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已成为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其呈现的跨部门、多主体、多元利益复杂交织等特征,亟需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营各环节的政策创新与制度保障。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包含5类12项指标的政策分析框架,对46个样本城市的TOD政策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化评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政策总体处于起步阶段,除成都、东莞外大多数城市的政策支持体系与机制建设不足。从发展趋势来看,城市轨道交通TOD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各城市TOD政策内容不断深化且差异性增强,TOD与城市更新进一步拓展融合。这为城市间开展政策学习与政策优化,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TOD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教授、钞小静博士、魏婕博士等人所著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名》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共36章,总计40万字。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是经济管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主攻方向,该方向于2009、2010、2011年相继出版了《以质量看待增长: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0)》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1)》。本次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系统总结和阐释,从而开创出一个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其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而“社会矛盾”“人的现代化”“自我革命”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回应了现代化中人与自然、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对全党在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一重要时刻提出的谆谆告诫,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庄严宣誓,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三个务必”从根本动力源泉、优良传统作风、独有精神品格三个层面建构了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基本遵循,并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之中。新时代新征程牢记“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加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清形势,准备经受各种风险考验。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秋,我收到王雅鹏教授出版于科学出版社的新作《中国粮食生产、流通与储备协调机制研究——基于粮食安全》,其中对于中国粮食安全形式的判断让我不禁想起近年来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粮食安全保障危机论,认为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物资,具有超越能源安全的政治、经济地位。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是基辛格和程国强,基辛格指出"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  相似文献   

6.
<正>智库作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分析和参与机构,旨在对全球问题开展政策导向的研究、分析和建议。智库能够以其精准全面的分析研判、与政界广泛深入的联系和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有效促进和催生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决策。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智库在全球和国家政治决策领域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而新型智库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与《中国期刊网》的特点,分析它们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本馆使用情况,探讨如何提高它们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不仅大量的历史研究已经打破支持该理论的中国社会长期停滞论,而且中国作为另一种文明形态,有自己现代化的独特的形式与道路,不能套用西方的语法.如果把现代化理解为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在晚明时代就已经开始.其中以江南越地为核心的启蒙思想谱系构成了一条思想主线.它渊源于中华文化内部海洋型的江南文化(其中越文化具有母文化的性质)与内陆型的西北-中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特别是宋以后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日益构成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主线.因而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面海的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工商文化的小传统(次要传统)冲击农业-官僚政治文化的大传统(主要传统),并日益从边缘走向中心,影响中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坚持系统性,坚持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为过程性要素评价、成果性要素评价、影响性要素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监测和纠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支撑,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和要求具体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价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模式不完善,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进路为:构建合理的实施效果评价内容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新模式,健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评价的保障机制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稳步推进作好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展了100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70多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历史经验,探索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秦千里、易豪精所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一书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是一部充满新意,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对中国追求科学真理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路径的鲜明写照和精辟概括,是人们熟悉并得到广泛共识的至理名言.我们应深入思考,全面领会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启迪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诞生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此后,直到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都与共产国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牟安世同志所著《太平天国》一书,自一九五九年初版以后,曾前后印行了四次,并被日本史学家译成日文出版。粉碎“四人帮”以后,作者又作了大量增删修订,写成四十余万言的增订本,于一九七九年出版发行,成为近几年来出版的最大的一部近代史专著。增订本调整了全书的章节,增加了不少新资料,对历史过程的叙述更加丰满具体,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方面,更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但是,作者对洪秀全、李秀成的评价,我们觉得可以商榷之处颇多,特提出来请教。  相似文献   

13.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通过对德国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在现代化道路问题上提出重要思想。马克思认为,现代化是现代性依循社会现实而展开的具体化过程,因而现代化本身为辩证性和历史性所贯彻。马克思区分了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性质的两种现代化道路,并通过对德国社会现实的具体分析,认为德国具有走后一条道路的理论可能。马克思德国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于它为我们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无疑是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在当代最重要和最伟大的实践成果,它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世界历史的历史性叙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存在着部分著录内容重复、先进的通讯信息缺少、项目著录说明不明确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建议如下:首先,要对有关含糊不清的条目进行具体界定,让作者和编辑著录时有章可循;其次,将作者工作单位和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2月22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召开的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评优颁奖大会上双双荣获《规范》执行优秀奖(此次评比不分等级)。《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规范》执行优秀奖@大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蕴含的关于劳动正义、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以及伦理共同体的政治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础。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以劳动正义重构了公平正义的理论形态,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拓展了美好生活的理论内涵,以伦理政治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崭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劳动正义、美好生活和伦理政治三个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哲学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不仅大量的历史研究已经打破支持该理论的"中国社会长期停滞论",而且中国作为另一种文明形态,有自己现代化的独特的形式与道路,不能套用西方的"语法".如果把现代化理解为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在晚明时代就已经开始.其中以江南越地为核心的启蒙思想谱系构成了一条思想主线.它渊源于中华文化内部海洋型的江南文化(其中越文化具有母文化的性质)与内陆型的西北-中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特别是宋以后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日益构成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主线.因而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面海的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工商文化的"小传统"(次要传统)冲击农业-官僚政治文化的"大传统"(主要传统),并日益从边缘走向中心,影响中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魏晋玄学家向秀、郭象先后发展了当时盛行的玄学观点,并用以注释《庄子》,获得了突破前驱的成就,为千多年治“庄学”者所推崇。这在稍具中国哲学史常识者都是知道的。玄学创始人王弼、何晏只讲《老》而不及《庄》;继起的嵇康、阮籍讲《老》并及《庄》,且把重点转移到庄子思想上,但并没有作出可观的成绩。到了向秀、郭象才在庄子思想的园地上浇灌着魏晋特有的玄虚精神,开拓玄学领域,超嵇、阮而绍王、何,“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使“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相似文献   

19.
三、从哲学体系看两《庄》思想的对立性 我们先谈谈根据什么资料,从什么观点出发考察两《庄》思想的问题。 前面,我们曾指出《思通》《比照表》查出的注文,仅限于《列子注·黄帝篇》,资料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则扩大查索的范围,由东晋到唐初,从张湛经过陶弘景、刘孝标到陆德明、李善,共查出两《庄》注文一百五十条,为《思通》二十七条的五倍半。我们即以这些注文为根据,参考其他可信资料(如向秀《难养生论》、郭象《庄子序》《庄子注·后记》等),对比研究两《庄》思想。 有一些同志曾怀疑唐初陆德明、李善是否看到向注的问题。我们肯定他们是看到的。证据在于陆德明在《释文》里不仅多次提到向本,而且在《胠箧篇》“民不相往来”句下写道:“一本作不相与往来,检元嘉中郭注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是在对“乡村善治”时代议题回答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证成的理论根基之上,乡村治理共同体根据乡村治理的现实议题开展实践创新,实现了继承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随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内生出多元主体在场、治理秩序认同、主体利益联结、治理行动协同以及治理成效分配的运行机制,完成了传统乡村治理文明向现代乡村治理文明的深刻变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以共同体逻辑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应着力于实现制度与组织势能向基层治理效能的转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新格局、畅通和规范社会力量和乡村群众参与治理通道、探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实践路径,从而描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治理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