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正在加速迈向数字社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描绘了未来我国数字社会建设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治理法治化应重点围绕数字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数字正义是数字治理的价值根基,数字向善是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数字人权是数字法治建构的终极关怀等核心命题展开。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智慧执法架构、提升数字司法效能、创新社会治理、确立公民数字法治精神、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等方面推进,从而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杰 《探求》2022,(5):113-120
数字社会建设是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内先进城市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做法经验对广州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管兵 《浙江学刊》2023,(5):24-28
数字治理在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治理有着非常鲜明的单一制的结构性特征和快速发展的情境性特征。数字治理在这两个背景下发挥突出功能。在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领域和治理过程中高度依赖信息的领域,数字治理更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尤其是问题化解导向的数字治理。数字治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依赖于合理界定其边界。这包括公与私的边界、有效技术治理的边界、资源投入和收益平衡的边界、科层体制与技术协同的边界等。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乡村治理要素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数字中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伴随数字技术和数字理念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主体、客体、过程等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乡村治理现代化迎来光明前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和理念,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亦存在一定的困境:传统既定思维与现代治理理念存在张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二元差距加大数字鸿沟、数字利维坦潜含技术异化风险等。为此,必须从培育数字型现代治理人才、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推动数字建设回归服务本位等方面,清除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掣肘因素,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全新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重构了人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促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深刻改变,推动人类社会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样态,而且改变了社会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方式,促使人类的活动场域日益突破传统的社会空间,走向以数据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空间。数字技术使人类社会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到文化娱乐,从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到政府治理都在经历急剧的转型,而这又恰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相重合。以此为背景,数字技术引发的不仅是一次单纯的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国家治理革命,国家治理向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支撑,但我们也必须对新科技所蕴含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预判和提前应对。  相似文献   

7.
李泽 《求是学刊》2023,(5):112-122
数字能力鸿沟是基于数字生活能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鸿沟,它会引发技术赋权的不均衡性、能力鸿沟的自我强化、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张力以及对尊严和平等价值的消解等深层问题与困境,从而对数字法治建设构成严峻挑战。这就需要遵循普惠公平、共建共享的价值原则,通过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加强算法治理、构建保障机制以及塑造数智人文生态等法治化路径,解决数字能力鸿沟带来的问题,将数字能力鸿沟转变为“数字能力跳板”,让所有人都能分享数字社会发展红利,促进数字权利的有效实现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数字经济发展底层逻辑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完成工业化后的主体经济形态,客观上要求生产关系做出调整;同时,揭示了推动制度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数字经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职能、税制要素结构、税收管理制度、税收分享机制、税收管辖权等诸方面带来显著影响。据此,应推动传统税收职能转变、扩大税制覆盖范围、构建多元主体数字经济税收管理框架、优化数字经济税收分享机制、参与国际数字税收顶层设计等系统性变革,重塑数字经济环境下的税收治理规则,巩固财政之基。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0):52-55
数字经济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对福州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保障,增进社会福祉、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但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阻力较大、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应从培育数字技术人才、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据应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措施,推动数字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锋 《浙江学刊》2022,(4):38-45
数字平台型企业日益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社会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成为日益强大的巨型组织。然而,数字平台型企业与社会治理之间存在双重紧张。数字平台型企业从根本上讲,奉行资本的逻辑,即它非常明确地指向营利;而社会治理的逻辑是公共性逻辑,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进而,数字平台型企业所拥有的大数据的公共性与企业的经营之间也存在紧张。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根据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转变治理思路,从“先野蛮生长再治理”的老路转向“先建构治理架构再发展”的新路,把政府监管的重心从知情同意转向由使用者承担更多的责任,进而重塑数字平台型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李石 《学习与探索》2023,(10):58-67
