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是探索、建立和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产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与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根本差异。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经历了从肯定乡村协商是一种民主形式到确立乡村协商为一项民主制度的过程,是与相关政治制度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乡村协商民主以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为灵魂,以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为底蕴,以协商为核心价值,其在乡村社会生活中功能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乡村协商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对社会协商起着理念渗透与实践导向功能,而社会协商则是协商民主社会场域内的具体化、路径化。受历史条件、社会复杂性的制约,社会协商的发展困难重重。为此,必须在政治文化层面上,积极培育公民的协商精神与提升社会公共理性;在组织生态层面上,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制度构建层面上,促进社会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构建“个人—社会—国家”互动的协商格局。与此同时,规避社会协商过程中的“过度性”协商与“抽象性”协商,强化社会协商的“真实性”。通过以上举措,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协商的实践路径,实现社会协商发展的具体化、广泛化,继而有效地推动我国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樊倩倩  郭雨佳 《南方论刊》2022,(5):54-55+64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作为提高基层民主质量的重要方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丰富协商民主理论、建设和谐乡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等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任何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都不是绝对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也不例外,同样会遇到发展困境。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困境主要包括具体运行制度的水平不高、参与主体的质量低以及协商环境不够充分等,成为制约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发挥的主要障碍。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具体运行制度、提高参与主体的质量、优化农村基层协商环境等手段成为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治理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决策型协商民主、咨询型协商民主、监督型协商民主和协调型协商民主四种形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也面临着形式化倾向、弱势群体表达受阻、协商理性不足、参与冷漠与协商责任感缺失等诸多践行困境。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培养基层民众协商意识,规范基层政府协商行为,就成为化解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与电子政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政府的出现是行政发展的需要,是政府改革的方向,也是政府迈向善治增强公民公共参与的良好契机。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使民主变得更彻底的形式受到众多人的瞩目。本文首先分析了协商民主及其实现条件,接着探讨了电子政府对协商民主的促进作用。当然,电子政府网络也可能对协商民主带来一定的障碍,这是第三部分的内容。最后,本文探讨了完善电子政府的途径以使其更好地促进真正的协商对话。  相似文献   

6.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89-195
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协商民主的实践不断取得进步,其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框架也在逐步完善,但尚存协商民主制度平台不健全和缺乏可操作的规范程序等问题。阻碍党外知识分子在协商民主建设中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可从思想认识、法规机制、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未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协商民主作用的主要措施有树立民主意识,提高参与者素质;完善党规国法,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协商形式,设计可操作性程序;在具体落实层面上,要继续发挥好党外知识分子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中的作用,还要向基层协商拓展。  相似文献   

8.
9.
学术界对协商民主产生争论和分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理解不一致。协商民主理论试图调和协商与民主两个内在矛盾的理念,事实上,在“协商”与“民主”之间,存在着至少四种不同的政治形态:一是既不协商,也不民主;二是协商,而不民主;三是民主,而不协商;四是既协商,又民主。协商民主理念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理想,它为审视和批判现实民主运行的缺陷提供一个可靠的价值基点。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民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包容性和民主对话的性质能使决策更具合法性、更值得信任.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决策模式,是对"聚合民主"模式的一种替代,它能够避免"聚合民主"模式的缺陷,使决策更具科学化、合理化.协商民主对完善公民人格、培养公民美德也具有重要价值.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模式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要大力完善和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内生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体系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拓宽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渠道、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式、健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用协商民主的优势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协商意识、统筹协商布局、完善协商制度、拓宽协商方式,而提高民主认知能力、规范民主运行程序、加强民主保障机制、强化民主技术赋能对于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实质上是民主的两个基本环节。说二者是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实是指:它们是居于民主两个基本环节地位上的两种基本形式。协商民主一定要有协商,但协商决不等于协商民主。这意味着协商民主是有条件的:协商的开放性、平等性、理性化和制度化等。协商民主适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形式上,协商民主可以是政府、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两两之间或各自内部的协商,也可以分为听证式、座谈式、公共论坛式、提案式、电视或网络公开对话式等多种协商;内容上,凡法律未予明确规定的或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公共事务,都可以运用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应当成为政府决策的制度化程序。  相似文献   

13.
14.
论协商民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晚期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民主理论模式,它可以在古希腊民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原始存在,它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协商民主强调民主的协商性、决策的合法性、协商的平等性、公开性和责任性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和替代。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体系至少应当包含三个基本层次:(1)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过程;(2)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过程;(3)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过程.可以把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称之为“政治协商”,而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和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统称为“社会协商”.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具有间接民主的性质,而社会协商具有直接民主的性质.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挑战和践行困境。基于生活方式的视阈,中国协商民主面临了四个方面的现实挑战:社会多元化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前提提出挑战;社会不平等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基础提出挑战;参与规模的局限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广泛性提出挑战;主体理性的有限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提出挑战。此外,由于人们没能从生活方式的视阈来看问题,导致了协商民主的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包括协商结果狭隘化、协商主体精英化、协商程序形式化和协商意识淡漠化。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本文在介绍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内涵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分析,指出,虽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西方民主政治面临的问题存在阶段性的差异,但协商民主同样适用于中国.在现阶段的中国,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将可避免动员型被动式政治参与的弊端.浙江省地方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听证会、民主评议会、村民民主恳谈会和互联网公共论坛等形式及其实践,集中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地对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我国农村社区协商民主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农民协商意识不强、协商事务界定不清、现有协商组织空转等问题,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协商制度供给不足、协商组织形式滞后于农村社会变迁等,是上述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协商民主制度设计;创新协商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尽管目前其实际运行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协商民主关怀的核心是立法和决策达成的形式,而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协商民主情境下必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现有的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协商民主的路径行进,但是无论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都能够从协商民主的理念中获得知识资源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晓莉 《中州学刊》2023,(11):20-25
人民政协协商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以专门协商机构特定的平台路径、独特的功能优势和作用机理,在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产生了强大效能。然而,政协协商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的实践过程,政协协商的制度程序和运行方式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商民主的载体与方式发展不平衡、覆盖不全面的状况亟待改善,政协协商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力量与作用还需不断强化,人民政协组织自身的协商能力和水平也要不断提升。为了持续优化政协协商,提升政协协商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协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功能建设,严格遵循政协协商的客观规律,切实提高政协协商的实效性,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