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种超预期因素引发原油供给担忧,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剧烈波动。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应、库存、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对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回落,市场供需偏紧,地缘政治因素持续扰动,短期不确定性较大,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2013年国际原油市场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2014年全球宏观经济的复苏态势,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以及美元汇率、投机炒作、地缘政治等非基本面因素的走向及其可能对油价的冲击。结合国际原油市场形势和定量模型预测结果,预计2014年WTI、Brent原油现货价格将相对稳定,分别达到97~101美元/桶、111~117美元/桶。国际油价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预计2014年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主要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短期波动更多取决于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的速度和节奏。  相似文献   

3.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以小幅增长开局后,受供过于求基本面影响冲高回落,于中低位持续震荡。展望2020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需、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对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0年Brent、WTI两市价差明显,国际原油全年均价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日常运行将延续震荡态势,对Brent、WTI原油均价预测结果为61~71美元/桶和53~63美元/桶。  相似文献   

4.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平稳开局后,减产协议、核制裁等多种因素交错影响原油供需,导致全年市场波动较大。展望2019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原油供应、库存、汇率、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未来动向,对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综合考虑国际原油市场各影响因素,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涨跌,但整体还将保持低位震荡态势,Brent、WTI两市价差不确定性增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7~72美元/桶和51~66美元/桶。  相似文献   

5.
2020年,国际原油均价较2019年大幅降低,震荡幅度显著扩大。展望 2021 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需、美元、期货、地缘政治和能源结构等因素未来动向,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1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原油价格将震荡上行,但需警惕突发事件的短期冲击,Brent、WTI原油均价预测结果在44~54美元/桶和41~51美元/桶范围。  相似文献   

6.
2021年全球经济恢复性反弹带动原油消费强劲增长,同时受制于原油供应偏紧,原油市场全年处于供不应求局面。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走强,年均价较2020年大幅提高。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将从恢复性反弹回归正常有序复苏,原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受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冲击,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波动;OPEC+将延续稳健增产路线,美国原油产量增加,带动原油供应显著提高;美元保持相对强势、期货市场看空、金价反弹动力有限释放利空信号。美国和伊朗谈判僵持、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持续升级加大了原油市场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原油供应预期。综合分析,2022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恢复、供给不确定性增大,油价将持续高企,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增强。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3~93美元/桶和78~88美元/桶范围。  相似文献   

