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 辽宁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人口城镇化水平高居全国(除三个直辖市外)各省、区的最前列,城镇人口增长过程也独具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辽宁省城镇人口不同增长过程的分析,得到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未来数十年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如何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适应21世纪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省土地、节资源、环境好、效益高、人口容量大的城市人口体系,是全国和各省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未来城镇人口多种增长模式、多种规模分布体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及其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偏重集约式,兼有一定程度分散发展的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好的模式。一、城镇人D增长模式效益比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放 《人口研究》2004,28(3):60-67
利用 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对在“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新增长的城镇人口中 ,有 5 2 %是来自于地域的重新划分 ,有 31 %是来自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来自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只有 1 7%。本文认为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应当主要依靠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因此 ,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解决好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 ,使他们能够顺利向城镇转移 ,这对于 2 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城镇人口迁移》尹文耀有幸拜读马侠教授主编的《中国城镇人口迁移》,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不少东西。马侠教授和人口学界一批在人口迁移和人口城市化研究方面很有造诣的学者共同编写的这部《中国城镇人口迁移》,是在深入开发和分析中国1986年74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牵头,有十六个省(市)社科院人口所和部分大学参加的《中国五十城镇人口迁移调查和城镇化研究》课题组最近在广东召开了分析协调会议。西北地区陕西省和宁夏省社科院人口所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驻中国付代表拉奎恩博士到会就调查数据资料分析问题做了专题讲课。会议宣布,《中国五十城镇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研究》课题已经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批准列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研究项目。本项大型社会调查也于一九八六年经国家统计局依据统计法有关规定予以批准。此次会议是一次阶段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段工作,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和研究安排下段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 城镇人口迁移的模式 中国城镇人口迁移模式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发展中国家。其特点如下: (一)城镇人口迁移进程的被动性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正常情况下,一段时期内城镇人口迁移的轨迹曲线是平滑的。然而中国40年以来城镇人口迁移的历程,则是在大起大落、骤升急降的波动中渡过的(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居民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城乡收入和消费差异问题,初步确定城镇老龄人口和劳动人口的消费比例与收入比例,引入标准消费人和标准收入人的概念,将城镇人口年龄结构代入标准消费函数模型且模型通过检验。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发现,只有老龄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消费比例持续大于二者的收入比例,未来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才不会发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的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最初阶段,主要是从1953年到1962年,即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统计城镇人口的口径基本上依照1955年《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按城市的市区人口、郊区人口和建制镇人口进行统计的。由于这个时期的城乡划分标准比较符合实际,市镇建制又严格执行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城镇与乡村的划分界线处于稳定状态;尽管这个时期也曾发生过城乡人口对流的大起大落,但并未引起城乡人口统计上的非正常波动。“一五”期间,1953年全国城镇总人口为7826万,到1957年增加到9949万,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13.3%  相似文献   

10.
城镇是城市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辽宁城镇人口和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形成合理的城市网络,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和物资信息交流。在社会主义商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由农村进入城镇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人口日益增多,外省籍人口流入青海,对繁荣和振兴青海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加重了市场商品供应。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的概念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目的 人文空间最基本地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研究必须正确地使用资料或数据以反映城镇的实际状况。 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很少向世界公布有关城镇的统计资料。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城镇问题深感困难。令人欣喜的是,自从1980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百科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相继出版,你可以从中找到大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丁仁船 《西北人口》2008,29(2):8-12
劳动生命表反映经济活动人口预期的终生劳动参与年限。可以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然而我国至今没有一套严格意义的城镇劳动生命表。本文借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制作我国市和镇人口的劳动生命表,统计出死亡因素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出经济活动人口的平均预期失业年限和就业年限,为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县城总体规划工作中,有部分县城的规划,由于对基础资料的全面应用缺乏系统的认识,并因为政策性因素的人为影响,导致在工作中对县城的性质、规模、布局的确定缺乏理论依据,致使规划设想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规划工作者只注重规划图纸的构图,手段与目的有一定的差距。在城镇建设中,规划的指导意义不甚显著,从而城镇规划不能充分地适应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镇规划工作如何完美地适应新的形势?已成为规划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谨拟就县城总体规划工作中人口规模的推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1986年74城镇人口迁移抽样调查”(以下简称“迁移调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承担,得到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资助,被列为国家‘七五’期间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联合十六省(市)人口研究单位共同合作研究“中国城镇人口迁移与城镇化”课题的组成部分。此项“迁移调查”填补了我国城镇人口迁移资料的空白,提供了我国自1949年以来城镇人口迁移的流量、流向、结构、原因和后果的主要数据,它们不仅是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所需的基本数据资料,也是国家决策部门制定改革政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90~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量的构成及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0年和200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用分城镇和农村人口估算模型对1990~2000年城镇人口增加量、城镇人口自然变动量、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人口进行了不同估算参数的估计和分解,分析了10年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长量的构成及变动。本文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认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镇人口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波 《西北人口》2011,(6):106-110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采用ESDA分析技术,从中观层面探讨了2000—2010年甘肃城镇人口布局的时空演变特点:城镇人口布局向中部、南部和东部集中;城镇化模式由中心城市带动向中心城市与中心小城镇互动转变;中南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在增强,但基础依然薄弱。  相似文献   

18.
“城镇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0日在北戴河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举办的。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以及党校系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就我国城镇化道路和城镇人口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同时也为将于明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人口城市化与城镇人口问题国际讨论会”作准备。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内容主要包括:解放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口的发展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因素.辽宁省城镇人口已经从1949年的331.4万增加到1982年的1,513.2万,增长了3.56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4%,居于全国各省区的首位.在今后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发挥辽宁城镇人口多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城镇人口的发展,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这是一个必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对辽宁城镇人口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反映着这一国家或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水平,也是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历程作横向或纵向的对比分析研究,都离不开相应的城镇人口资料。因此,城镇人口本身概念、口径的统一和科学与否,就直接关系到有关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价值高低。本文将对我国城镇人口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看法,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城镇人口是与乡村人口相对应的人口地理概念。公认的划分标志是人口居住地点,即凡是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不论其从事何种职业,都划为城镇人口;反之,凡是居住在乡村的常住人口,也不论其从事何种职业,都划为乡村人口。于是,城乡人口的划分实际上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