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墨家曾经有过可与儒道两家分庭抗礼的繁盛时期。然而,墨家作为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至汉初却逐渐衰落。通过考察史料对墨家学派的各种记载,可知墨家的衰落,不但有其直接原因,而且有社会历史和它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域入手,来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首先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袁筱芬 《市民》2007,(6):60-63
源于道家的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门学术未得到发展。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首倡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  相似文献   

4.
致力于批判社会史研究的联邦德国“历史社会科学”学派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个迅速崛起的过程。比勒费尔德大学作为组织中心,为学派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机构空间和体制土壤。凡登赫克-鲁佩莱希特出版社作为社会合作伙伴,为学派著述的出版发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便捷渠道。《史学批判研究》丛书和《历史与社会》杂志作为思想展示的舞台,促进了学派的人员凝聚、成果交流和理论传播。凭借这一时期掌握的体制性和社会性资源,历史社会科学学派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共同体,构建起了学术交往网络,积累了学术资本,拥有了学科话语权,并且赢得了名誉、声望和影响力。它的成功表明,机构设置、学术出版和专业期刊等外在因素在史学流派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高等中医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当前高等中医教育在师资培养、中医基础学科建设、西医基础课程建设、学术氛围营造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要加快中医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加强中医教师临床素质的培养;中医基础学科的发展要处理好学科与课程的关系、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学科的分化应当是自然而然的,而不能依赖行政行为。要加强西医基础课程教学,以提高中医人才的科学素养。要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张扬学术个性的环境,重视中医流派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被认为是近年来挑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之一,文章主要探讨这一知识谱系下学界的流派努力,进而揭示这一学派努力所蕴涵的学理基础、学术策略,以及学理多样性、张力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进行精要的概述和评说.首先在宏观上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演变作简要回顾,然后以几个内在相通的显著特征--注重文本形式、偏向内在心理、探求读者接受、突出文化批判等为视角,对20世纪西方文论作梳理归纳,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进行富有创见的点评与剖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历史叙事的手法,注重各流派演变的历史过程与历史影响,力求以通俗的语言勾勒出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清晰历史脉络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传统学术发展至此已达到较高水平。先秦以来出现过的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在清代大都可以找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与归宿。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为有清一代实学学术之滥觞,初步奠定了乾嘉汉学和晚清新学的基础。以经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学术,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并开始新的转型历程。总之,在清代初期,经学、史学、文学、诸子学和社会实际问题研究,均取得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德国高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极富特色的科研、教学组织形式,一直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并因其卓越的高等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而享有"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美誉。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高校学术管理(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着重对其学术管理结构的特色、发展以及变革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探讨高校学术管理结构变革与学科发展、科研教学水平的相互推动作用,进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校学术管理结构改革提供某些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医发展的广阔学术背景下 ,探讨了中医妇产科学具体形成的基本概况 ,体现了中医妇产科学是在临床实际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真实的实践精神 ,并指出其对今天妇产科的实际临床诊疗所具有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清实学既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学术思潮 ,又是当时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向前追溯 ,宋明、汉唐、甚至先秦文化中就有实学文化的基因 ;向后延伸 ,在清末民初 ,以至近现代的文化中都可以看到实学文化的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说实学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基本的价值倾向 ,有其逐步形成、发育、成熟的过程 ,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导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实学文化的普世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证主义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我国近代学界深受实证主义影响,认为唯有实证之科学知识才是可信赖之真理,并试图以实证之标准改造其它知识体系。实证主义思潮对近代中医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废医存药、用西医验证中医、用科学诠释中医等若干方面。随着历史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实证主义渐趋衰微,中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近代中医的学术方法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思潮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弘扬中医药文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医文化与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医学流派纷呈,积淀深厚,然而中医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加强保护意识,采取多种措施,系统开展江苏中医文化研究工作,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9,(9):F0002-F0002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主编的一本反映国外社会科学前沿学术动态的年刊。本刊主要介绍近年国外社会科学最新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当年世界各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等领域出现的新思潮、新流派、新理论、新论著和新人物,突出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动态性和导向性。其宗旨是通过本刊,纵览世界学术风云,把握学科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医药文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医文化与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医学流派纷呈,积淀深厚,然而中医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却不客乐观,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加强保护意识,采取多种措施,系统开展江苏中医文化研究工作,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法学以历史主义法律观为核心,强调法的历史性因素,主张用历史去解读法律,用法律去阐明历史,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不仅创立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法学理论,形成了独立的历史法学术流派,而且开始使用历史考究的方法研究法律,之后以梅因为代表的英国历史法学在填补历史法学理论不足的同时,系统地使用历史方法研究古代法律制度,使历史法学成为系统的法学方法论体系,从此用历史的视角探究法律成为普遍的共识,用历史方法研究法律也成为法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学术管理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管理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我国学术管理的历史发展;近代北大、清华的学术管理改革开展了研究,并明确了我国学术管理的历史演进对现代学术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历史制度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历史是克服人类理性局限性的一个主要途径,他们以历史为手段,从各国历史发展和比较的过程中去探求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不同过程,同时注重以制度为核心来考察历史、分析历史,重新确立了国家在政治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历史制度主义强调政治制度对公共政策和政治后果的重要作用,又特别强调政治变量之间的排列方式对政治后果的重大影响。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开辟了政治科学研究的新空间,也存在制度涵义的界定过于宽泛、分析问题具有在时空上的滞后性等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怀特写作《元史学》与历史诗学理论的建构时期,《话语的转义:文化批评文集》是对“历史诗学”的补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论文集《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主要关注历史叙事的话语问题,是“历史诗学”的发展。怀特历史诗学理论提出后引起历史学界、文学界的批评,怀特对这些批评进行回应,对其历史诗学理论也不断地补充、修正、发展,论文集《比喻现实主义:关于模仿效果的研究》就是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中医研究方法入手 ,通过对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月经节律与调周法、生殖节律与心肾子宫轴及任督循环圈、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中的数律学说三大理论体系形成的分析 ,阐明了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形成与哲学思维指导下的传统中医研究方法关系十分密切。指出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形成丰富了中医妇科学诊治的理论内容 ,对当今条件下中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提出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仍须以传统中医研究方法为锲入点和原动力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不断地完善与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