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刁生富 《学术研究》2001,1(6):68-72
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科学价值中立说"虽有所不同,但都以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意义、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的划分为理论基础,以科学与价值完全对立和互不相关为基本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某个特定范围内"价值中立说"是可以成立的和有意义的,但从整体上来历史地考查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科学对社会,尤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只能把"价值中立说"看作是一种幻想.整个科学活动,从研究动机、研究战略转移、研究过程、知识体系到理论评价等,都负载价值.当代大科学时代,认识和处理好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应该把"求真"与"求善"有机统一起来;社会应该对科学活动的全过程加以调控;科学家应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观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生的话题.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学,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是支撑"脱价值化"主张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并不具有可普遍化的公理意义,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传统之外,虽说拒绝"脱价值化"的具体思路往往不同,但许多思想家都肯定了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和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实证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并非同一个概念,前者派生于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后者立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联",韦伯并未主张把价值问题从社会科学领域中排除出去,他所说的"价值中立"可解读为"评价中立",意在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不作评价"地进行研究,以便遵从科学本身的要求即在事实和理性的引导之下得出客观的结论.问题不在于社会科学是否应该"价值中立",而在于"价值中立"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应当是"价值中立"的观点对于当今很多人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本文通过对科学价值问题的历史考察,认为对于科学的价值问题,应在更广义的一般价值概念意义上来理解,这样比单纯强调科学"价值中立"、把科学只看成是一种对事先进行客观描述的知识体系或单纯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活动,要全面、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4.
梁孝  张建伟 《学术界》2007,(2):256-261
价值中立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科学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它坚持把事实的描述与事实的判断区分开.社会科学的独特性是以语言把握人类行为的意向性,它不能对人类行为仅仅进行外部观察,还必须进行意义解释.因此,社会事实的描述必然依赖于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的选择,而描述社会事实的价值语言必然包含着评价.价值中立原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科学的价值负载有一定的层次,并对科学负载的层次进行了初步的的分析。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说明科学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人们对科学知识客观性追求的焦点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转移到社会科学领域,在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这种追求中,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者采取的是简单明确、直截了当的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原则,而马克斯·韦伯则汲取了新康德主义者价值关联的思想,其方法论原则是一种价值关联的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原则是复杂的、深刻的,同时又是矛盾的、暧昧的,由此也就导致了他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具有一定色彩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7.
价值中立是西方咨询心理学界一些流派所遵守的原则之一,国内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遵循该原则开展咨询实践.对此原则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需要正确认识,审慎对待.认识误区主要有认为价值中立是心理咨询的普遍性原则;认为价值中立可以超越文化的界限,适用于任何人,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认为不遵循价值中立就必然违反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认为价值中立就是对来访者的价值无原则的认可;认为遵循价值中立时咨询员本身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科学的领域是"实然",而不是"应然",社会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目标问题.这项原则的确立并非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而是由于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进入大调整时期,国家与商业把知识生产置于工具地位,形成了国家和企业提出问题,学者提供研究成果的"采购式"社会科学研究模式,而知识分子的主流也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科技型知识分子转化.价值中立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是西方社会科学工具职能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侯丽岩 《北方论丛》2016,(3):147-153
管理工具“价值中性”观代表了对管理工具研究的一种科学理想,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基于工具主义认识论和实用主义方法论,从管理工程学视角建构的技术中性物。这一在技术本质主义立场上对管理工具的单向度的诠释,实证了“价值中立”观的合理性,但又陷入“价值中立悖论”的困境。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管理工具不是价值中立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价值中立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论证的科学价值中立原则是指科学研究者一旦选定课题开始研究,就应该只做事实判断而不做价值判断.该原则提出后,在西方和中国均引出激烈论争.分歧似乎很多,其实误解、误会不少,真正的分歧不过两个,即:科学研究者究竟应不应该做价值判断?科学价值中立原则是否会因反对价值判断而妨碍科学服务于社会?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科学的理解.如果把科学视为与人文学相区别的学问,那么在科学研究中,就不是该不该做价值判断的问题,而是根本不能做价值判断.并且这样也不会影响科学服务于社会,因为科学研究只是理论研究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