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人常常把一甲子当作六十年,但据《辞海》中“甲子”词条的解释:“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这个意思就是说:甲子,是天干配地支的统称,没有数量的含义,不表示“六十年”.  相似文献   

2.
早就听说北京有一个治疗颈椎病的“神手”管大夫,经他治疗的成千上万的颈椎病患者,不管是新得的,还是久治不愈的,没有一个人他治不了。长时间以来,就一直想见见这位“神手”。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西三环航天桥附近的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干休所门诊部,尚未和管大夫打招呼,便听到了几个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后发出的由衷的感谢:“管大夫,谢谢您了,我这20年的老病,您这么一下子就见好,神了!”“好了!真好了!您的手法太好了……” 管大夫叫管恩福,今年41岁,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虽然早已脱去了军装,但身在军营的他,仍一副军…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也是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成立30周年.30年,半个甲子,一代代引智人的辛勤耕耘使赴港培训历久弥新,结出累累硕果. 香港不仅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制、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拥有丰富的人才和培训资源.自京港人才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京港中心)成立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充分利用香港的区位优势,发挥当地特色,紧密围绕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内地与香港的人才交流,派遣各领域人才赴港培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点基本,多线展开",作为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从学生思想上而言,"一点基本"即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本,"多线展开"即是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该门课程的长期动力。二、从教学内容而言,"一点基本",即是以FLASH动画中的基本动画学习为基础,"多线展开"即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性的教授FLASH动画中的高级部分(AS编程)。三、从教学目的而言,"一点基本",即是以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该软件为基本,"多线展开",即是鼓励学生在掌握软件基本使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多方面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5.
首先我为大家说明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和人大附中的关系.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于2009年建校,建校时间并不长.在建校之初,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刘彭芝指出了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战略定位,那就是"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要做人大附中的改革试验田,要做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从这个定位我们可以捕捉到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具有改革和未来的独特属性.经过8年的发展,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和清晰的愿景(Vision)、使命(Mission)、价值(Value)以及培养目标(Goal).我们要建造一所幸福的、与众不同的未来学校.  相似文献   

6.
本文由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两大文明的宗教起源入手进行分析,指出二者同许多早期文明一样,对农业与繁衍神的原始崇拜表现明显,而通过同样存在于两大文明早期的南北对峙局面影响,导致二者宗教中诸神存在双重名号、地位不平等的现象.随着文明的发展,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多神崇拜都走向了一神崇拜的方向,为以后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由此可以看出二者间一定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有了这张证,我感觉自己更像本地居民,更有家的感觉了."近日,48岁的印度人胜利(Vinayak Talekar)收到了一张崭新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他一同收到该证的还有另外9名在上海市长宁区工作的外籍人士.与以往发出的许可不同,此次颁发的证件上都印有"长宁区外国专家局"的字样,这也是2016年9月长宁区成立全市首个拥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权限的区级外国专家局以来,发出的首批工作证.  相似文献   

8.
丝路"糖史"     
李颖 《人才瞭望》2017,(19):94-95
两千年时光,铸造出丝绸之路.这些纵贯山脉、横跨海洋的通道是古老世界的神经中枢,令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将文明的脉动传递到各个角落.斗转星移,丝路迢迢,从未熄灭的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文明的渴望,精神之光在这里凝成一段从未远去的旋律.  相似文献   

9.
2015,不同领域的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中国表达"的内涵和形式. 我国对外宣传长期面临"有理说不出,说出没人信"的难题,而2015年,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为外宣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最近,在国外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上被外国网友们誉为"洗脑神曲"的,不是Billboard榜单上的本土歌曲,而是一首关于中国政策的卡通民谣——《十三五之歌》.这个英文音乐短片以民谣曲风为主,用到欧美时下最流行的波普复古风的拼贴艺术动画,搭配欧美流行乐中的放克乐(Funk)和独白,唱出了 "十三五"的来龙去脉,让"歪果仁"们听后直呼"根本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10.
治班有"道"     
触摸中国五千年深远而厚重的文化历史长卷,孔子、老子、韩非子……中国古代圣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永恒地熠熠闪光.当我们一次次虔诚地与他们对话,体验古老文明的悠久与蓬勃、感悟古代先贤智慧的深邃与高远,也能领略到五千年管理文化的苍劲与淳朴,这些伟大思想不仅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对我们当代班级管理也有着蕈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纵观古今,横览中外,凡创造发明者,无一不是在善于继承前人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不足或未涉及之处,再加以改进、修补和提高,使之发展成新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费尔巴哈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非欧几何的发现与欧几里得几何之间的关系,即是显例,足资佐证在继承和发展中实现创造发明。  相似文献   

