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现代派诗歌之父的T·S·艾略特,其诗歌、文论广博恢弘、驳杂斑斓。事实上,只要有助于创作的,不管是文学,还是哲学、宗教甚至科学,艾略特擅长统统将它们吸纳、消化再创造。基于其1946年所发表的《文学批评的界限》一文,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对艾略特文学批评界限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其所持的其实是一种"解疆化域"、"会通群科"式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
"世俗之城"和"神圣之城"是艾略特对现代文明信仰缺失和对宗教秩序回归的隐喻。艾略特的诗歌借助"世俗之城"上升到"神圣之城"这样的动态表达最终揭示了人类道德文明再生的可能。通过城市启示录使得读者对其诗歌能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姜士昌 《东岳论丛》2022,(9):128-136
R.S.托马斯是威尔士当代诗坛泰斗。他虽终身栖居乡野,却时刻心系人类命运。他诗歌中的“机器”意象是人类悲剧命运的象征,是诗人借以反对现代物质世界的有力武器。在托马斯的诗歌中,“机器”不但毁灭了古老的文化传统,刺激了人类的贪欲,剥夺了人类的宁静,使人类精神沦丧,人性尽失,更裹挟着人类向自我毁灭的深渊狂奔。托马斯对这种“机器”主导下的自我毁灭式传统工业文明展开了猛烈抨击,其目的不是要兜售所谓的原始主义,而是要借此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宗教"五性"论,即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和国际性,也称之为宗教"五性"说。宗教"五性"论虽然是在建国后提出的,但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体现了我党依据中国特有的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制定相应的宗教政策来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宗教问题的实践过程。建国前我党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统战政策、对待外国传教士和教会的政策以及宗教土地政策的灵活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其永恒主题是人、世界和超越存在。但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本文从时代精神境况人手,着重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各个时期哲学主题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哲学的“世界”主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反对民族国家"是西方学界基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遭遇挑战的所谓"现实"而形成的主要论调,认为"民族国家终结"已然来临,倡导建立"世界政府",主张用"全球治理"替代民族国家。但分析表明,"民族国家终结论"把民族国家看作是"拟制性"共同体的观点有失偏颇,没有注意到民族国家对全球化的反作用,存在诸多逻辑不周延与论据支撑不足的问题。"世界政府"存在难以忽略的理论漏洞,其在洞见问题的同时选择了错误的解决问题方式。否定国家主权的观点则是建立在对当代国家主权新变化的错误理解之上。"全球治理"对于"国家无能论"的理论预设并不成立,全球治理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终结,它所关注的全人类共同命运的价值取向并未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不同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不平等地位也导致全球治理在目前并不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