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分税制改革的次生产物,这20年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种合成谬误。
从微观来看,转移支付甚至是近年来饱受诟病的专项转移支付,有其合理的逻辑起点和良好的制度设计初衷;从宏观来看,近2万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却在一种不安全、不透明、欠公平、低效率的链条上封闭运行。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和谐社会?除了抽象的理论之外,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把客观标尺,从而获得对和谐社会的一种直观感知呢?近年来,随着在经济学界耳熟能详的一个术语——"指数"被纳入和谐 相似文献
3.
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事权体制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明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国务院机构“大部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开始提上日程.日前,李克强总理在部署相关工作时,特别指出:“有的地方推行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多个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和资源,构建统一的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和效率……这些方面的改革,各地要继续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地方经验历来有为全面改革探路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6.
7.
根据保监会出台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今年7月1日起到2016年6月30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率先展开住房反向抵押养老试点。至此,中国式"以房养老"模式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9.
回顾“十一五”的改革。我们不由得想起2006年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表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8天后,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用三个“更加”——“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再次表明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中央领导两次高调谈论改革。在很多人看来。针对的就是自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争论。以中央领导的表态定调为新起点.我国体制改革从“十一五”开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与温州人早已习惯的“无为而治”截然相反,陈德荣“积极有为”的鲜明风格被当地人称为“陈氏改革”。然而,改革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转型必然伴随着阵痛。在争议与痛苦焦灼中,陈德荣能否带领这座久负盛名的城市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11.
12.
继续压缩“三公”经费、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中央一系列约束政府过“紧日子”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凸显等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对“紧日子”仍不适应,“过头税”“零散税”甚至对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资金“乱伸手’现象开始萌发。 相似文献
13.
14.
安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省级来说,承担的是更多的事务和责任;对于市级来说,在失去部分财权的同时,也有些许轻松,可以投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城市自身改革和发展;对于县级来说,无疑是解决诸多现实难题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5.
16.
17.
2004年,证监会和财政部为了给股权分置改革“保驾护航”,确保上证综合指数不破1000点,拟设1000亿元股市调节基金(平准基金),主要目的是稳定市场,在市场低迷时人场操作,确保股改顺利进行。但随后股市逐渐进人“牛市”,该议题被搁置。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全国两会传出消息,行政诉讼法大修成为2014年度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重点,“民告官”阻碍将会逐步得到破除。最近,记者在福建多地法院调研了解到,行政干预司法现象在行政诉讼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司法公信力。为缓解行政诉讼困局,福建各级法院通过探索行政协调、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等机制,使4成以上行政争议通过协调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央召开全会系统回顾总结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