数字时代的公共治理转变为数字治理。数字治理拥有效率高、权力监督透明化、治理民主化以及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歧视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隐私泄露、数据篡改、算法歧视、数字鸿沟造成的不平等以及信息茧房造成的个人不自由等数字治理的重大隐患。从政治学视野出发,应尽快建构约束数字权力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规范数字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发展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的国家战略,数字政府的建设亦是政府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网上政府服务能力指数,分析了全国及以北京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地方实践情况,进而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研究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在各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一定的关联关系,二者体现出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特征:数字政府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新需求。在新发展格局中,建议从顶层设计、转变理念、抓牢契机、深化研究、创新驱动、盘活资源六大方面入手,加强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统筹规划,推动二者融合发展,提升二者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字治理模式的构建是全面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对标世界顶尖大学建设数字化“双一流”高校的内在逻辑。数字治理可以理解为采用数字治理,即采取信息技术为治理提供更多手段;也可以理解为对数字进行治理,即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治理;还可以理解为对治理本身的重构。高校的数字治理应从工具层面转向价值层面,从问题驱动转向理念驱动,从建立技术规制转向构建法理秩序,从技术治理为中心转向以权利保障为重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经济治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博弈的新焦点,而掌握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已然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对此展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日本将建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规则视为外交新任务之一。在数字经济治理问题上,日本主要强调"三化一可"("自由化""公开化""无差别化""可信任")的理念性原则,以突显其在规则设计上的"高质量和高标准"特征。在实现路径上,日本在双边或小多边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治理同盟",逐步将自身设想转变为具有约束力的现实规则,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能力建设,提升和参与数字经济治理相关的基础性战略辅助。日本希望以数字经济治理议题为切入点,"以小推大",构建所谓"大国"政治形象,对外彰显"大国"政治影响力,对内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其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创造基础性条件。但囿于国内经济界的意见与设想、日本自身的外交能力与影响力、对数字经济的现实应用,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博弈格局的嬗变等多方面因素,未来日本数字经济政策取向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构建"数字海洋"实施海陆统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因此,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在21世纪提出数字海洋的发展战略,对于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步伐中,如何构建“数字海洋”,实施海陆统筹,走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经济治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博弈的新焦点,而掌握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已然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对此展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日本将建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规则视为外交新任务之一。在数字经济治理问题上,日本主要强调“三化一可”(“自由化”“公开化”“无差别化”“可信任”)的理念性原则,以突显其在规则设计上的“高质量和高标准”特征。在实现路径上,日本在双边或小多边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治理同盟”,逐步将自身设想转变为具有约束力的现实规则,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能力建设,提升和参与数字经济治理相关的基础性战略辅助。日本希望以数字经济治理议题为切入点,“以小推大”,构建所谓“大国”政治形象,对外彰显“大国”政治影响力,对内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其国内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创造基础性条件。但囿于国内经济界的意见与设想、日本自身的外交能力与影响力、对数字经济的现实应用,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博弈格局的嬗变等多方面因素,未来日本数字经济政策取向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田文波 《探求》2022,(6):104-110
本文概括了当前我国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数字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深层逻辑,指出了当前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在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及数据应用三方面存在不足,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进而提出破解路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从数字政府全局谋划,以市域大数据和智慧城市角度出发,聚焦城市治理大格局,通过加强顶层谋划、推进制度完善、完善应用支持、提升应用大众化、加大资源保障五方面着手,回应基层关切,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见实效,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化品质化,以此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第二自然”作为用来解释人类自身创造的外部环境的范畴,其内涵应该是具有社会历史规定性的。卢卡奇在原初的意义上使用“第二自然”概念,在于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全部商品化、物化的效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展开,“第二自然”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就当下社会生产和生活而言,数字化的社会存在已然具备“第二自然”的属性。“第二自然”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关系在于通过更新卢卡奇的物化现象来展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第二自然”的新内涵及其社会效应。在充分挖掘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第二自然”概念对于理解数字资本主义的意义的基础上,既能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也能看到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邵军 《阅江学刊》2023,(3):84-91+174
数字经济当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数字经济的内涵仍然缺乏统一界定,不同文献给出的定义各有侧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大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前沿、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数字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相对滞后等现实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应该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高度重视数据及信息安全问题,从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锋 《浙江学刊》2023,(6):34-41
空间是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传统社会地域和空间高度一体化,进而也与时间不可分割。由于技术的推动,现代社会的空间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即时间与空间相互分离。数字社会的空间已经不同于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即它日益呈现出虚拟空间、流动空间和编码空间的特点,且这种空间更多地成为一个全息空间。空间构成的根本变化使得数字社会的空间需要根据构成数字社会空间的基础要素——代码来进行治理,这就需要在代码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治理体系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