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1年全国1749个县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数字经济及其子维度均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间接促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符合“梅特卡夫法则”,即存在非线性影响特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四高型”县域、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存在提升作用。对此,应打造农村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释放数字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红利,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与动力引擎。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同为农村核心治理主体,二者关系处理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实施依据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契合了当前农村治理衍生关系复杂性对于治理主体利益协调能力、责任服务意识与良好道德品行的客观需求,体现了党对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组织安排。厘清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制度的实践逻辑、内在结构与规范协同,有助于从整体架构层面廓清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为其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制度势能。基于功能主义视角审视,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蕴含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进“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实现利益协调治理效果的多重实践逻辑。结合制度文本分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针对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文本表达既有耦合性与交叉性特征,也有“具体—概括”“顺序承接”“并列关联”“严格—兜底”等规范形态。但实践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不畅可能造成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主体的担当能力不足、民意基础薄弱、权力行使失范等问题。秉持立法与立规统筹、中央与地方互动、激励与监督并重原则,着力从领导规定、选举程序、民主决策以及权力监督等层面促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规范协同,有助于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预设功能。具体而言包括:在领导规范层面,完善上级党组织领导村党组织、村党组织领导农村其他组织的规范;在选举规范层面,应将民意征集设置为村党组织书记选举必要程序,阐明村党支部书记未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补救措施;在决策规范层面,明确应经村党组织讨论和决定的内容并优化农村民主协商的决策程序规范;在监督规范层面,应出台针对村(社)巡察专门规范并完善村务监督补充性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基础条件,但是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扎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好富裕和共享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实现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渐促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4.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鲜明品格。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将马克思主义农政理论与中国国情、农情有机结合,旨在破除西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话语迷思,探索通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新发展阶段须构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传导机制,探寻村社集体现代性转化和小农户组织化方案,同时立足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为源、外生联动式发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爱社会多元协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转型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重要文献,对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发展现状、历史根据、重点选择和政策取向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农业现代化呈现出与工业化广泛融合、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村现代化一并规划、与农民富裕一体推进等现状。究其原因,这是由中国农情、制度和世情所决定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对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应重点解决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城乡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建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路线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它至少具备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第一,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脱贫的战略举措中覆盖人口规模巨大;第二,农业农村现代化旨在消灭绝对贫困、消除两极分化,进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注重物质文明也兼顾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第四,农业农村现代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逻辑,满足人民对美好自然环境的需要,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五,农业农村现代化秉持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具体路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再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陈文胜教授所著的《中国乡村何以兴》一书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远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 、“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对应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通过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又可以通过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门槛效应分析显示,随着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而随着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增。因此,应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创新三产融合模式,加速农业产业集聚,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变化与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在队伍建设、管理机制以及组织链接等方面完成结构性的调适提升。其主要变化在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机制从封闭走向开放,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管理逐渐从粗放走向规范,村级党组织与各级党组织之间的纵横联系得到加强。这一系列的调整变化不仅提升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人才是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西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位困境尤为突出,如农业基础人才源头性缺位、农业现有人才整体性缺位、高端人才区域性缺位等。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要做到完善基础教育机制,培育本土农技人才,形成地区发展内生力;发挥农林高校作用,推进学科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助力地区发展转型;加强地区吸引力,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升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地区建设水平,促使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夯实地区发展基础;瞄准关键环节用好高端人才,补足弱点短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新征程,精准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是由基础层面物的现代化、核心层面人的现代化以及保障层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的具有鲜明属“人”性质和文化自觉的系统,其精准推进在目标任务上更加注重质效、在方式方法上凸显创新驱动、在评价标准上侧重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精准推进应基于我国国情农情并遵循农村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在物的现代化上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精确聚焦现代美好生活多维度需求;在人的现代化上坚持以内源动力激发为核心,靶向发力农民群众现代文明素养提升;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坚持以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切实促进农村现代化行稳致远。经由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精准推进三个向度的深入实践,促进农村现代化纵深发展,继而助益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党组织是基层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核心、乡村治理的重要根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力量。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因受到人才、资源、文化等因素的制约,陷入发展困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找准功能定位,建立内育外引的人才制度,以“促民富”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兴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谋创新”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16.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国已迈入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强国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赋予其独特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历史、理论、实践逻辑的统一。本文基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新征程上中国需要把握好重点原则,进一步在粮食体系、产业体系、支撑体系及体制机制构建中找准时机并抓紧推进,为早日建成农业强国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要科学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寓意。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完善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重视推动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在涉农产业组织创新中农民合作社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坚持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要考虑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也要充分考虑基于我国自身国情农情的中国特色,甚至超越国家的区域特色。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政策导向上还要注意创新思维,重视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通过分析5种形式涉农产业融合对建设农业强国的影响,重点以粮食特别是稻谷金融化为例,探讨推进涉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历经革命时期的艰难探索、建设时期的发展壮大、改革时期的制度完善和新时代的治理现代化四个阶段,已近百年历史。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人民至上、为民谋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围绕时代主题和中心任务开展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不断开拓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发挥基层组织力,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实现了“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重大变革。农村基层党组织历经百年发展演变,在组织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伟大成绩,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乡村基础。当前,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力,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村党组织的领导与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是应对农村领导力不足、村“两委”职责行使不协调等乡村治理难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应当坚持遵循国家法律制度,依照法定程序,不能简单以行政命令方式妨碍村民自治。在“一肩挑”下,并不意味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在职责方面的简单混同,在乡村治理具体事务中也应当明晰界限。针对“一肩挑”之下二者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也应当区分违纪和违法,给予相应的惩处,发挥法治保障功能,维护法治权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的第一生命力。在推进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却表现出明显的创新不足,即农业科技观念滞后、资金不足、体制不佳、人才短缺,这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的最大“瓶颈”,为此,针对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现存问题,需要构建一个与我国西部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匹配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