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武士这一社会角色出现于平安时代中期,在平安后期势力迅速壮大并取得政权。自镰仓时代至19世纪中叶的江户时代末期,武士政权在日本历史上持续了近700年。贯穿武士社会的伦理思想即武士道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战国时代以前,武士道主要表现为“恩”的社会意识,战国时代表现为“生”与“死”的社会意识,江户时代则表现为“敬”与“诚”的社会意识。无论哪一阶段,武士道思想的极端性都是昭彰醒目的。  相似文献   

2.
《源氏物浯》是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最有代表意义的艺术杰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它在日本古典文学中著称为艺术的高峰。室町时代的文学家一条兼良在《花鸟余情》一书中,说:“我国的珍宝中,没有一个超过《源氏物语))的”;江户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本居宣长在《玉之小栉》一文中,说:“此类物语书中,唯有这部物语(指源氏物语),特为优异,独出心裁,大概空前绝后,无与伦比。”这种说法,未必恰当,然而,它却反映出对这部巨作的历史评价。《源氏物语》出于1001~1016年期间,比欧洲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十日谈》(1354)还早三百年。就在这个时期,如此规模宏大,内容深刻,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经一位女作家之手创作出来,实为令人钦佩。《源氏物语》问世以来,有不少评论家、文学研究家发表过许多评论文章和研究论文,作过不少考证,探讨过作品的重大艺术价值。有的站在儒教的立场上说,它表现了“劝善惩恶”的思想;有的从佛教的观点出发,强调“宿世”观念;有的说,它描写的是“贵族青年的恋爱”,“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之事”,甚至有的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奸通”等等。总不能脱离普遍的“人性”、抽象的伦理道德原则以至宗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3.
一部 154 万字的地市级文学通史《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 2004 年 5 月出版。该书的主编是苏州大学的范培松教授和苏州教育学院的金学智教授。中国的名市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名市都具备编写“文学通史”的条件。譬如说,陕西的西安市、河南的洛阳市、江苏的扬州市,历代文人写它们的文学作品不少,但这些市的原籍作家并不多,它们可以编一本写西安(长安)的文学作品选,写洛阳的文学作品选,写扬州的文学作品选,但要编撰一部文学通史却勉为其难。惟有苏州,一方面有建城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两千五百多…  相似文献   

4.
町人一词是指江户时代居住在城市中的工匠和商人而言。町人早在镰仓时代就已出现在京都和镰仓一带。到战国时代随着领主的城下町(城堡内的市街)和港町(商港港口)的兴盛,町人才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安土桃  相似文献   

5.
江户时代由町人(生活于城堡附近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兴起的主流文化思潮对日本《诗经》学有重大影响.江户前期的《诗》学独尊“朱传”,理论创新的源动力严重乏力.町人文化崛起之后,情势大变,新见迭出.以人情《诗》学为契机,不仅涌现出大量新《诗》著、新观点、新派别,而且促成了日本《诗》学自觉时代的全面到来,开辟出一个崭新的《诗》学时代.  相似文献   

6.
一在日本古代文学史上,由于受中国的影响,散文的传统相当久远。其中的议论性散文,日本人称随笔,其成就并不逊于小说和戏剧,这一类作品在日本文学遗产中占了相当的比重。最有代表性的,是平安时代(794——1191)靖少纳言的《枕草子》、镰仓时代(1192——1332)鸭长明的《方丈记》以及南北朝时代(1333——1391)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被称做日本古代随笔的三大名作。而后来室町时代(1392——1572)  相似文献   

7.
“四人帮”是“让步政策”的鼓吹者。他们胡说“农民战争往往客观上为法家路线的继续推行或法家思想的继续传播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梁效《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作用》)“农民战争给旧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猛烈冲击……是形成和贯彻他们的法家路线的重要条件。”(柏青《坚持古为今用,研究儒法斗争》)“法家”的  相似文献   

8.
<正> 以往大家对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褒多贬少,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是董楚平在其近作《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学术月刊八一年第一期)中对此提出质疑,并就如何评价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董文发表后,史学界反响较大。徐祖根和周良霄、张德信住八一年第四期的《历史研究》上,发表题为《试论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关于农民战争任务和作用的商榷》两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董文中的某些论述。林衍经在《安徽大学学报》上(八一年第一期)发表的《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撮论》,也是针对董文中的某些观点而言的。最近董楚平在《史学月刊》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末的美国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但这场革命给人的印象总不如在此之前的1640年英国革命和在此之后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那样深刻,其原因就在于对这三次革命的评估上至今仍受到苏联史学界较深的影响。苏联史学界的观点典型地反映于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十卷本《世界通史》和E·M·茹科夫在第十一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世界历史分期方法”中。在苏联学者看来,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符合逻辑的人类进步道路上”的关键步骤。依据这种指导思想编纂的《世界通史》,英国革命被定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法国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  相似文献   

