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活方式研究评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生活方式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种理论、一个学科或某些具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它们的兴起、受人们关注的状况取决于不同的国情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在我国,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也是这样。 生活方式问题,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并不占优势地位。在许多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并未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也没有取得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学被停止了27年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门学科 ,各种事物总是在规范的意义上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所以 ,所谓“规范对象”大致是指可以作为概念用来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某种观念系统 ,而在本文中 ,它其实就是指“社会”。因为 ,如果粗略地说社会学是以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那么 ,显然就要有一个叫做“社会”的东西。“规范对象”就是这个意思 ,而不是说谁为社会规定了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规范定义。大致说来 ,本文使用“规范对象”而不用“社会”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其一 ,关于“社会”的理解社会学诸种理论历来就不一致。比如 ,主张社会实在论的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3.
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学对情感的研究中 ,许多社会学家将情感控制作为分析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社会行动或社会过程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并以此回答了“社会为什么是可能的”问题。挖掘和整理社会学家们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把它摆到社会学理论中的应有位置 ,有助于为我们研究社会学找到一条“被遗忘”的理论线索 ,并开拓新的社会学视域。在对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中 ,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视角 :情感控制是否必要 ;情感控制是否可能 ;情感控制如何实现。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一、情感控制是否必要在情感控制是否必要的问题上 ,存在着情感控制与反情感控制两大对…  相似文献   

4.
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是关于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主要研究主题和理论辩论的一个述评。文章从职业的概念入手,对关于职业化的研究、职业自主性与职业地位、职业—国家关系等研究主题都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职业社会学发展史上界定“职业”、“职业化”等基本概念的各种努力及其批判;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职业自主性”与“职业地位”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核心概念及其意涵,并试图将现有理论对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在各个维度上进行比较;第三部分由英美职业社会学的主流研究对国家干预的忽视入手,论述两个关于职业—国家关系问题的主要理论视角,并提出一个关于职业之间竞争与国家对这些竞争的规范的生态性理论。文章的结语部分讨论职业社会学研究对于整个社会学发展的普遍性意涵,并试图揭示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关于产权制度的讨论大多是在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框架中进行的。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本命题是 :“产权是一束权利” ,即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带来的收入、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产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从而保证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与经济学的思路不同 ,本文从社会学制度学派的解释逻辑出发 ,提出“关系产权”的概念 ,以此来强调“产权是一束关系”这一中心命题 ,为解释产权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和有关的经济现象提供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这一思路的基本观点是 ,一个组织的产权结构和形式是该组织与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关系、适应其所处环境的结果。因此 ,产权结构和形式并不是像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反映了企业的独立性 ;恰恰相反 ,产权反映了一个组织与其环境即其他组织、制度环境 ,或者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稳定的交往关联。本文讨论了关系产权的概念、理论思路和实证意义 ,并从这一思路出发 ,重新解释了“模糊产权”在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阶层的社会学含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和关于企业家概念的简要回顾和综述,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企业家阶层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企业家阶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分层概念,而是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的经济体制制度安排的产物,是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行为主体。企业家阶层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表现,又是市场经济所创生的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资源,因而企业家阶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从波兰尼所谓“大转变”、特别是布洛维所谓“第二次大转变”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转型,形成了“新古典的社会学”与“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两条不同的学术路线。前一条路线关注精英,后一条路线关注工人阶级和底层社会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社会,由于转型起点上社会制度安排的不平等,市场社会意义上的中国工人阶级可能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被塑造成型,社会学的“劳工研究”的理论传统中现存的两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模式”和“波兰尼模式”,分别对“农民工”和原国有企业工人如何形成为市场社会中的工人阶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透镜。借助于这些理论透镜,可以重建对“农民工”的整个研究问题并将之纳入阶级形成的框架中。最后,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概念,可能为对转型期工人阶级再形成过程进行具体的、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方法论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对“学究眼光”的批评着眼于后者终会造成“社会失却”的问题,但他的知识论思路试图将社会分析在社会学研究和认识论上双向展开,从而使得社会学的思考能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对社会的思考。其进路逐渐体现为一种“社会学的社会学”,即把知识论的问题作为一种反思社会学来写作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布迪厄的重要概念“信念”(Doxa)在实践感、场域分析和符号权力三个面向上的整理,提供一种理解其作品社会学品质的路向。我们可以看到,于此意义上,他对学术场域的分析也是将后者作为科学理性本身的问题域来处理的。在他看来,惟其如此,社会学才能通过清理社会机制的作用使社会学的知识祛除种种自以为是和神秘化的倾向,成为人们据以面对社会世界的一种眼光,并自觉地迈向一种科学和政治的现实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文化社会学发展之争辩:概念、关系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争论中研读文化社会学的发展轨迹 ,似乎潜藏了一种理论无根性的恐慌 ,但事实就是这样 ,其“发展”的言说基本存在于以下两大争论之中。一、文化概念及其功能的争论如果我们撇去纯属自然的、智能的物质文化的研究 ,我以为 ,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文化概念之碰撞。主观意义 (subjective)的文化 文化主要由思想、情感、信仰和价值构成。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文化观点。“文化是撇开一切形式可以观察到的人类行为之后留下的剩余领域。它们是内在而不可见的人类思想生活 ,或作为个人 ,或在某种难以想象的集体意义上说作为‘集体目…  相似文献   

