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由于传统家庭照护的弱化,社区照护保障尚未完善,使得人们对机构照护的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仍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专业服务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不高、机构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养老制度的完善、养老资金的筹集、专业照护人才的培养等为切入点,针对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所存在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市浦口区各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机构上报民政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南京市浦口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及满意程度、从业人员配置及培训情况、机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老年人认为在医养结合服务中康复服务(16.5%)、精神慰藉(13.8%)方面较为欠缺,机构收费水平、健康体检为影响老年人满意程度的因素(P<0.05);64.7%的从业人员接受过养老相关专业培训;取得养老资格证书和业务培训为影响从业人员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的因素(P<0.05);目前养老机构获得政府支持较多,社会捐赠不足,服务形式有限。养老机构应加强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建设,医养结合服务形式有待丰富并完善,要加强与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出现了床位指标和床位空置率双双上升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的缺位。长照制度建设将推动专业养老机构的模式转化和结构重组。基于长春、宁波专业养老机构获得的入住老人抽样调查数据,引入对入住失能老人的观察,可以将现有养老机构分为社会福利院型、部分市场化的公立机构、老年公寓型民营机构和部分护理型民营机构。这类机构在适当的大环境和政策引导下,最有可能向标准的长照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范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分散机制、信用风险转移机制、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针对此问题,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证并找出了构筑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范机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中小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专业人员缺乏、管理制度缺失、具体行为失范等原因,造成意识、制度、措施以及环境方面面临着企业法律风险问题,阻碍或限制其健康发展。通过建立法律风险预警制度、引入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等,健全法律事务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构建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6.
7.
各行动主体的风险认知差异,是引发机构养老意外风险的重要原因。基于济南市的调查,从风险文化视角出发,本研究发现相关行动主体不同风险认知的矛盾在机构养老文化结构中多有体现,主要包括硬件设施标准化的局限、多重制度冲突、养老伦理定位偏差和机构员工行动的理性悬浮。这些矛盾引发了机构养老意外风险,并导致风险处理困境。文章探讨了养老文化结构转型具有的深刻理论意义,认为调和不同行动主体风险认知的差异、促进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文化融合有利于防范机构养老意外风险。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列举了企业实施ERP的对策,进而证明了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面临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一个理想的家的环境会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起到支持作用。采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对居住在西安5家养老机构中的30位老人进行访谈并采取分段式分析,探究老年人如何在长期照护环境中产生出家的感受。结果显示,养老环境及安全、社交环境以及个人生活意义的实现对老人获得家的感受有极大的影响。养老院应当充分保障老人的自我掌控力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根据老人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服务、开展不同的活动,保证养老环境舒适的同时,尊重老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也有自由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从首家担保机构在我国出现至今,才十五、六年的历史,它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信用资源不足的先天缺陷,致使担保机构属于高风险行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注重自身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本文主要是对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与防范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有利于解决高负债率对国企发展的制约 ,又有利于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但债转股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同样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如信用风险、制度风险、金融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 ,我们要树立债转股的风险意识 ,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风险共生"这一转型期社会风险特征及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指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防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在对典型社会风险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社会风险防范的若干机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创业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保障。大学毕业生本身缺乏社会经验,在创业中困难重重。本文对大学生创业的法律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创业过程中特别是初期、运行过程中以及终结阶段可能遭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创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善创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处理机制的建议,以其给创业者的法律风险防范的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企业并购进入市场化的转型整合期,如何认识与防范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是摆在并购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从信息不对称、法律不对称、融资与支付、产权与主体、并购协议与程序、行政干预、目标公司的反收购等方面,分析了并购的法律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分类混乱、资金匮乏、管理体系不明、人员缺乏、风险巨大等发展困境,迫切需要法律规制和引导。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针对上述问题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作出了相应规范,但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称谓、分类、监管和法律责任方面仍略显不足。可以考虑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分类标准、准入、管理等作系统规定,并完善相应配套法规。  相似文献   

17.
三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后果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城市中机构养老的方式开始成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补充。由于这一养老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家庭养老方式密切相关的孝道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它所带来的人们对"孝道"认知的改变值得特别关注。通过对南京养老机构中老人及其子女的个案访谈资料,初步分析和探讨了与机构养老有关的养老方式及其孝道问题。结果发现,城市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包括子女工作忙、家中无人照料、住房紧张、与子女关系不好、长期生病等。对于机构养老的态度既有满意的,也有观望不定的,还有消极抵触的。而其子女的态度也是既有积极的,也有矛盾的。但无论老人还是子女,都不认为老人进机构养老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病残化和空巢化加速发展。伴随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人们思想行为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日益凸显,传统观念里的养老模式受到冲击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增大。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开始加大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并将目光集中到了养老机构上。但是,我国的养老机构的体制还不够完善,由于资金、政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束缚和阻碍,养老机构还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推动养老机构的改革,分析我国养老机构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努力为老人提供更加具有保障的晚年生活,对于适当减轻年轻人养老负担,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传统居家养老遭遇挑战的现实背景下,选取S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方式获得微观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等,分析老年人个体情况、家庭情况、邻里关系、机构养老认知、机构养老意愿等问题。当前农村机构养老需求空间较大,但农村机构养老整体发展水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的积极性。在增强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能力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农村机构养老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农村老年人美好养老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福州市第一福利院为例,通过对生活在福利院中的老人各方面切身利益的需求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福利院老人对日常生活的满意状况以及他们亟需解决的养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