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1976—1988年十年间年度投资总量的增长动态究竟作何评价,十多年来流行的是“年度投资规模膨胀论”,此论认为十年中大多数年份年度投资规模处于膨胀状态。针对年度投资规模膨胀论,近几年也有少数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十年中大多数年份投资不足,特别是“六五”期间及以后各年投资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则认为,这两种观点都站不住脚,比较符合这十年年度投资总量增长动态实际的判断应是:年度投资规模基本上是合理的,膨胀的只是投资需求。一、年度投资规模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各地区、部门及企业只有内在的投资需求冲动而没有自我抑制投资欲求的自调力,是投资规模膨胀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投资规模,首先是要控制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投资需求冲动,使它们能对自己的投资需求进行自我抑制。但是,我们长期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投资规模的宏观控制上往往采取“堵截式”的死控办法,只注意对投资要素的分配、投资过程等进行控制,而忽视对投资需求的约束,使得各地区、部门及企业不会对自己过度的投资需求进行主动制约。其结果是国家无法控制由各地区、部门及企业所形成的巨大的投资扩张冲动,国家采取的各种控制防线都会被冲破,造成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1984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堵截式”的死控办法,而应该采取“疏导式”的控制办法,首先把控制的重点放在消除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难以餍足的投资需求欲望上,使它们有自我抑制投资扩张冲动的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消除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投资扩张冲动,提高它们自我抑制投资需求欲望的主动性,作为控制投资规模的首要一环。由于对地区和部门的投资需求冲动的抑制,与对企业的投资需求冲动的抑制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下面分别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1958年、1970年、1978年出现了三次投资规模大幅度膨胀.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周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1978年投资规模严重膨胀后,国家及时进行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1982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接近30%,1983年降到10%左右,1984年又增加到25.6%(已扣除不可比因素),1985年又比上年增长5.5%,1986年投资规模继续膨胀.不少同志从经济角度对造成投资膨胀的供给原因(如银行贷款规模扩大、预算外资金来源增加等)和需求原因(如消费结构的变化、非生产投资需求的迅速增长、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针对投资规模膨胀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各种紧缩政策,这样虽有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没有大的改观。不仅如此,由于“一刀切”的行政控制还严重影响了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在需求膨胀同时可使供给状况恶化。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单从投资总量控制入手而不改善投资结构,既不能真正有效控制投资过度需求,也不利于供给能力增强。因此,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表明,经济衰退的原因并不是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过度膨胀导致收缩。在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一致情况下,上期实际投资需求过度膨胀,从而超过投资失败的规模限制,或者使利率超过投资失败的利率限制,从而导致本期实际投资需求收缩。在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不一致情况下,上期预期证券价格下降(即预期利率提高),导致利率大幅度超过投资失败的利率限制时,本期实际投资需求就会收缩;政府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证券价格提高、证券交易量扩张超出证券投资失败的规模限制,并由此导致本期投资需求从总需求由扩张转为收缩。所以,对需求过度膨胀的危害性需要重新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改变宏观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投资效益不佳,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究竟症结何在,众说纷纭。本文就此谈点看法。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标志关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标志问题,各种观点很多。例如:以固定资产投资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或二者增长速度之比,或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与建筑材料、设备增长速度之比,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之比等等。我认为,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标志必须首先分析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投资膨胀是指投资需求严重超过了投资品供给。一般来说,投资膨胀的形成是由于投资需求方面的原因,即投资需求盲目增长造成了投资膨胀,也可能是由于投资品供给方面的原因,即投资品供给不足造成了投资膨胀;还可能是由于投资需求与投资品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投资需求增长过猛和投资品供给不足共同造成投资膨胀。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投资膨胀既是投资需求盲目扩张的结果,也是投资品供给不足的结果,属于双向型投资膨胀。因此,研究我国的投资膨胀必须采取双向型分析方法,即从投资需求和投资品供给两个方面来研究投资膨胀。  相似文献   

8.
