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本视阈下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政府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个人诚信诚信体系,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立完善的现代诚信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其中政府诚信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企业诚信是我国现代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个人诚信是我国现代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中,政务诚信处于核心地位。以政务诚信带动整个社会诚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政务诚信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当前,要着力加强诚信体制建设、法制建设、制度建设、考评机制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切实提升政务诚信的水平,打造诚信型政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生表现出信贷诚信、学术诚信、考试诚信、就业诚信、消费诚信和生活诚信等一系列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诚信缺失问题,诚信“危机”根源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滑坡和家庭、社会对大学生教育的误导。因此,倡导对大学生实行诚信教育,并建立诚信缺失惩戒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帮助大学生重塑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诚信是一种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影响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需要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重点推进政府诚信、司法诚信、企业诚信、商业诚信、网络诚信、教育诚信、医疗诚信建设,并根据所在领域的行业特点,构建起内部诚信体系,促进"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在全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包括人际诚信、政治诚信、商业诚信、教育诚信等内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对于企业的信誉、诚信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的诚信道德建设成为首要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WTO的规则、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立足市场三方面提出的现实要求。加强企业诚信道德建设的对策 ,应从强化诚信规则意识、制定诚信自律准则、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和培育诚信的企业文化五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7.
构建当前中国社会诚信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如诚信精神、法规体系、监督机构、社会协调、政府主导等社会诚信体系的诸多内在环节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同时作为社会诚信体系这一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诚信系统、公众诚信系统、行业诚信系统以及个人诚信系统等四大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彭宇案"引发了我国社会中对"个人诚信危机"的思考。比较中国历史的诚信观和西方社会的诚信观可以看出,诚信具有普遍性、继承性、不可或缺性的共同特点,但中西方诚信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文章分析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危害以及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应从构建诚信政府、利用法律严惩违规失信者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彭宇案"引发了我国社会中对"个人诚信危机"的思考。比较中国历史的诚信观和西方社会的诚信观可以看出,诚信具有普遍性、继承性、不可或缺性的共同特点,但中西方诚信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文章分析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危害以及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应从构建诚信政府、利用法律严惩违规失信者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诚信论     
袁占钊 《理论界》2006,(2):61-63
据调查,当前诚信危机位居腐败之后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中国传统的诚信美德被丢弃,是中国社会的悲哀,其后果是严重的。人无诚信,犹如鸟无双翼,车失两轮;国无诚信,如倾斜的高楼,断根的大树。重温中国传统诚信美德,借鉴西方对诚信的制度约束的经验,对今天做人立业治国具有重要启迪价值,我们呼唤诚信人群、诚信政府、诚信社会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其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现象,诚信教育尤显得具体而紧迫。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诚信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7,20(3):100-104
诚信以早期教育和生活经历为基础而形成,由在生活实践中的行为反馈加以调整,其中,需要的内容和性质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核心需要起关键的估价作用,而需要的作用要以归因倾向为中介。  相似文献   

13.
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春香 《河北学刊》2006,26(3):197-199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伟 《河北学刊》2006,26(3):188-192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组专题文章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解析。方伟对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社会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是悲情情结、英雄意识、兼纳包容、变异情势和保守朴实所集合同构而成的,河北当代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在对之现代性的梳理与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其自身的置换和构建。方伟还认为,在河北经济文化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和谐河北"建设,欲实现这种精神价值理念上的社会化转换,通过物质发展、经济生活本身去间接地感知、传达,当会起到直接地以精神思想和文化活动去宣传、灌输所不能起到的也不可被替代的实际作用。张川平认为,自古以来在河北人文精神的生成、传承过程中,战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战争的磨炼才使得燕赵人养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精神气质。黄建生认为,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文学艺术总是充溢着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美好的精神创造,文学艺术在培育新的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马春香认为,河北人文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奉献进取、创新发展、诚实守信、质朴务实等四个方面,这一精神在河北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日益显示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诚信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孔子把“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与“、行、忠”并列。儒家的“信”主要是指守信、信实、履行诺言,含有诚信之意。儒家视“信”为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为人的行为准则。儒家的这些诚信思想,形成得非常早,有其合理、深刻的内容,正符合现代社会对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及其法律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新平 《河北学刊》2002,22(3):84-87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加入WTO的背景下,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现出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重整企业信用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本文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分析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入手,提出了促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路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一部教人寡过向善之书,充满了实践理性的智慧。它强调主体通过主动的德性修养来获得事业的成功,在“崇德”与“广业”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阐发了成功靠人而不是靠神的唯物主义观点,显发了人的主体性精神。对德性修养要有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意,并持之以恒,常德长行。“三陈九卦”为德性修养提供了一个以易卦为指导的模型,阐发了德性修养的依据、途径、功用和价值等方面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圣经》视法律为智慧和正义,并崇尚法治。它重视审判,视审判为神圣,坚持证据(包括誓言)、公正、严禁假见证、个人责任等审判原则,并反对自己审判自己的案件。《圣经》中的立约现象,体现了诚实、正义、有约必践、权力约定等法律观念。《圣经·新约》则表露了它在法律方面的自然法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