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编写的汉字规范问题─—兼评《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高更生最近接到几位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老师的来信,谈到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的中师语文教材《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从容”的“从”第74页、117页、146页读cong,而...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一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课本对文中“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一句中的“右丞相”没作注释,可能编者认为无注释之必要。而时雁行同志发表在一九八0年《语文学习》第十一期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一文中,对“右丞相”却作了解释。他说:《<指南录>后序》开头,文天祥自述道:“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讲授这句话,只要让学生理解,“丞相”是封建社会最高官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三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各类成人高考复习丛书”语文下册都选用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齐魏马陵之战”一节。选文中有一句“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其中“钻火”一词,容易使人望文生义,而上述课本的选文均未注释,现试训如下。“钻火”,是“钻木取火”的缩语。但教材选文中“钻火”的意思却非钻木取火,而是取火、点火的意思。因为:其一,从工具技术的发展史看,齐魏马陵之战时钻木取火的方法当已淘汰。战国时的韩非在《五蠹》一文中也说:“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所笑矣。”连韩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语文高考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相一致,并且紧紧结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试题不仅没有“超纲”现象,而且还原原本本地选用了教材上的内容。比如“填空”的第一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海市》一课节录的,“文言文标点、解释和翻译”的第二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节录的。三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几乎都在教材中出现过。例如;“走”“衣”在教材中出现十余次,“或”和“兵”出现五十余次,“是”出现八十次。“衣褐”中的“褐”,多数考生没有答对,而这个字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  相似文献   

5.
“人大”版《中国革命史》辨误八则翟国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革命史》教材(杨先材主编),到1992年2月第二版第十二次印刷,已达782000册,且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全国自学考试的中国革命史课必读教材。全书共十章。472页。笔者...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学科教育学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每一部语文教育学专著或教材的问世,都会引起研究界同行的关注。在最近出版的同类论著中,陈菊先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陈编”)则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应当说,迄今为止的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往高考内容取材于课外的情况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高考试卷越来越多地和语文教材相联系,例如2006年的浙江卷第一卷中的字音题就完全出自于高中语文课本;2005年湖北卷第16题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元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则取材于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第二个问题——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此题考查了考生关于修辞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五课王力先生的《语言与文学》一文时,掌握了“整齐美”和“回环美”的概念,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发表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册“第Ⅰ稿”和附在其中的计划.“第Ⅰ稿”正文149页,附在第二册“第Ⅰ稿”中的计划1页(以下简称“计划单页”),共150页.笔者在《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三期《关于(资本论)第二册“第Ⅰ稿”和第三册“主要的手稿”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经提到,附在第二册“第Ⅰ稿”中的“计划单页”究竟写于何时,有待于考证.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许多学者认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一句:“所谓华山洞者,从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见全国通用高中第一册语文教材)原句可译成:“有个名叫华山洞的,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命名的”。阳,山的南面;以,连词,作“因为”讲,表示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然而细细推敲,无论从课文内容或文字的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编写、出版、使用情况,以及教材内容与程度作了综述和评价。第一部分用叙议结合的方法简介并划分了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四个时期:复兴→沉寂→繁荣→革新;第二部分将教材分为六类,并作扼要的评介;第三部分通过分析与比较,提出了对中师《小语教》必修教材内容及其程度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肴殳)之战》,皇武子辞杞子一段末句:“为吾子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教材对“以闲敝邑”的解释是“使我国得到休息。闲,休息,使动用法。”(《语文》第五册P238)与之配套的教参依此译该句为:“在你们将要走的时候,郑国有兽园就像秦国有兽园一样,你们可以随便猎取其中的麋鹿,供你们在路上食用,好让我们得到安宁,怎么样?”(《高五册教学参考》P183)。  相似文献   

12.
刘邦从何处入关?张和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中关于刘邦从何处入关,历来的“教参”没有比较确切的说明。1978年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委托山师中文系编写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三册)(1978年2月版本)中说:“楚怀王一方面派项羽北上救赵,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回纥改为回鹘的时间,目前有三种说法:其一说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发表的《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一文就是这样说的。其二说是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二册187页注说:“回鹘即回纥,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更名回鹘。”其三说是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疆简史》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持这种说法。《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468页  相似文献   

14.
否定的形式肯定的意义范毓华在《大学文理科通用教材第二册》unitsix中有几个这样的句子,“ThereisnosurgicalpatientIcannottreatcompetently……”,"andnotuntilthen,youareindee...  相似文献   

15.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两句话。多年来国内注本对此仅作了字面上的翻译工作。如一九七九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辛弃疾词选》第三十一页注⑤:“青山遮不住东流的江水,它毕竟会冲破重重山峰的阻碍,奔腾向前。”又,一九六二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第二百六个三页注[四]:“青山遮不住两句——是说青山虽然能遮断人们瞻望长安的视线,却遮不住赣江  相似文献   

16.
《项羽》评介付锋1994年9月,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的赵强先生所著的《项羽》在学界引起较好反响。该书共分8章,计约15万字。第一章题为“巨人出世”,介绍项羽家世、少年时代的遭遇及其才志;第二章题为“乱世英豪”,记载项羽跟随叔父顶梁造反起家的坎坷经历;第...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其中的“顾”字,人民教育出版社80年代起出版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必修本为第五册)都释作“但”,显然欠妥。“顾”作“但”讲,用以表转折。但“顾念”句与前文“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云云语意上已被中间的“少年固强之”句隔断,形式上更不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并不需要在句首用表转折的词语来连接。这个“顾”当是实词,与“念”同义。《中华大字典·戌集·页部》“顾”字条注:“念也。《国策·齐策》:‘而不顾万乘之利。”’“顾…  相似文献   

18.
王维《鸟鸣涧》被选进了初中语文第一册。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佳作。但是,对末二句诗,绝大多数注本和教参资料的解释都未能使人满意。特别是“月出惊山鸟”一句,几乎一律都按因果句处理,把“惊山鸟”的原因直接归结在“月出”上,众口一辞,并无二致。试看比较有影响的两个例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二年第四期《诗情·画意·禅理——王维〈鸟鸣涧〉试析》:“皎洁的月亮钻出云层,把银光洒向世界。这悄然无声的明暗变化却惊动了栖憩的山鸟,不时发出一两声悠扬婉转的啼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9.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 (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上海审中专语文通用教材,对中专语文教学整体优化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看法,即要有的放失,不要面面俱到;要融会贯通,不要各自为政;要千方百计,不要随心所欲。在议论中,既讲道理,又举实例。对中专四册书教学中各册的优秀教法,提出了作者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