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应当废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刑法中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机能不健全,实施效果差,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该罪的设立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人人平等的原则而缺乏正当性。应当废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增设“财产来源不明罪”解决来源不明财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为何终身监禁制度入刑一年多后,才现终身监禁第一人?又为何是白恩培受到了这一重罚呢?10月9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白恩培犯两个罪:受贿罪,涉案金额高达2.47亿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相似文献   

3.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现实境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曾被誉为惩治腐败的锐利武器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司法实践中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某乡增产增收,本可实现财政收入140余万元。然而,乡里为得“办实事”之名,入库前从中转移30余万元建设集贸市场,实际上报财政收入110万元。对此,地区领导旗帜鲜明地指出:“肉莫埋在硫底吃——要正大光明;销售收入、财政收入、利润、税收等反映利益的数字,不允许打‘埋伏’,实现多少就要报多少,对瞒报者,无论其用意如何,都要坚决纠正,按纪论处”。近年来,由于政绩的驱动,多报产值、营业额以博得上级厚爱、捞取政治荣誉,在少数地步渐成风气,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然而,有的地方顾到了刹“浮夸风”,却忽视了防止“打埋伏”。一…  相似文献   

5.
现行刑法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惩治腐败分子的截堵性条款在价值层面上有存在的必要性,其立法宗旨是为了不使以非法手段获取财产的行为人由于证据不足而逃脱法律制裁.然而,它在现实运作中却由惩治腐败的锐利武器变成了规避法律制裁的保护伞,这种尴尬境况不仅仅是由刑法条文本身造成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目前反腐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立法现状,需要修正本罪的刑法条文表述、扩大犯罪主体范围、适当提高法定刑、增设罚金刑和资格刑,同时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金融监管制度以及监督制约制度.最大限度地完善立法,实现立法本意,并为司法公正提供坚实的法制基础,从而在严惩腐败的同时维护刑法体系的统一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孟崭 《社会》2001,(6):1
如今巨贪们似乎大多患上了“记性差”的毛病 ,表现为所贪数额高得惊人 ,可本人却说不出道不明。比如安徽省阜阳市市长肖作新在1997年至1999年为官的17个月内 ,单独或与其妻共同受贿巨额钱款 ,其中竟有1223万余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肖作新夫妇难道真的记性差到如此地步了吗?按理说 ,当事人该比谁都清楚 ,自己的工资多少 ,奖金几何 ,他们心知肚明 ,掐指算来 ,明明白白。缘何偏偏夫妻俩几辈子都无法在公职岗位上凑够的那个数———1000多万 ,当事人却说不清来历呢?以笔者所见 ,他们是不肯吐真言罢了。贪官之所以不肯说…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2012,(21):12-21
阿诺尔德在一台奇特的大机器前,按下按钮,对它响亮而清楚地说:“我要硬铝螺帽、直径为4英寸。”  相似文献   

8.
徐美煊 《生存》2020,(6):0049-0049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文”“言”结合的教学方式却并没有完全实现,“言”与“文”不论偏颇哪一方,文言文教学都无法发挥真正的教育意义。本文在课程改革视域中,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分离现象进行探析,并尝试寻找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中的“文”与“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历来对《古今和歌集》第343首和歌有两种解释,本文在赞同其是挽歌的基础上,进而以中日汉诗文为考察对象,对汉诗文挽歌中“苔”的用法进行分析。并在弄清其表达的真正含义的前提下,对挽歌中“苔”的用法对整体“苔”在汉诗文中用法的变迁所起到的影响及作用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
据一份调查资料称:调查者调查了某地一个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小康村”。该村人均收入确实已超万元,但户与户之间的人均收入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不均,约10%的户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而余下的90%的户人均收入均在5000元以下,其中有的户还在1000元以下。调查者还调查了一些人均收入水平在1000左右的村,同样存在着“人均”并“不均”的问题,而且冒尖户与贫困户之间人均收入悬殊较大。笔者内心不由得涌起一阵阵的忧思。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所提出的“对台宣传”概念存在理念束缚,“对台宣传”面临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台传播当立足于新的媒介环境,尊重传播规律,从传播主体、媒介本身、传播内容、受众、媒介环境、传播方式等六个方面增强对台信息传播方面的软实力。要使对台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要善于利用良好的传播环境,遵循传播规律,扩宽传播空间,积极促进大众传播与民间体验传播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理论置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外,并不影响其实际功能的发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既具有“入罪”功能,也具有“出罪”功能。此外,要准确评述高铭暄教授关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学术观点,还必须充分把握比较对象理论上的完整性,避免机械地进行不合理的比较,并通过全面了解自身和对方的长短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宁波、绍兴一带,过去存在着“堕民”这个阶层,他们又有“惰民、惰病、大病、大贫、丐户”等别称,元代时则称为“怯怜户”。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在解放前却受到极端的歧视,某些方面类似印度的贱民。“堕民”究竟起源于何时?正史上并无记载,我们只能在明人的著作中找到一些片断。祝允明在《猥谈》中提到“奉化有所谓丐户,俗称大贫,聚处城外,自为匹偶。”他们“原是宦家。因罪被杀,将其家属籍隶教坊,如金陵二十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如果组织上早提醒或早处理我两年,我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不至于这么大,自己犯的错误也不至于这么严重。"——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公开宣判,倪发科竟在接受调查时如此抱怨"有一天你也要这样拉着我呢……"——近日,演员宋丹丹在微博上晒出与生命垂危的母亲四手紧握的照片,并写  相似文献   

