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两路”精神是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推进“两路”精神大众化,有利于深化大众对“两路”精神内涵的理性认知,增强大众对“两路”精神的情感认同,提高大众践行“两路”精神的意志自觉。针对“两路”精神宣传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表达方式的生动化;坚持可接受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传播推广的多样化;坚持融合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实践过程的生产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庞丹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4)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是在川藏、青藏公路修建和养护的艰难历程中形成的.“两路”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新时期弘扬“两路”精神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弘扬“两路”精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4.
“两路”精神一经提出,就获得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两路”精神的研究主要围绕本体认知、价值把握和实际应用三个层面,从历史追溯、内涵特质、辩证比较和人文挖掘等维度展开。同时,也存在学理性研究有待深化、学术视野不够开阔、研究主体有待整合、理论和应用融合不够等不足。未来,深化“两路”精神的起源、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创新“两路”精神的弘扬路径,有助于更系统地学习和弘扬“两路”精神,更高效地实现“两路”精神价值,以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相似文献
5.
"两路"精神缘于20世纪50年代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修建,其有形载体是中国精神传承的优秀红色资源之一,对红色基因传承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承载"两路"精神的有形载体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被淡化、遗忘、消失的危险。"两路"精神的传承停留在研究层面,未能在现实中形成影响,学者们对"两路"精神有形载体的研究较少,对"两路"精神有形载体的保护性措施研究不足,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抢救性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魂”“根”“本”,并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独特价值,将涵养对党忠诚大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凝练总结,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匙,蕴涵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从理论内涵来看,集中体现了其逻辑起点、笃行动力、风骨品格与目标追求。从历史进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如一根红线,以自身的发轫、形成、发展与传承,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壮阔的历史图景,是立党、兴党与强党的精神之源,亦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之下,要持续深入思考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时代价值,探寻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效能的现实路径。深化系统研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推进思想教育,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注重文化熏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自觉;抓好实践落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8.
贾秀总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15(4):7-11
1983年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口号,至今已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中,“四自”的内容与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已经成为中国妇女自觉追求的人生目标,并且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相融合,成为不断发展、充满生机的理论。这种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指引并激励着广大妇女奋发有为、自强创业,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五一”之际我们隆重纪念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了近3年来在我市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不断激发创业热情,努力创造南京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向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 相似文献
10.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战略任务和育人目标,同时也是教育工作的要点和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背靠马克思主义的磅礴沃土,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新人”培育中具有丰厚的价值意蕴。融入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以“大思政”建设为抓手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时代新人”培育中价值意蕴的精准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赵金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5
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到新时代大庆精神经历了从“运动”到“经验”的凝练、从“经验”到“精神”的提升、从“守正”到“创新”的发展三个维度的逻辑演进,深刻展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艰苦创业时代工业学大庆的历史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庆精神的历史地位,以及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研究和梳理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到新时代大庆精神的演进逻辑,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杜乃鑫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107-108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其中坚定不移的信念、革命英雄主义、紧密依靠群众、团结奋斗、坚持党的领导是其核心内容。在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迈步新长征的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04-110
通过对我国唐代商人的精神内涵加以总结,将其概括为守法护国的高尚情操、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兼济天下的宽广胸襟等几个方面,指出唐朝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来盛世。提出在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运用古丝绸之路曾经带来的共同繁荣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感,传承并大力弘扬唐商精神中所蕴含的优秀的商业文化传统,并通过创新和提升唐商精神的精髓,构筑具有民族特性、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形成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共识,强化谋求发展的共同利益,促进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开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图书馆弘扬红色精神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育人功能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图书馆应积极承担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使命,加强图书馆弘扬红色精神的实践,深化图书馆弘扬红色精神的路径,通过加强红色认知、打造红色空间、建立红色基地、利用红色资源、培育红色推广者、开展红色活动等有效措施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张颖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9):1-4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点亮新时代青年人心中筑梦的灯塔。新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佼佼者,可通过多种路径厚植他们的担当精神:涵养大德作为培养担当自觉的精神引领,坚持知行统一作为培养担当精神的教育原则,拥有青春奋斗作为培养担当意志的实现方式,强化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担当能力的有效载体,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担当精神的强化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伟业中孕育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烈的先进性,是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将“红船精神”融入其中具有重要价值,既可以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开辟其传承和弘扬的新渠道,又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更好培育时代新人。在“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必然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重重挑战,必须因时而异、因势而变,创新融入路径。首先,抓好灌输硬手段,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其次,利用文化育人软方式,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再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其融入网络新渠道;最后,注重实践养成,将其融入课外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76-80
从三个方面突破传统对"浮士德精神"的解读:一是"欲望升华说",浮士德奋斗的一生是从"肉体欲望"升华为"精神欲望"的过程,他始终坚持了两种"欲望"的融合,彰显了完整的"欲望精神";二是"基督精神升华说",《浮士德》思想本身超越了基督教神学传统的框架,由上帝的"他救"走向人类的"自救",现出人类对自我力量的认同与信心,彰显了内蕴着的"超越精神";三是"人性升华说",浮士德在追求人性"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凝聚了"自由精神"。最后,探析"浮士德精神"的意义所在,即"揭示了人类永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