7.
2017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PEC主导的限产协定效果的显现,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持续攀升。2018年的油价将延续2017年的走势。从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因素、美元汇率和地缘政治风险等方面,对2018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综合考虑影响油价涨跌正负效应,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国际原油供给和油价影响因素态势发展下,2018年油价将会相对稳定,全年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度涨跌,但是整体还将保持上升态势,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4~64美元/桶和52~62美元/桶。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2014年国际原油市场主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对2015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研究认为:受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复苏进程缓慢、脆弱而不均衡以及供需基本面因素的主要作用,在产量相对过剩情况下,2015年油价上半年依旧延续下跌趋势,国际原油价格还将在低位震荡,下半年或出现企稳反弹,全年油价波动幅度小于2014年。预计Brent原油均价为50~65美元/桶,WTI原油均价为45~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6年国际油价的演变历程以及Brent与WTI价差进行回顾,分析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情况,发现2016年供需形势已有好转。并结合非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以及对2017年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预期,据此对2017年国际油价作出预测: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2017年Brent、WTI两市明显价差减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呈小幅上扬的态势。预计Brent、WTI原油平均价格为60美元/桶和62美元/桶,价格波动区间为55~65美元/桶。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2015年国际原油市场主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对2016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研究认为:受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因素的主要作用,在产量相对过剩情况下,尽管2015年油价已经下跌至成本价水平,但2016年油价整体还将呈现下降态势或将持续在低位震荡。预计2016年Brent、WTI原油均价为40~50美元/桶,并且两市明显价差将消失。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而复杂, 下行风险显著。受此影响, 国际原油市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 在回顾2012年国际原油市场主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从原油市场供需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形势两个方面, 较为系统地展望了原油市场发展态势, 并对2013年油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指出, 欧元区经济和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恶化是2013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因此导致国际油价走低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多重因素影响天然气价格走势,JKM(Japan-Korean Marker,东北亚天然气日韩基准价格)和TTF(Title Transfer Facility,荷兰产权转让设施指数)价格关联性强,HH(Henry Hub,亨利中心价格)价格维持低位震荡。展望2024年,从供需基本面入手,区分三大国际市场,补充中国情况,分析部门消费、进出口、产量、替代能源、储气、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等因素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对2024年三大国际天然气价格走势进行综合判断和预测,预计HH、TTF、JKM均价分别在2.90~3.5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15~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和15.5~1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升高,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冲击,是值得认真关注并尽快澄清的科学问题。已有研究一方面通过MULTMOD、CNAGE等较复杂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另一方面基于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价格的差异。因此,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推导给出了价格影响模型,区分了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的价格差异,并在修正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测算了国际原油价格在2002年平均价格基础上分别提高10%、5美元/桶和10美元/桶后,对其它各部门的价格水平以及价格总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为测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页岩油气技术突破、欧佩克国家不减产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国际石油市场正步入一个“再平衡”时期,国际石油供给、需求和价格面临新一轮重构。运用均衡模型分析国际石油市场供求趋势和国际油价走势,从短期看,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难以改变,油价仍将低位运行;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可能为80美元/桶左右。作为石油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要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快推进油气全产业链结构性变革和能源结构改革,建立更加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快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原油价格由年初的40美元/桶左右,升至8月底的70美元/桶,短短半年时间涨幅达50%,随之而来,中国大陆局部地区出现油荒。而在2001年国际原油价曾探低至17美元/桶,短短4年间,油价涨了4倍多。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推动着油价上涨?油价将向何处去?油荒还会再次来临吗?如何才能遏制高油价势头?中国能否摆脱高油价枷锁?本刊记者根据广东、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媒体报道,整理了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原油净进口的快速增加,中国因素可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交易者异质性预期是国际油价的决定因素,中国原油进口会影响基本面分析者的预期形成进而影响油价波动.以2005年8月至2011年11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得以证实,中国原油净进口是国际原油价格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中国原油净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冲击和影响力度不仅显著而且在逐渐加强.今后需要对石油外向型战略进行重新认识,未来中国的石油战略需要向能源替代战略转型、向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7.
《华人时刊》2005,(9):14-21
国际原油价格由年初的40美元/桶左右,升至8月底的70美元/桶,短短半年时间涨幅达50%,随之而来,中国大陆局部地区出现油荒。而在2001年国际原油价曾探低至17美元/桶,短短4年间,油价涨了4倍多。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推动着油价上涨?油价将向何处去?油荒还会再次来临吗?如何才能遏制高油价势头?中国能否摆脱高油价枷锁?本刊记者根据广东、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媒体报道,整理了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全球范围内石油供求矛盾突出、石油开采投资不足、有关国家石油战略储备量大幅增长和期货投机等因素,2004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达到41.47美元/桶,预计在2005年平均价格将达到45.23美元/桶,国际油价将不可避免地进入高油价时代。高油价对整个下游产业链都有着显著的影响。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下游加工行业应对高油价的能力,将随着与最终用户的不断接近而降低。通过建立安全可靠的原油供给体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优化和降低综合能耗等一系列措施,石油化工行业可消化部分高油价所带来的压力,并适度向下游转移生产成本。在保持自身具有良好盈利的同时,石油化工行业可让出部分利润空间以促进下游加工行业的稳定发展,并有效抑制在石油化工产业上的盲目投资。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范围扩大,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及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全球主要国家的股指上涨,债券价格走势平稳,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金融市场波动率处于历史低位,国际金融市场整体走势稳中向好.同时,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展望2018年,在全球经济预期继续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仍要注意全球债务水平较高、美欧等国经济政策调整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有可能导致的区域或局部金融市场动荡.从具体金融市场看,预计全球股票价格将有所回调、债券价格回落、美元指数触底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和BDI指数缓步上行.  相似文献   

20.
近期的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而中国近年来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受国际原油价格冲击程度也逐渐增加。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是由美元标价的,因此,原油价格冲击首先是通过汇率传递到国内的。选取国外原油期货价格、渤海商品交易所的原油现货连续价格和沪燃油期货价格作为分析指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检验国际原油价格通过汇率传递对国内油价的影响效果。研究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会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并对国内燃油价格造成冲击。尽管渤商所已经走出了中国原油定价的第一步,但是要争取国际原油价格定价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原油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