15.
今日之中国,个别为官者极是怪异。有的身穿制服、头顶国徽,有的是俨俨然、洋洋乎坐堂问案,也有的地位显赫、名噪一时。可是,这些人一转身以后的所作所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请看:湛江市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打私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余启志.袒护境外不法商人走私汽车、空调机,以此谋私。这位“打私”副总指挥专门伺候“走私”。合肥市某公安分局有位预宙科科长叫戴永春的,办案时收受当事人及家属贿赂十几万元。这就是戴某人的“钞票预审法”。陕西省雁塔监狱指导员、二级警督总师娃,拧毒品海洛因直接出售给狱中犯人,同时“广开…  相似文献   

16.
1992年秋,响水县七套乡亭泉村村民卓为高苦心栽种多年的中药材杜仲,被盗窃犯罪分子扒皮三十余株,损失近万元。这位农民痛惜之余发誓:“这辈子与杜仲无缘。”仅92年度,该乡就发生盗窃家栽杜仲、元戎等中药材案件达二十余件,损失十余万元。1992年底该乡中心村十余户村民的住宅门被犯罪分子从室外反扣,而后大肆洗劫,一夜之间盗走鸡、鸭五百余羽,其嚣张程度令人气愤至极。  相似文献   

17.
论“见危不救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国内某杂志刊文称: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一个犯“见死不救罪”的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后因该消息不实,发布者受到了批评。然而,该“新闻”刊出后,许多人信以为真而拍手称快,这反映出社会对见危不救现象的憎恨。对此,笔者不妨谈些浅见。 刑法应增设“见危不救罪” 在日常生活中,见危不救现象屡见不鲜,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主要表现有三: (一)败坏社会风气。见义勇为、互助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被讴歌和提倡。相反,见危不救则完全违背社会公德。若任其泛滥下去,必然败坏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文学改良运动中,所谓“文界革命”的成就是比较突出的。它不仅变革了数千年来通行的文体,而且提出了数千年来未有的文论。不过。“文界革命”所指的“文”,既不是建立在欧洲纯文学观念之上的文,也不是中国古代“文笔”对举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9.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说文》此段,已被人们奉为公字的经典性定义,似乎许慎与韩非的解释完全一致。其实,韩非之说并无“平分”之意,《说文》这段话里,并存着公字的两种不同涵义。《说文》的“公,平分也”,是公平不偏之意,其反义词‘私”,是指偏阿不正,《广雅》训“公”为“正”是其义。这是古代“公”字的一种涵义——道德涵义。而韩非说的“背私谓之公”,没有“平分”、及平的意思,它指的是“上下之别异”,“公”指国君公其所代表的“公室”、“公家”——政府,“私”指私人,这是古代公字的另一种涵义——政治涵义。《尔雅》训“公”为“君”,就是专指这种涵义而说的。《尔雅》与《广雅》各执公字的一种古义,《说文》则把这两种不同古义混为一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照抄不误,未予甄别。今据古籍资料,试为辨析,以就正于古汉语诸方家。  相似文献   

20.
吕玉华 《唐都学刊》2013,29(5):110-115
文与道的关系几乎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文以载道”成为普遍应用的思维模式。小说理论以散文理论为母体,既借鉴其概念术语,又移植其观念模式。散文理论的文以载道模式也影响到小说理论,并成为小说理论的核心理念。散文理论文以载道模式的着重点是道,而小说理论文以载道的关注重点却是文,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之“道”泛化为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思想观念。借助这种模式,“文”假“道”威,提升通俗小说的社会地位。持此论调的小说理论家们对小说独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规律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