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因国共内战的影响,1948年初大量东北学生流亡北平,这给地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北平当局无力安置东北学生,双方关系因而较为紧张,最终导致七五事件的发生.事件后,北平、南京、沈阳之间围绕事件的善后与调查展开了一番博弈.北平当局操控舆论的做法难以为东北各界所接受,但北平与东北当局又因流亡学生问题而相互倚赖.对于北平当局的暴行与国民政府的低效,东北各界反应激烈,地方意识亦急剧膨胀.迫于压力,国民政府不得不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但在内战紧张的情势下最终仍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
在1933年被迫走上流亡之路后,德国作家布莱希特借助来自世界文学中的榜样逐步廓清了"流亡文学"的内涵.在侨居他国的岁月中,与异国文化的频繁交流也帮助布莱希特越来越多地获得了来自异质文化的启迪.在此过程中,"中国榜样"尤其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促使布莱希特将其酝酿多年的寓言剧更名为《四川好人》.在布莱希特逃亡于丹麦、瑞典、芬...  相似文献   

3.
流亡的反思、知识分子的再现和业余者的世俗性是萨义德主体文化批评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亡是知识分子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流亡赋予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建构的立场;知识分子的再现是考量其学术立场是否公正和判断其职责是否履行的关键;"业余性"是知识分子再现的全新角度和有效手段,文学批评应该立足于"世俗性"。萨义德的经典作品对于在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下的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寇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在抗战爆发之初就已开始,卢沟桥事变后战区各中小学校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日寇的摧毁,以致教育员生辗转流亡。于是,教育部在各临战区举办流亡教师登记。对于登记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教育部先后成立10个战区中小学教师服务团进行安置,同时还将剩余部分人员派往各省服务。此外,国民政府亦要求各地积极做好对战区流亡中小学教师的救济工作。抗战时期,对战区中小学教师的救济不仅推动了战时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抗战的持久和国民经济的匮乏,造成大量的战争难民,尤以伤残者和儿童最为可怜。随着战争的继续,弃婴、遗孤、伤残、流亡儿童数量日益增加,使国民政府在儿童的教养和保护方面都面临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困难。国民政府儿童福利社会部为倡导以及改进儿童福利事业,于1943年春在重庆北碚筹设儿童福利实验区,进行有计划的研究和实验。由研究而实验、推广,使之达到制度化、标准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上层人士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在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到溃逃台湾这20多年的时间里,迫于国内的形势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先后两度提出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口号,掀起了两次"西北开发"的热潮。促成开发西北热潮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中间,国民政府上层人士对西北开发也提出了很多切合西北实际的看法和主张,并且多次赴西北各省进行实地考察,在西北开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诸如戴季陶、宋子文、蒋介石、朱家骅等一些显要人物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其相关言论的基础上,对其关注西北开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也对个人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中肯的评价,认为由于国民政府上层人士所处的特殊位置,其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40年代,英国传教士白格里等在贵州制造的石门坎文化圈现象及其由此引发的老苗文广为流传状况引起了国民政府及其学界有识之士的深刻忧患。为了消除其影响,稳固后方统治,发动边民"抗建",国民政府从文字入手,以"教化"为重,断断续续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尽管这些举措没有取得其他明显的成效,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苗文的研制工作和国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漂泊与皈依:论萧红在流亡中对"家"的悖论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萧红童年生活的分析,研究了其对"家"同时充满渴望与抵触厌倦的矛盾心理及其成因,指出这种对家园的双重态度形成了萧红在流亡中对"家"的悖论性书写,使萧红的"家园"书写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华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沦陷区内的学生被迫流亡。面对大量的流亡学生,陈立夫一 方面有感于学生生活的不易,出于为抗战培养人才的目的,资助流亡学生;另一方面也出于与中共争夺青年学生为国民党服务 的心理,采取了贷金制度,资助学生完成学业。贷金制度自施行后几经波折,在1943年由于物价飞涨等原因,被迫取消,实行 了公费制。贷金制度施行之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受益于贷金制度,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大肆破坏,东南沿海沿江一带的学校被迫内迁,广大师生纷纷转移后方。随着战区的扩大,流亡人数的增多,国民政府于1939年12月成立了"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救济组织,以安置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失学失业青年。据统计,从1940年到1945年,共招训38,2271名青年。从而对保存中华教育的火种,维持中国战时教育的继续发展及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香港高校学生组织现状、运作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校学生组织包括香港专上学生联会、香港青年大学生协会等全港性学生组织,以及各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等学生自治性组织.香港高校学生组织的干部通过竞选产生,还有一些"事务性"干部,不用参加竞选,多通过面试等渠道产生.香港学生组织的资金来源有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社会和校友的捐助、学生组织经营和投资的收益、校方和特区政府的拨款.香港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职责是与校方形成制衡,维护学生的权益,同时组织同学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发挥高校学生会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会干部作为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力量 ,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会干部作用的发挥。本文总结了学生会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发挥高校学生会干部作用的保障措施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偏最小二乘(PIs)方法对天津市五所高校的647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学生有效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学校环境感知、学生发展以及学生满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参与度、学校环境感知及学生发展是多维度的,学生参与度通过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及思维意识三方面来测量,学校环境感知体现在课程构建、教师引导、硬件条件及服务支持四个方面,而学生发展包括认知发展、通识发展和自我发展;且有效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对学生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学校环境感知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积极影响,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中介效应对学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而学生发展对学生满意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三三三”工程是在我校“四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四三”工程的深化与拓展 ,它是我校育人工作的系统工程。包括“四育人”、“三联系”、“三自”活动、“三长制”。四育人指教育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三联系指校领导联系一个系 ,中层领导联系一个班 ,一般干部联系一个寝室。深入学生 ,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 ,使学生教育与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三自活动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三长制指文建部长、班长、寝室长负责制。文建部长对校 (系 )文明建设负责 ,班长对本班的文明、卫生、纪律负责 ,寝室长对寝室的文明、卫生、纪律负责。  相似文献   

15.
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理念.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工作的各项措施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成人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终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学生教育管理,是影响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制约高等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2005年3月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规定》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和规范管理的新要求。西南大学以贯彻实施新《规定》为起点,创新了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开创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验证了新《规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外国留学生政策是上海实现人才国际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在执行国家层面留学生政策前提下,上海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市级层面和院校级层面的政策群,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外国留学生政策体系.在十多年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外来沪留学人员持续增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二是要持续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三是要为外国留学生毕业留沪工作创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沈阳建筑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对照、数理统计等方法,运用可控性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运用不同学习策略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体育权利指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享有的受益资格、行为及意志的自由支配以及权益受侵害时获得法律保障的可能,是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之一。作为保障学生健康的体育权利研究虽有较大进步,但作为保障学生体育权利最后防线一法律救济制度却甚少研究。文章试图对学生体育权利法律救济制度进行法学层面的剖析,以指出我国学生体育权利法律救济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学生体育权利法律救济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势在必行。当前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重视不够、学生党员思想基础不牢固、学生党组织开展的组织生活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应通过健全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体系、创新学生党组织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党组织的社会辐射功能等途径加强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