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高等院校同样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大众化应用型转型,根本目的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精准办学定位以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应用"这一核心.为了正确认识应用的内涵,避免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出现严重的跑偏现象,要熟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准确定位,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尤为迫切。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注重教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觉悟,单纯的理论知识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注重与社会、企业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呈几何倍数增长,尤其是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模式与教育观念发生改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样才会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而现代化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无疑符合社会的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4.
曹媛 《人才瞭望》2022,(2):64-65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职业院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技能熟练的人才,更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的人才.不过,由于当前中职教育的相对不足,大部分中职学生很难具有社会所需求的创新能力.为了让中职学生能够得到当前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是当前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分类多元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途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笔者针对品牌专业未来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挑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改变和知识的更新迭代,对于新商科人才的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作者在“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对人工智能课程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并对新商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学明 《人才瞭望》2017,(17):33-34
人才评价是人才开发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求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明确提出"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甄别选拔真正具有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人才,不断壮大创新创业人才群体,并对其进行精准扶持和有效激励, 是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促进"双创"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因而,要科学地评价创新创业人才, 甄别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不同核心特征, 并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快速进步,从而为工程实践带来了较为深刻地变革,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生产劳动密集型朝着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快速转变,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意识强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为职业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即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力培养。本研究主要对当今职业教育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着重阐述,旨在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产生新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自身理念、管理方式方法等进行创新,通过对人才的不断注入和培养,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进而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传统人...  相似文献   

10.
继续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接受新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在我国,继续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的切实有效的途径,是培养我国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和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为党育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电子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就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电子工艺实践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制作集中实际电子产品为特色的,不仅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也让学生将基本技能培养、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此时,图书馆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人才的培养和创造,就必须在图书馆这样的知识信息机构上努力。将图书馆工作落实到实际后,就必须对读者知识的服务进行创新,满足各类潜在人才的需求和享受,为国家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出必要的贡献和支持。简单来讲,基于读者知识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是今后的重点工作,需引起较高的关注,在该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势必会高于以往的投入,但取得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除了要具有较高的商务英语语言能力、扎实的国际商务背景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人文修养、较强的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为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基于此,重点探讨市场经济下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马守国 《人才瞭望》2017,(20):141-142
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阐述中职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职学校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中职学校如何结合自身发展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适合中国特色和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的创新培养机制与实践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代、新产业、新经济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党的十九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人才发展战略的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文件,积极探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促进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工作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培养时间也较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中,特别指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主要在职业道德、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建立基于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双向发展的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模型,从而构建培养体系.基于此,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做了初步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完善人才损害赔偿制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法制的发展植根于社会需求,法律必须与不断变化的文明状况相适应。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依法尊重和保护知识、尊重和保护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娃娃开始,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而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从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与生俱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而正是有了这种执著的探索精神,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的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确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努力培养本世纪创新人才.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我们所说的基础教育中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已经外化的创造产品,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能动个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质疑、探索中关注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掌握新知识、探索新方法、寻找新规律,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小学开始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