10.
一、阿拉伯史著作述要 近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著作或教材中,均含有关于阿拉伯历史的章节,这里略而不论。此处仅提及中国阿拉伯史研究专家编撰、出版的一系列阿拉伯史著作、教材,其中阿拉伯通史有:郭应德的《阿拉伯史纲610-1945》、彭树智的《阿拉伯国家简史》和《阿拉伯国家史》、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断代史著作有:郭应德的《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杨灏城的《埃及近代史》和《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与江淳合著)、姜桂石的《战后中东史》、肖宪的《1945年以来的中东》等。地区国别史著作有:彭树智的《二十世纪中东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以及姚大学、王泰的《中东通史简编》等。  相似文献   

11.
无论翻阅哪一个民族的历史,其人物传记所记述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都有事实与传说参半、似是而非的情形;有许多问题要判明其真伪,令人困惑。本文要阐述的中国古代诗人屈原也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人物,如古代希腊的著名诗人荷马和伊索、印度笈多王朝时代的迦梨陀娑、伊朗迦色尼王朝时代的菲尔杜西、我国的小野小町以及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一样,是生前详细事迹不明的“想像中的作家”。 众所周知,今日被看作中国文化两大源流的,是自公元前十世纪之西周初期至公元前七世纪之春秋时代初期创作的、集三百篇歌谣之大成的《诗经》,和自公元前三、四世纪之战国时代至公元一、二世纪之后汉时代创作的长诗《楚辞》;而屈原则是自古以  相似文献   

12.
由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等四个单位集体编辑的《世界通史论文资料索引》,汇编了从1949年至1984年9月在国内公开出版报刊上所发表的世界史论文、译文与资料,所收篇目包括世界通史的各个历史阶段,从史前时代起迄至现当代(1980年)止,涉及世界五大洲  相似文献   

13.
吴于廑先生所倡导的"整体世界史观",被誉为"世界历史新理论在我国的兴起"。这一整体世界史观的萌生,最早见之于1964年他所著的《时代与世界历史》一文。这在时间上与西方学者提出全球史观如英国学者巴勒克劳夫撰写《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1956年),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1963年),斯塔夫里阿诺斯推出《全球通史》(1970年代初),基本上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14.
《虎符》是郭沫若以战国故事“窃符救赵”为题材创作的一出历史剧。战国时代是“一个悲剧时代”,也是“人的牛马时代的结束”。如姬积极参予到魏王与信陵君的矛盾斗争中,以坚决反对黑暗统治者魏王和坚定支持主张正义者信陵君的行动,确立了自己的伟大人格,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的造型。  相似文献   

15.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元末农民战争,长达17年之久,参加起义的各族人民达数百万,其活动地区不仅包括了内地各省区,同时也波及到了塞外的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各边陲地带,其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在《洞殇》作者的眼里,他们看到的农民战争是“表现出惊人的破坏力和残酷性。王朝末日,战祸一起,便是赤地千里,城廓破碎,田园荒芜,人口锐减。”没有丝毫的革命性可言,只有“周期性毁灭”。这种全盘否定农民战争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极端错误的。本文拟通过对元末农民战争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的剖析,说明农民战争的意义,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以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作为撰写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明史为开端,文化形态史观也逐渐发展为“文明多元论”,以文明为研究单位的世界通史的写作和出版从此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8.
室町时代作成的御伽草子《浦岛太郎》《一寸法师》等被大多数日本人所熟知,在其影响下出现的文学形式如童话(绘本)、民间故事传承至今。然而,家喻户晓的《浦岛太郎》故事与古代的民间传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明显差异。文章按照时代顺序综述历史文献资料,通过从古至今浦岛传说或多或少变化了的故事情节来说明各阶段的时代特征以及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痕迹,指出贯穿始终的不变的两大要素,即"常世"(异界、仙境)向往和玉手箱。这个民间故事及其变体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海洋信仰和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是学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思想资料的著述,曾长期引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中国思想通史》不应该预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但古往今来的学者研究思想史或哲学史皆会预设理论框架。而且以今日视角看,《中国思想通史》仍然具备知识的“含金量”和理论的“含金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含金量”虽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也具备历久弥新的永恒性。另外,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思想通史》对唯物、唯心分析工具的使用是严格把握分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能将唯物、唯心分析工具泛化、绝对化的错误归咎于《中国思想通史》所开创的学术范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