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很多可能因素,而工业化水平、科技、教育、产权结构效率和政策等因素对工业TFP起促进作用,环境因素则具有制约作用,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工业TFP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区域协调出发,通过创新驱动、政策协调等措施,进而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工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制度变迁、城市化水平等区域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指数,以更全面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和非径向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进行整体、分流域和分城市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游的表现优于上中游,重点环保城市和大城市强于非重点环保城市和中小城市。整体上,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协同推进绿色增长的效应有待提高,但下游、重点环保城市和中小城市较好地发挥了这种联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2—2020年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结合DEA窗口分析方法测度长江经济带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呈平稳发展趋势,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高,上、中、下游效率依次呈“低—中—高”趋势。通过Tobit模型分析发现,地区经济禀赋、科研人力资源与科研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地区政策环境、地区科研环境、对外交流程度与科研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长江经济带高校应提高创新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府际合作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测算了2009~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创新人才集聚对该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人才集聚能够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创新人才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由于经济带内创新人才集聚的省际差异明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业创新人才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因此,应强化农业研发支出倾斜力度,因时因地增加农业技术创新岗位;实施柔性人才引进计划,引导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适度集聚;制定差异化人才吸引政策,优化经济带农业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调研世界》2023,(10):24-30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家才能是在中国经济开放与体制转型中出现的一类异质性人力资本。基于 1995 - 2009年东部先发九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各省市的 Mal mquist生产率指 数,并将其分解为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然后以区域创新中的专利指标及FDI指标为控制变量,考察异质 性人力资本---民营企业家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后发现:以民营企业家才 能为主要体现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显著高于用一般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的人 力资本的推动作用。此外,FDI对民营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存在一定的“挤出”与“替代”效应|而企业家才 能与区域创新的良性互动则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 是中国区域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解释变量与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10.
科技创新通过对区域生产要素、产业结构、人力资源、资源配置、生产效率、生产工艺等要素的改造与升级,产生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外溢效应。这种正向的外溢效应可以促进区域发展。为了探讨科技创新是否具有促进区域发展的外溢作用,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次分析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的科技创新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正自相关性;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即一个区域发展除了受自身科技创新影响外,还受到周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各省市政府既要积极发挥本省、市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正向外溢效应,还应该加强跨区域的科技合作,有效发挥科技创新“跨区域外溢效应”,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工业的中间投入,可以提高要素投入的质量,提高制造业效率。针对目前还没有人研究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通过对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1999-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显著性促进作用,但城市化水平和政策环境(主要是外商投资)对物流业发展的外溢效益为负。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具体实际,增强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有效对策有:巩固和改造传统物流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打造长江现代物流经济带;调整招商引资思路,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外资的引进。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选取2006—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及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明显;除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外,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创新要素集聚在省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省域内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测算各省市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旅游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PVAR模型,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旅游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升级之间以及与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技术创新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地区关联性与差异性,加强旅游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力的相互联动,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发展与产能过剩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核心议题,二者的关联性分析将为破解当前产能过剩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2010—2017年实质性创新数据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能过剩会抑制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产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实质性创新在产能过剩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实质性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快的地区,产能过剩对实质性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企业应加大技术进步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实质性创新,而不是仅仅追求创新"数量",才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沿线18个城市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一阶广义矩阵估计法(GMM)对这18个城市2005-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18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TFP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政府支出对TFP增长有着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高铁建设对区域创新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建设显著缩短了长江经济带高铁沿线各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其创新增长;高铁开通对中西部城市创新产出的溢出效应明显,有利于形成东中西创新联动格局,同时拉大了高铁和非高铁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非均衡发展趋势较为明显.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随后采用GML指数法对该区域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利用σ收敛方法分别对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和整体区域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1)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GTFEE均值不高(0.695),就效率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而言,下游地区最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低;(2)从GML指数的分解值来看,绿色技术效率的变化阻碍了GTFEE的增长,而绿色技术进步对GTFEE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从长江经济带的σ收敛检验结果来看,各地区收敛趋势各异,中游地区存在显著的σ收敛状态,而上游、下游和整体区域只存在微弱的σ收敛状态。研究结果为促进能源技术进步、区域发展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和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区域非合作与合作的两种动力机制分析,使用联盟博弈分析工具,探讨了如何安排财政支出协调机制来实现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通过区域合作达到推动总量TFP增长的目标,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拐点强度距离视角解读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的形成机理,并依据2001—2019年中国省(区、市)工业部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形关系,中国环境规制因实际强度整体较弱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是负向的,但样本期末环境规制的实际强度已迈过拐点强度,继续严格实施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行业结构绿色化程度较高,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拐点强度较低,其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在中国区域间环境规制政策非均衡实施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实际强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明显较高,而环境规制拐点强度又较低,即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拐点强度的距离较大,导致东部地区原本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问题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