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朝鲜半岛外,朝鲜人口集中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有自己制定的朝鲜语规范化原则,并用这个规范化原则来统管朝鲜语的使用。然而,其他国家的朝鲜民族(不包括朝鲜半岛)没有自己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原则,只靠朝鲜或韩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原则使用朝鲜语。因此,世界朝鲜语的规范化范围只包括朝鲜、韩国、中国。朝鲜、韩国、中国的语言学者为朝鲜语的规范和统一,曾经召开了几次朝鲜语规范化学术讨论会。这就说明朝鲜、韩国、中国的朝鲜语对世界的朝鲜语有很大的影响,支配着世界朝…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从地理层面与政治层面开始,进而最终发展为民族层面的分裂。究其内部原因,关键在于朝鲜民族独立运动过程中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以及在国际势力的操控下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独立运动领导核心。这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影响在朝鲜半岛光复后促使民族内部矛盾爆发,半岛的分裂最终以战争结果的形式被固化至今。  相似文献   

3.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和现代国家并没有因为全球化而过时.现代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而民族主义还是族群与国家寻求庇护和构筑认同的主要方式.在全球化影响下,民族主义主要以新的形式即少数族裔民族主义表现出来,它对现代国家建设的破坏作用要大于建构性作用.日本作为最纯粹的民族国家类型在战后也出现了民族和外来移民等多元化问题.阿依努人的自治运动和冲绳人的独立诉求以及朝鲜等外来移民争取平等社会权利的运动表明,新民族主义时日本的国家建设已经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族裔民族主义兴起所引发的族群间暴力冲突是当今世界冲突的重要特征,民族/族群认同的回归与国家认同的"去中心化"所引发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张力是观察这一现象的重要视角.族裔民族主义的复兴在西方国家和后发展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重新解释、塑造和建构具有包容性的民族国家认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和民族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控制强化族群认同和族裔民族主义的外部因素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朝鲜民族45年权宁朝国庆45年之际,回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45万朝鲜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具有重要的现实及历史意义。一、在经济建设方面现存黑龙江朝鲜民族的祖先,是从19世纪末开始由朝鲜半岛赤手空拳...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变量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一方面是西欧主权民族国家对超国家体——欧共体乃至欧盟的主权让渡,一方面是相伴随的西欧民族主义的当代演变——后民族主义——的发生。尽管欧洲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欧盟从量变到质变的真实前景;尽管作为一种混合形态或过渡形态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后民族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有不确定的发展方向,但欧盟的一体化实践和西欧后民族主义的发生,提供了欧洲社会经过数百年的主权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发展后实现超越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李资源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认为,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整体均衡与和谐的哲学理念,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证、社会性基础和物质条件。花永兰的《重新定义民族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都同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具体的利益要求相结合,从而在表现形式、政治要求和经济文化利益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为此他建议重新定义民族主义,即民族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法国、日本和美国的殖民统治是激发越南民族主义形成的外部力量,以儒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文字的统一成为其民族主义形成的“内聚力”及推手,在此过程中越南民族精英则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民族主义促使下,胡志明提出“越南民族是一个整体”,为了迎合这一口号,越南史学界提出民族起源的“本土”说以凸显历史的独特性和自发性,将历史上中越关系构建为“侵略”与“反侵略”以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在民族历史书写中彰显越南古代文明成就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国家主导下,雄王信仰不断高涨,试图将全国各民族纳入到通过雄王符号构建起来的认同体系之中。越南将民族历史的客观性置于民族国家构建需求之下的主观性叙述,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