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民日报》6月6日发表邢贲思《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的长篇文章。文章指出,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必须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现在有人理直气壮地打着中央强调的“不争论”这一旗号,散布一些错误思想。“不争论”有个前提,不能让一些错误思想干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中央提出的不争论是指不搞无谓的争论。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对大局的干扰,我们也听之任之,安之若素。我们应当承担起思想战线、理论战线战士的任务,不管来自哪一方面的错误倾向,只要是干扰大局的,就要反对。“左”的东西的一个基础是习惯势力。现在“左”的东西主要表现在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有怀疑。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有的人还留恋过去,老觉得过去好。“左”的基础是习惯势力,但是,不能把习惯势力简单地等同于“左”。还有一点要指出,有一些人,往往用大帽子吓人,这些人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你批评他,他就说你批评马克思主义。当然,确实要防止批“左”批到马克思主义头上。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一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一生。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开拓者。由于他一贯主张“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某一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要独立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终于使他在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不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遂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这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 80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 ,马克思主义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就坚持不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本本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按照实践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 ,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实事求是精髓论 ,从对马克思主义迷信和崇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从错误和对立面中学习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并且“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注意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地方,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英明地迈进的一步”。马克思逝世一百年来,围绕着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则及其实际运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斗争中,既有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基础。从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思想资源,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形成时代需要的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将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只会被发展而不会被消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纪之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途命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贯彻双百方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中 ,出现了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特别是否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种种错误观点 ,针对这些观点的立论根据 ,作者从哲学史、特别是哲学分化的历史方面进行了反驳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 ;认为要将研究最大的整体、最普遍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的哲学本身 (本体论或世界观 ) ,与研究某一领域的最完整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的部门哲学区分开来 ;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 ,既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又建构与当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写出了《资本论》等许多闪耀着辩证法思想光辉的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在新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8.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之一——人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释,回答和驳斥了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权状况的种种无理指责。其所包涵的丰富内容,是我们正确把握人权实质,进行人权实践的重要准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邓小平人权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权,就是人的权利,也就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生活的一切人或绝大多数人有资格享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阶级对它有不同的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6,(16):20-20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是指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又是指它同马克思主义既有的东西不完全相同。应分析“化”的过程中,哪些是根据中国的情况和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东西,哪些是不符合中国情况.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中国革命和建设招致损失的“异端”。  相似文献   

10.
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形态与历史变迁的钥匙。诚如列宁所指出的:"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只有借助阶级理论以及掌握运用该理论来思考、认识、分析、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才能透过历史与现实中种种看来迷离混沌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问题的同源类质性。  相似文献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现阶段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试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入手,从“为大众——化大众——大众化”三个层面探讨其实践方略,切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在这部光辉著作中,列宁所发挥和发展了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无比丰富的.认真研究《哲学笔记》,探索列宁所发挥的辩证法思想真谛,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其中三段重要的论述,作些粗浅的探索.(一)“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在读黑格尔时……”(《哲学笔记》第111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而作,是其对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史与五四新文化思想史、北京大学校史等多领域研究的一个系统总结和再思考。马克思主义与北京大学世纪同行。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与北京大学的历史关系为核心研究命题,历史学与政治学等跨学科研究,通过文献释读、史物与史实考订及其实证分析,认为:(1)北京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源头——提出“北大源头”概念并首次刊发了“亢慕义斋”图书印章这一珍贵文献;(2)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讲授马克思主义的高等学府,李大钊在中国开风气之先,马克思主义在北大首传真——是作者在学术界第一个发掘“北京大学唯物史观试卷”;(3)北京大学是中国率先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地——作者以珍贵可信的史料和严密的推理解决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一迄今还被认为没有完全落实的历史悬案;(4)从一系列人物群谱研究中指出,当时北大进步师生为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发展中,曾提供了强固的组织基础和卓越的领导人。由上,马克思主义与北京大学具体地历史地密不可分,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特征和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相关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问题一系列论述的整体出发,论述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5.
胡绳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维运行轨迹,展现出这样一条逻辑线索——三个基本环节,一个不断发展的思维过程.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他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是他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关键;在学术领域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标志.胡绳一生的学术思维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列宁曾经指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列宁选集》第三卷689页,第二卷398、417页)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辩证法,对于我们端正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三十年来,总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是对经济、政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体系产生的心理根源,因此要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心理基础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利于深化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理论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视域,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促进理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五层次社会结构中社会心理内涵与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缺位与成因分析、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启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调查和分析、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理论分析和逻辑结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构建等基本内容;其次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主要观点:社会心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诉求,并针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二元性、多样化特征,采取相应对策,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群众路线涵盖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方法。从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和集中表现。具体来讲,群众路线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所以,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基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特点以及唯物辩证法等方面分析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鲁迅后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这个结论已为人们所公认。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鲁迅不仅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常识,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贡献了新的东西。鲁迅提倡“拿来主义”,他最敢于、也最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思想家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思想营养;但他绝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庸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