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考察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及一般他人评价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取样法选取1 32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一般他人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外倾性、宜人性、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人际责任、人际主动与人际信任、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宜人性和外倾性后,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能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人际开放和人际责任能够直接预测人际信任。这些结果说明,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人际责任具有外倾性和宜人性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一般他人评价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2.
3.
人际吸引研究的特质论与情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既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方式,也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实现途径,从特质论与情境论发展的角度整合人际关系中人际吸引的研究可知:在特质论的指导下,个性品质、人格类型等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等;在情境论的指导下,接近性、熟悉性、特殊情境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主要研究方法为调查法、情境模拟实验法;人-情境互动论是两者结合后新的发展趋势,心理情境、主我分享、人际吸引机制等成为人际吸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亲子依恋和人际距离知觉对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100名幼儿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会影响幼儿的分配行为,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会比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更倾向于公平分配;在人际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安全型亲子依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人际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长特别是母亲应该有意识地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的意识,有效地引导和塑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专注型男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冷漠型男女只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恐惧型恋爱与没有恋爱在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与不安全型只有在躯体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各水平上均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133名高中生作为被试,采用《人际交往策略量表》测查其在外表吸引、能力展示、品德展示、利用媒介四个方面的策略使用水平,又采用《人际关系量表》测查其在与同伴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与陌生人关系四个方面的关系质量,将结果整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力展示和品德展示的水平对同伴关系质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外表吸引、能力展示、品德展示、利用媒介四个维度对亲子关系质量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能力展示对师生关系质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被试利用媒介的水平对其师生关系质量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品德展示对与陌生人关系质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照看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而深厚的情感联结.从演变的视角来看,依恋是婴儿对保护它的照料者的一种普遍偏爱. 1依恋剥夺的形式 "依恋剥夺"最主要的形式是"母亲剥夺".  相似文献   

8.
论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首先是人际和谐的社会,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际和谐的形成与维系离不开人际关系道德的支撑,人际关系道德对人际交往的和谐起着导向、调节与约束控制的功能.在构建新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道德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社会结构转型对构建的阻力,要正确处理传统人际关系道德思想,并要充分认识构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全体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际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其他要素的支撑,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整体,人际伦理的思考是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路径和线索。分析我国人际伦理的发展规律及人际伦理现实问题,有助于探索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趋向。  相似文献   

10.
个体在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模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可延续和影响到成人期,并且存在着代际传递的现象,父代的依恋模式与子代依恋模式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依恋模式为个体提供了稳定的认知模式,个体对社会刺激的处理和反应方式会受到认知模式的影响:依恋模式对人际亲密关系的影响已得到研究的证实,人们倾向于建立符合自身依恋模式的人际关系: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不同依恋模式下人格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探讨,已成为人格研究中的一个新视点;依恋模式对个体心理适应性的影响得到了多个研究的支持,非安全依恋模式更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和自身成长的局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较低,表现为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封闭、心理发展中的失衡,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环境变化的不适应、理想和现实产生的差距、来自家庭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学教育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帮助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不良社会风气之一便是不良人际关系。不良人际关系的生成土壤有经济、政治及文化多方面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法律的普遍性、至上性尚未成为控制社会的主要渠道,因为在普遍规则之外可以用“人情”、“关系”等手段获取个人利益。要杜绝不良人际关系,必须注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的发生和变化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有其特定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也存在影响其建立、发展的因素及条件。掌握这些心理学提供的影响因素和内外部条件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发展友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人际关系和谐理论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斯洛认为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健康人格的条件,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并提出心理疾病的治疗也依赖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些对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在人际交往中加快社会化的黄金时期,积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高职生更快获得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高职生人际交往状况如何,面临什么困境,如何积极推进指导高职生人际交往活动,加速社会化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最根本因素,人际关系随经济制度的变迁而改变。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表现为一种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等级依附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促进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相互关心、共同进步的新型人际关系。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人际关系结构,传统的乡土社会、身份社会逐渐转向现代市民社会、契约社会。同时市场经济也导致了竞争加剧、贫富差距增大、交往的功利性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给人际交往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完都必须要考虑评价.而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揭示作者是如何利用新的词汇一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在性别、科别、年级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现实人际信任方面网龄和年级差异显著。(3)不同网龄大学生在艾森克人格四个分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即由政治化转向经济化,由简单化转向复杂化,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由伦理化转向功利化,由从众化转向个性化,由亲近化转向冷漠化.分析其原因寻找其对策,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论心理咨询中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要针对来访者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技术与方法 ,但这要在咨询者与来访者已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这种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应当是咨询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