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基于2003-2011年的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构建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涵盖整个互联网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新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度、互联网产业人力资源规模和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即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得较好,而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欠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互联网正在被融合进不同的经济发展领域,“互联网+金融”激活并提升了传统金融,创造出包括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等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务创造出电商产业,互联网与商务相的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长尾效应,催生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网络商务巨头;“互联网+通信”,推动了电信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物流”也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互联网+”的下一个节点将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4,(46):24-25
正11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开幕,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此次互联网大会表明中国正加速推进其成为互联网产业大国的进程。在此期间的11月19日至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义乌、杭州考察,这并不是巧合,李克强的这次调研事关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事关传统产业与新型业态产业的深度融合,也事关民族产业创新升级等重要议题。习近平贺词传递中国互联网治理新理念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去贺词,在会场内外、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1999年是中国IT产业发生质变的一年,从这一年起,中国IT业正式从“PC时代”快速过渡到”互联网时代”,突破产业界限,初步形成主导整个社会的“大IT产业”雏形。1999年,也是中国IT业第一次有了硅谷的味道。满耳朵的风险投资,满耳朵的天文数字,满耳朵的一夜暴富,这些硅谷的土特产一夜之间空降中国。当然,归根结底,都是互联网闹的。回顾这芜杂繁乱的一年,我们先粗粗梳理出以下十项1、“大IT产业”初露端倪。互联网冲击波波及各大传统产业,IT产业界限日渐模糊。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契机,银行、…  相似文献   

5.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需要高质量产业人才支撑,抓产业必须抓人才。本研究定义了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总结了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从新职业、人才需求画像、企业人才招聘与培养三个角度分析了产业人才需求现状;测算了2022年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和产业人才需求,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其对传统金融业的渗透既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衍生更多行业风险和产业变革。面对赞誉和争议,互联网金融这艘大船,如今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未来将走向何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23,(1):22-35
<正>互联网、数字化出现后,产业经济整合和重组了内部价值链,形成新的价值创造,当内部整理完成时,互联网和数字化将企业延伸到合作伙伴,于是出现了供应链加互联网。现在,又出现了互联网加各种产业,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生态。由于各种新生态的出现,产业经济就亟待新型的管理领导者,即所谓的产业家。在中国,基于国内商学院的先知先觉,在过去的5年中,一直在夯实“MBA+”的教育实践,而现在的“MBA+”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培养基于当今产业经济变化和未来的产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200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的技术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属于技术进步推动型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存在显著的网络效应特征,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其中网络效应的临界规模为41.43%的网民人口比例。运用研究结论,本文还对"索洛悖论"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认为索洛忽视了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问题从而给出了"计算机对生产率无效"的误判。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设普惠互联网"、"加快产业层面‘互联网+’战略的落地"以及"加强互联网时代产业规制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邓斌 《经理人》2024,(2):62-65
<正>从产业到企业的数字化之路,存在两个需要讨论的课题。其一,产业互联网时期的数字化转型,其主导力量应该是产业实体企业,而不是曾经擅长开展消费互联网的外部力量;其二,企业内部数字化建设,需要根据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战略配置和计划。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取决于两个成熟度:一是行业数字化水平成熟度;二是企业数字化水平成熟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动漫产业运营模式,并分析了未来基于互联网动漫的发展趋势。该文对我国动漫企业未来的发展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揭示互联网产业的本质特性。根据这些特性系统地分析互联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4大关键要素,并结合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分析了在4大关键要素方面拥有的优势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政府扶持互联网产业的必要性和政策建议。(一)互联网产业的本质特征和高利润特性互联网产业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满足所谓的“网络产品”特点,其中,主要包括网络外部性、转换成本和锁定效应、生产的显著规模经济性等。第一,网络外部性。由于存在消费的网络外部性,消费者消费这类网络产品的效…  相似文献   

12.
跨界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的时代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物联网更是未来10年的产业趋势。互联网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世界将告别我们刚刚熟悉的信息时代。工业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化正在席卷全球。这种变化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3.
白尤 《当代秘书》2000,(7):12-13
近年来,IT这个名词正以强劲的势头冲击着人们的视角。在国民经济领域,IT业更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的IT产业逐步形成,1999年就是中国IT产业发生质变的一年,从这一年起,中国IT业正式从“PC时代”快速过渡到“互联网时代”,突破产业界限。  相似文献   

14.
刘阳 《决策探索》2014,(9):42-43
4月20日,我国迎来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历经20年发展,互联网如今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也开始深度融合中国电影产业。当互联网企业不再甘于充当播出平台,而是涉足电影的融资、创作生产、营销发行等环节,将会怎样改变我国电影产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已经走进互联网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赞成不赞成,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互联网已经迅速走向平民、走向大众,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交流和交往方式,时空被大大压缩,立体的世界正在走向扁平化,因此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平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截至到  相似文献   

16.
齐新华 《经理人》2008,(4):86-89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93.6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57%。其中,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800万,环比增长17.1%。其产业规模是电影产业的两倍多。而巨人网络超过九城,以1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21,(2):18-19
在全社会数字化的进程中,中国互联网产业端"数智化"的步伐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不同行业差异明显。在需求端个性化程度高且供给端分散的行业,例如餐饮、服饰等,数字化程度已开始引领全球,互联网巨头赋能行业供应链各环节的B端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的发表,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情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依法有效地管理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抓住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程静怡 《经营管理者》2013,(4X):310-310
21世纪,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中国国内,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增长最快的两大产业。随着3G时代的成熟和4G牌照的发放,移动互联网在技术上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提出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大面积普及,网络游戏产业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产值就已经突破了20亿人民币,用户超过2000万。网络游戏成为互联网行业中重要的赢利点,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网络游戏的支持态度也逐渐清晰,网络游戏开始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逐渐步入爆发式发展时期。但巨大的收益必然吸引各式各样的不法牟利者,私服和外挂就是其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