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膨胀,是造成经济过热,需求过旺,供求失衡,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它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治理经济环境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取决于基建规模压缩的程度。为此,我们必须抓好这个中心环节,坚决刹住固定资产投资不断膨胀的势头,真正把过大的投资规模压下来,以保证治理经济环境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供求失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干扰了当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表面看,我国供求失衡的直接原因是货币超量发行。但从实质上来看,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是需求膨胀。当前需求膨胀的特点,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共存性的膨胀。从建国以来的情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几次大波动,都同投资膨胀有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失调,造成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从近期情况来分析,1984年到1988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为12.2%,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4.7%。予算外的投资增长速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同志对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于探讨,本文也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研究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实质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对策思路。一社会总需求由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积累需求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消费需求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指以货币额表示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和超过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的社会净产品可供量。如果积累需求过盛而消费需求相对萎缩,或者相反,那么,这只是结构性需求膨胀而不是总需求膨胀。所以社会总需求是否膨胀以及膨胀的程度如何,取决于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结合后的膨胀程度。目前的情况是以上两方面同时膨胀而构成了社会总需求膨胀,其主要表现是社会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且又有相当的购买力结余。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系的投资吸收能力,是指经济体系在一定时限中能够有效吸纳投资(价值量与实物量的统一)的容量.一般说来,投资需求可以通过财政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投资供给也可以由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得到增减;而经济体系对投资的吸收能力则属于在短期内相对稳定的慢变量。对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两大问题——投资规模膨胀及投资效率低落,人们多从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这一对矛盾中去寻找问题的症结,而对投资需求、投资供给(包括货币供给与实物供给)与投资吸收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失衡的不良的相关效应认识不足。殊不知,忽视投资吸收能力的制约作用,也是导致我国在宏观或区域层次上投资规模屡胀不消和投资效率低水平徘徊的重要原因.为此,弄清投资吸收能力由何种因素决定,它又如何制约投资水平并以何种形式扩展等问题,对于正确地进行地区和企业投资活动及其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投资膨胀,主要是预算外资金膨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打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形成了多渠道筹资,多元主体投资的新格局。过去投资膨胀,主要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安排的投资规模过大造成的。改革以来,地方财政在“分灶吃饭”范围内自求平衡,利改税后,企业留利增加,中央不能向地方和企业抽走资金,只能在中央预算范围内有节制地安排投资,由中央安排过大投资规模造成全社会范围的投资膨  相似文献   

13.
一、体制转换时期投资膨胀的特点我国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二元体制并存的体制转换时期,即从过度集中的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国家间接调控和市场体系相结合体制转变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投资机制发生了变化,宏观控制的难度加大,二元机制交互作用形成新的投资膨胀环境,也相应产生出投资膨胀的一些新特点:1.投资膨胀与投资不足并存,并互相牵制。投资膨胀是一个相对概念,它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投资所需要的人财物力与社会上可提供的人财物力相比较,如果投资需求超过国力的可能称为投资膨胀;另一方面,投资现实规模本身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投资需求相比较,如果投资现实规模大于投资需求规模称为投资膨胀。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正确的投资政策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1989年起发生的市场疲软着手,认为经过十年发展和投资体制改革,投资需求不足正在取代以往的投资规模膨胀而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新问题,亟需我们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评价方法上的差异,对当前我国投资规模究竟是膨胀还是不足,认识很不一致。笔者提出投资不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并认为,在评价方法上应把握两个基本点:一、应从我国经济现实的广阔背景中去考察投资规模,不能就投资论投资,在缺乏参照系或相对尺度的情况下讨论没有意义;二、目前的“投资规模”或“名义投资”应排除过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超过国力所限,造成经济过热,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治理整顿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缩减,又造成需求不足,产品大量积压、市场销售疲软等经济过冷现象。实践证明,宏观经济运行无论是“过热”还是“过冷”,都对国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而投资膨胀或投资不足,是造成经济过热或过冷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力争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贷投资规模作为银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投资方式,是指通过扩大存款总量,从而增加贷款数量额的途径,给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一、信贷投资规模的判据 信贷投资规模的判据是信贷以何种投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信贷业务通过两种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一是扩大信贷投资规模的方式;二是提高信贷投资效率的方式。如果经济增长有50%以上是由信贷投资效率引起的,我们就称引起经济增长的这种信贷投资方式为信贷投资效率或称为非信贷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8.
增强企业技术改造的活力,恰当地规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合理的调整技术改造投资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经济效益,是企业推行科学技术进步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找活力、比贡献的关键问题。在企业技术改造中,活力来自科学技术进步,并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因素与周围环境的变化;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经济效益是宏观综合控制的重要内容。投资规模受企业经济实力的制约,投资结构受行业综合管理与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投资经济效益是技术改造的目标,受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企业综合素质的制约。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适当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六五”后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失控,投资规模空前膨胀,在固定资产投资1984年比1983年增长19.7%的基础上,1985年投资额高达1652亿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经济结构性调整是控制投资规模的着力点辛阳1995年的经济工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九五”期间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投资规模过快增长,投资结构性膨胀,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不仅涉及到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