10.
曹力方 《现代交际》2011,(11):66-66
如果“个体行为受到社会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社会学的基本假设,那么,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可以说是具有现代性和可本土化特征的,他所提出的“形式社会学”跳出了有机理论和历史现象的具体性两个范畴,成为了一个可普遍认知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虽然这个学说带有哲学的色彩,但是抽象社会形式这种普适的思维方式对于社会学的本土化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一门学科的理论史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通常从理论史的写作对于该学科的意义出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问题相应地也就变成了一门学科理论史对该学科的意义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区别:前者指理论史可能会在专业学科之外有“理论”或者说“思想”本身的意义,而在后者那里,理论史编纂必须获得本学科之内的合法性,或者说它应当首先具备本学科的一项专门研究的身份。那么这两种理论史的意义之间有什么关联,它们的差别是否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社会学理论,甚至是社会学构成实质的影响呢?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兵工厂”,社会学的理论史写作在这个问…  相似文献   

12.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生活方式”从80年代初以来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科学(如哲学)、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中国的生活方式研究主要借鉴前苏联的理论方法,特别需要补充对西方(尤其是当代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了解。本文首先尝试梳理现代生活方式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渊源,然后重点论述了自韦伯和凡勃伦以降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历史流变:从“生活方式”作为解释阶级、地位的变量到自身成为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从以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转向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趋势,从注重整体性和群体性的“方式”到侧重个人化的“风格”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纵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史,如同孔德的实证社会学、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或者社会学的结构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等等一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社会学的学科创立及其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由于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明确地使用过“社会学”的概念,其唯物史观又被后人作  相似文献   

14.
对贫困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测定,算起来足有200年的历史了。多少位著名的思想家似乎无一不是从它的旁边走过去的。这也说明,贫困是所有社会问题中最具有社会性的问题。它实际上是把社会学概念和范畴的全部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比如,非常明显的是,描述贫困不可能不提及到经济状况和收入,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的概念,国民财富和居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需求量和消费菜蓝子、贫富的社会化。在国外社会学中,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是—个被学术界广泛深入研究和正在继续深入研究的领域。从90年代初开始,国内的社会学就积极地研究它,在此之…  相似文献   

15.
青年“博客文化”是指当代青年广泛利用“博客”为手段记录生活、发掘自我、展示自我、不断实践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本文从兴起、特征、影响对青年“博客文化”进行解析,提出了重塑青年“博客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过去 2 0年 ,“社会资本”是社会科学中最突出也是争议最多的概念和理论之一。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管理学家乃至历史学家纷纷使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笔者认为 ,社会资本理论的争论主要是由概念界定的不统一、测量方法的差异和分析层次的不同造成的。本文希望就以上各个方面澄清 (而非解决 )有关的争论和混乱 ,为以后社会资本的社会学研究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一、社会资本概念的不同界定(一 )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资本概念当代对于社会资本概念的第一个系统表述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 (Portes ,1 998:1 )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学理论分析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社会性的规律和特点。下面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的分析。1.“社会化理论”与家庭教育个体由婴儿到成人,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到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社会学范畴中个体的社会化。所谓个体的社会化,也即“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①。这也是一个人获得其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习惯的过程。②社会化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青年社会学中导入角色理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学的青年研究如何从“青年学”中分化出来 ,青年社会学如何理论化 ,这些是我们正面对的课题。事实上 ,这也是各国社会学界的研究者们在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意在说明将角色理论 ,特别是“角色类别”概念导入青年社会学的理论意图 ,并尝试着提供一个运用角色类别概念考察中国青年问题的视角。一、角色类别 :一个视角“角色”(role)概念在社会学中被广泛运用 ,其理论的展开也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通常 ,角色被看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亦即社会与个人的媒介。更有意见认为 ,“角色并不只是作为性格结构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9.
走向学术前沿的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活方式研究在我国几乎是同社会学的重建同时开始的,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了生活方式研究“热”。在此之前生活方式并不具有科学范畴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又常常在诸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反动腐朽生活方式”等否定的意义上才出现,这些都明显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特点。改革开放的步伐唤醒了人们心中长期被压抑的追求正当生活的愿望,现代化的启动和人民对改善生活条件的信心自然又把回答“怎样生活”的问题提到日程。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生活方式研究应运而生。在这之后发表的大量生活方式论著正是试图从不同角度回答…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方法论概念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社会学界对社会学方法的层次和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研究程序的逻辑”,二是理解为理论的诱导功能。本文认为社会学方法论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哲学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它在最高层次上把握着社会学研究的质量。一般社会学理论是建构专门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它向研究者提供专门社会学理论所需的最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专门社会学理论作为应用逻辑,可以给出被研究的现象中所包含的具体变量体系及变量间的联系。研究逻辑完成着方法论的逻辑功能,保证着社会学经验研究中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哲学方法论、一般社会学方法论、专门社会学方法论和社会学研究逻辑是社会学方法论的四大构成要素,而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不属于方法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