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人权事实看人权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就是人之为人的权利。第一个“人”是指生存的个体;第二个“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人。它作为一政治口号提出,并从概念性的确立、发展成为人权制度,从近代意义上讲是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侧重于人权的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侧重于人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人权主体的确定,是人权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和“权利”,都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哲学、法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不同角度,对人权的阐释是不同的或不尽相同的。人权研究中,只有将“人”放到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去考察,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确定人权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5.
自然法与世界人权理论有着几乎同步的发展历程,二者的命运息息相关。本文考察了二者自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变化发展的一致性,试图为理解近代以来不断张扬的人权话语或人权“神话”的实质提供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文章分析了古代朴素的人权思想 ,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对人权思想的发展 ,以及近现代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确立的历史背景。文章指出 ,建立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理论基础上的资产阶级人权理论 ,构成了近现代人权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并对今后的人权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人权保护的国际性合作趋势使得人权保护的内容与外延进一步扩大 ,并成为新时期人权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的第一个社会保障法令算起,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已有百余年历史。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抑或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均有其独特的价值。一、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社会保障权被公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近代西方国家有些学者把人权仅当作一种“与生俱来”的超国家的道德权利,经济和社会权利则不被认为是基本人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人权是人的各种权利(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人身的权利等)的有机统一,其中生存权是人的首要权利,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离开…  相似文献   

8.
曲相霏 《文史哲》2005,20(3):151-156
对人权正当性的回答是达成人权真共识的前提。欧陆传统的先验式人权推定和英伦传统的经验式人权推定、自然权利理论和功利主义学说等等,都经受不起人权正当性的进一步追问。人权的正当性来自价值判断,根源于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人类弥足珍贵的道德情感。作为价值判断的人权无关真假,是一种类似于真实性的要求。人权的概念产生自西方,但在儒家的良心理论中却可以找到人权本原的最佳阐释。个人主义与权利观念的缺失应该是儒家虽有丰富的良心理论而未发展出人权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弄清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实质,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主要内容,明确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权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人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所谓“人权”,即人们的基本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是“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人权概念首先是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适应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反对封建统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权状况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的意义极其宽泛,从根本上说,人权是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公民在实际上享有和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包括生存权利、发展权利、个人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言论、出版、信仰自由权等等。怎样认识当今号称“有人权传统”的头号资本主义美国的人权状况?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美国是“最讲人权”、“最尊重人权”、“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呢?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不难看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具有二重性质:其一,美国的人权并非到处都是一团糟,不讲一点人权,而是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其文选第三卷中,有六、七篇文章提到人权问题,使用了“人权”概念,其中五篇直接而鲜明地阐述了他对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互相联系、前后连贯,协调配合,形成了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人权观。这一理论体系,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为我们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人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依据,也为我们正确开展同某些西方国家所谓“人权外交”的斗争,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权利论者所提出的“自然的权利”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权利”是人类群体中主体之间对各自存在意义的理解和承认的表达形式,本质上是社会法律关系的内容之一。所谓“自然的权利”只能理解为“人权”的一部分,即“人的环境权利”;在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中,不应该使用“自然的权利”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意义上讲,人权有两层涵义:其一是特指近代以来的人权思潮和人权制度;其二则是泛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一般的直接社会权利,它与权利之底蕴相通。本文的人权概念之内涵,属于后者。人权(或权利)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人权问题始终未能得到科学的解说。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批判地继承先前人权思潮中的合理性因素,科学地考察了人权现象的基本性质和概念特征,从而使人权思想史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要把握马克思人权学说的基本状况,首先就必须了解马克思人权理论的生成过程。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马克思早期的人权概念,即从1835年到1846年间的人权思想。综观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835年到1842年上半年,即从大学时代到《莱茵报》前期,这是马克思确立以新理性批判主义为基础的人权观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从1842年下半年到1844年初,即  相似文献   

14.
人权思想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非常复杂,究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否孕育着西方人权思想的基本元素?从人权作为“人”和“权利”的内涵来理解,人权思想的诞生和孕育是需要特定文化土壤的,也许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正义观、抗争精神、个人主义和宗教影响等对人权思想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与西方文化确实存在着本质性或前提性的差别,因此也就没能象西方那样成为近代人权思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指人之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不可非法无理剥夺或转让的权利 ,哲学上的人道概念和法学上的权利概念是人权的两大要素。这里所讲的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 ,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 ;不仅指少数的几个国家或特殊群体 ,而是站在“类”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有的人 ;这里所讲的权利不限于法律权利 ,还包括应有权利和实有权利。人和权不能分开理解 ,离开人道谈人权 ,就模糊了权利主体 ;离开权利谈人权 ,就会使人权成为“空中楼阁”。人权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各种权利要素建构起来的体系 ,其中包括生存权、发展权、…  相似文献   

16.
“预付人权”:一种非西方的普遍人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被公共化的共享概念,西方人权文化的历史背景不意味着解释的特权,既然人权被认为是普遍有效的概念,它就必须在理论上是开放的,在文化上不可以设限。天赋人权在理论合法性上的失败,特别表现为它所包含的自毁逻辑。人权制度只能以公正原则作为唯一最高原则去定义人权体系,人权就是每个人能够被公正对待的权利。预付人权理论认为,每个人生来就获得人类预付借贷给他的与任何他人相同的权利,人权虽然不劳而授,但绝非不劳而享,否则损害公正。一个人获得并接受了预付人权就意味着承诺了做人的责任,并且将以完成做人的责任来偿还所借贷的权利。如果拒绝了预付人权所要求的部分或全部义务,就视同自动放弃了部分或全部人权。预付人权保留了天赋人权理论的几乎所有优点,而消除了天赋人权理论反公正的危险因素,不仅具有理论的普遍有效性,而且具有允许因地制宜的实践弹性。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一种权利,但不是所有权利都是人权。人权与其他种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在本原、主体、客体及存在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准确与清晰地理解人权和其他权利的差异,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人权在近代中国更多被界定为一个道德范畴而非法学概念,依照道德方式建构人权是阻碍近代中国人权实践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道德"真理化"的模式是道德化人权形成的文化根源.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是透视上述观点的典型个案文本,分析此书有益于理解近代中国人权观念特性并有助于推进当下中国人权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9.
妇女人权在当代人权理论中仍是一个颇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概念,一些学者为之做出了不懈的追求和探讨。探讨妇女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使学术界进一步了解妇女人权。从人权的高度重新认识和评价妇女人权,尊重妇女的人格,使社会各界对妇女地位及权利更加重视,同时也使没有觉醒的受压迫妇女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受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提出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