所工学院。  相似文献   

11.
近读《醒世恒言》,在第二十六卷中看到 "薛录事鱼服证仙" 的故事,颇耐人寻味. 唐朝时, 进士出身的薛录事因病发高烧,烧到第七天,渐入梦境,梦中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鲤鱼.看见渔翁垂钓,薛录事明知道是钓钩,但鱼饵实在诱人,犹豫再三,闻得饵香,便思量要吃. 只是到了口边,他想:我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 若是吞了这饵可不是被他钓了去?难道就不能到别处求食、偏要吃他钓钩上的饵吗?于是,他到鱼钩周围游了一遭, 怎奈那饵香得酷烈, 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 肚中又饥,怎再忍得住! 最终,薛录事难忍鱼饵的诱惑,张嘴咬钩,结果被渔翁钓了上来. 对此,冯梦龙点评说"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相似文献   

12.
从小爱好文学从未想过当作家石英从小就爱好文学,但从未想过要当作家,当他意识到要当一个作家的时候,已经有了生活积累,也有了创作的冲动。他出生在抗日战争时灾难深重的胶东大地上。不过,这个黄县农家的孩子,那时还不懂得忧国忧民。他是带着天真无邪的童心走进学校的。知识的五色宝塔,吸引着一个少年的心灵去攀登。可是到了二年级的时候,他显示了对语文和史地的偏爱。一次,他到外祖父家里  相似文献   

13.
在比尔·盖茨成功之前,如果有人讲述一个几乎白手起家的人在经过不到20年的奋斗就跃身为世界首富的故事后,人们不是象听了一则神话一样嗤之以鼻,就是以为讲述者的神经不太正常。 然而,比尔·盖茨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现实。 比尔·盖茨生于1955年10月28日,是美国西雅图一对殷实夫妇的独生子,在家中排行者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妹,父亲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公司律师。 盖茨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相当重视。当盖茨6岁时,他被带去参观西雅图世界博览会。当时,这个博览会的主题是“21世纪”,重点介绍21世纪将出现的新技术,小盖茨对此留连忘返。当小盖茨长到了8岁,他的父母仍在考虑是否让他再晚一年上学,因为他看起来太小,身体发育也不够理想。后来,盖茨的父母把他送进了当地一所私立学校,这是一所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校,其独特之处在于还拥有一台在当时的小学相当罕见的ASR—33Teletype型计算机。 少年时代的比尔·盖茨貌不惊人,成绩平平,只是在数学一科表现突出。当他在学校里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时,就疯狂地爱上了它。盖茨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使用计算机,仿佛他所面对的计算机在一直等待着他的出现。他的计算机老师比尔·杜格尔事后说,他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计算机的所有知识全部教给了盖茨,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要想3年不安生,就去装房子;要想10年不消停,就去买房子。”当我们把这句话说给香港合生创展集团旗下的珠江帝景项目总经理刘斌听时,他笑了:“智慧,充满智慧。” 对北京人的智慧,这位去年8月才北上的经理人颇有感触。他一再说,北京是人才的高地,他在这儿学到了不少东西。 受命北上  再创佳绩 在北京,珠江帝景可谓名气不小,还没有完全竣工就被评为北京“十大新地标”,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连坐在出租车上,司机都跟我们侃,门前的阿波罗太阳车雕像“气派啊,据说用了好几斤黄金”。但是作为项目总经理的刘斌,名气…  相似文献   

15.
老熊正要写日记,发现日记本已经用完了,他想出去再买一本回来写,但是已经晚上十二点了。但他还是骑上脚骑车在漆黑的街上找,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一家书店还没打烊就进去了。有一本日记本他很喜欢,于是问老板多少钱。  相似文献   

16.
与宿命无关     
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 他是我所在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一次,他花两元钱买了一张福利彩票。不曾想,他就中了20万元的大奖。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没多久,他就病了。说也巧,待那奖金花光了,他的病也就好了。于是有人说,他这是消受不起,他命中不该享有这笔钱财。  相似文献   

17.
梦恕决定方向,有梦就有希望。他从小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尽管出身书香门第世家,但他却对读书不感兴趣,反而对电影情有独钟。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电影导演。但由于父母的压力他还是不得  相似文献   

18.
借牛有个人想跟一富翁借头牛,可又不好意思张口,于是就把借牛的事写在了一封信里,然后拿着这封信来到富翁的家里。进门后富翁正陪一位客人说话,见有信他便顺手接了过来看,但他并不识字,可又恐怕别人知道他不识字,于是便装模  相似文献   

19.
室内游戏     
这个姓刘的体育老师,会在下雨天想办法上一些好玩的室内课。那一次,玩的足猜声音的游戏。六个学生一组,面朝黑板站着,下面的同学坐在位予上,用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喊那六个同学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同学,得马上回过头来,猜这声音的出处。如果猜对了,他就可以回到座位上去;如果猜不中,抑或没有人叫他的名字,那他就必须在这黑板前一直站下去。  相似文献   

20.
人生支点     
一个有智障的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父母。他整天哭闹,并且做出吓人的模样,身体不停地扭动,没有人能够让他停下来。父母必须24小时照顾他,否则他会破坏家里的一切。他每天只睡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