12.
硅谷这个称谓第一次出现是在1971年《电子新闻》杂志1月刊的一篇文章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 然而,此时的硅谷已非彼时的硅谷.如果你住在旧金山,你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曾一度作为硅谷象征的制造业,除了具备硅谷特性的奥斯丁及北卡的金三角科技园相继发展外,大部分已经搬去了亚洲的各个工厂.有着"硅谷之母"之称、具有75年历史的惠普也一分为二,成为两家相关的上市公司.现在的硅谷,是市场营销和设计的中心,它已经跟从前不同了.  相似文献   

13.
唐朝名人白居易:月薪一万五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白居易为校书郎时,他在诗歌中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白居易便升左拾遗,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史载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不知是因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关羽被封过两次侯,但当时所有的史料都没涉及他是神。大概是隋唐时期,关羽开始被"神化"。据唐代《重修玉泉关庙记》记述了关羽帮助隋代智大师兴建玉泉寺的传说,说"(关羽)生为英贤,没为神明……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系"(《全唐文》卷六六  相似文献   

15.
生长于贫困人家。19岁与邓小平、陈毅、李维汉等赴法留学。在外留27年,攻读过8所大学,先后获巴黎大学博士、法国国家博士学位。39岁第一个向世界宣布: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遂自命名为木王星,震惊寰宇。45岁应祖国母亲之召学成回国。59岁初尝新婚之喜。……他身上的谜同宇宙的谜一样多。如千万颗小星星一样,刘子华来到了世间。19岁那年他怀揣着母亲的照片,飘洋过海,萌发了追“星”的念头……同旧中国许许多多贫苦儿童一样,1899年9月15日,从刘子华在成都市龙泉驿洛带镇那间贫瘠古朴的仓屋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注定了苦难的童年。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的西汉墓葬就曾经出土过黑色的纱帽,形状类似现在的泳帽.有文献记载的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东晋成帝时,凡在宫里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不过当时叫作"乌纱".这顶乌纱,当时只是仆人们的穿戴.晋朝的贵族们,都是戴高高的白色纱.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年" 曾经有几种不同的叫法.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即夏朝时把年叫做"岁',商朝叫做"祀",周朝叫做"年",而比夏商周更早的唐虞时期则将年叫做"载"、清人吴乘枚在《纲鉴易知录》中,对各朝代纪年的不同叫法做过比较详细的记载, 传说尧帝之前的历代帝王均"计岁以年",到了尧帝和舜帝时则是"计岁以载",夏朝又改为"计岁以岁".  相似文献   

18.
"你怎么知道我在教育行业待了很多年?40年.今年正好是第40个年头,我自己都觉得这难以置信!"64岁的努兹奥·罗曼诺(Nunzio Romano)脸上露出了童真般的欣喜,在他看来,能够一辈子干教育事业是再自豪不过的了,"从我18岁第一次当意大利语兼职老师起,我就知道要把这件事做到永远."  相似文献   

19.
元代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他的经典著作《算学启蒙》"大数之类"一段中记载:"凡数之大者,天莫能盖,地莫能载,其数不能极,故谓之大数也."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曰亿,万亿曰兆,万兆曰京,万京曰垓,万垓曰秭,万秭曰穰,万穰曰沟,万沟曰涧,万涧曰正,万正曰载,万载曰极,万极曰恒河沙,万恒河沙曰阿僧祗,万阿僧祗曰那由他,万那由他曰不可思议,万不可思议曰无量数.由此可见,"不可思议"在古代是个数量单位,而且数量很大,相当于10的64次方.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汉中市,人们大都记得一位满头银发,面带微笑,经常骑着自行车穿梭于东关的老外,他就是原汉中师范学院的澳大利亚籍教师穆荣华先生。这位一生中曾两次来汉中居住生活的外国人与汉中有着不解之缘。 穆荣华1939年10月出生在澳大利亚佩斯市。1岁时随父母来汉中。1947年离开汉中到江西一所学校读书。1950年返回澳大利亚。 “我在中国10年的童年生活中,有7年是在汉中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度过的。汉中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我永远报答不完,汉中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汉中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也是我在退休后来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