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鲍德里亚的媒体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思想主要集中于电视媒体中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分离以及大众媒体播放的单向性特征,这些现象导致了符号意义的丧失与大众的反抗。后期鲍德里亚思想主要体现在媒体自身的真实性与仿真性的矛盾上,这一矛盾导致了“意义”的混乱,并使大众采取了新的反抗形式,即“调侃和游戏”的反抗形式。鲍德里亚的媒体批判理论标志着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已从单纯的物的“异化”批判进入了大众媒体的“符号”批判,同时也暴露了其思想的内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英女性文学及其女权主义文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把中国的女性文学和已有定论的英国女权主义文学(及其女性文学)作划阶段对比、比较,提出三个观点:1.女权主义文学应按照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政治女权主义文学和文化女权主义文学;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政治女权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又产生了文化女权主义文学;3.“女性主义”是个语焉不详的名称,不足以说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哲学的语境中,资本意指一种以二元对立为基本结构的权力体系。基于福柯的系谱学研究,鲍德里亚坚信资本主义最原初的对立即"生/死"的对立,最根本压抑是对死亡的压抑。生死是身体的生死,对死亡的思考总是基于对身体的认知。科学理性从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出发,剥夺了死亡的意义。鲍德里亚则相信人是身体性的存在,身体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事件,而本真的身体间关系就是以权力的可逆性为基本特征的象征交换关系。在象征的层面上,鲍德里亚不仅归还了死亡的意义,消解了生死的二元对立,而且认为死亡是象征交换中最大的筹码,只有死亡才能颠覆资本的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4.
互惠是人类社会出现最早并且存在时间最长和表现形式最丰富的一种交换类型,它不仅是许多前现代社会的交往原则和基本特征,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惠交换模式不同于现代市场交换模式,而是有着其独特的性质与功能。对不同民族社会中互惠交换形式与功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社会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世界级家居展会上,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女性意识在家居潮流中占主导地位。这一动态反应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力,也是女权主义的重要体现。家居装饰采用大量的花卉图案、镂空的和悬挂的布艺或珠帘,还有流苏的大量出现,女性气息十足,实践证明这些元素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非常受女性欢迎。  相似文献   

6.
小说《维尔德费尔庄园的主人》中的女主人公海伦不甘忍受丈夫的放荡与残暴,毅然离家,带着儿子远走他乡,去寻求独立自主的新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妻子和孩子完全是丈夫的私人财产,妻子的命运被牢牢地控制在丈夫手中,此书对当时的社会传统和法律制度给予了直接、猛烈的抨击。书中表现出要求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思想,被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最早宣言。  相似文献   

7.
女权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对性别的社会认识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构成的产物,因此基于生理基础之上的性别压迫和不平等就是没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可以改变和消除的。女权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开拓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对于立法、社会政策的制订、执行及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平等、公平和正义。对此,借鉴西方女权主义的积极价值,反思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一些缺失,应当从创制反歧视法、修订现行立法等方面对女性人权给予法律上的保障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从女权主义视角研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人物和白人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莫里森的女权主义观.从最初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柏油娃》里刻画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疏离,到《宠儿》中呈现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互助,直至最后在《天堂》里书写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的姐妹情谊,莫里森经历了对女权主义的质疑到期待,表现出一种开放和建构中的女权主义观,这也是她对女权运动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女权主义话语在上世纪60、70年代之后有了某种逆转,一种更强调政治倾向温和性的后女权主义潮流正在形成,并且它与世界范围内的男权回潮还有了一定联系。对中国女性学界而言,消费性伦理形态在性别领域内也有深刻的投影。呼唤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度追问与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10.
诗的话语如同圣言的主观性残余物,在没有了神圣领域的世俗世界,神圣启示变成了缺乏支撑的没有根源的话语。从诗学的角度把象征的衰落作为时代精神生活中“缺失的现象学”加以分析,可以发现,现代诗歌的功用就是要将我们的生活与可以与之联系起来的形象之间的空缺在隐喻的意义上将某种隐秘的联系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后现代语境下,符号与真实的关系受到普遍质疑,女性主义者愈来愈清晰地意识到妇女正处于错误表征的丛林之中。在《女权辩护》中,妇女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反表征之路。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则看到了妇女自我表征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妇女深陷表征/反表征的迷宫之中。在《第二性》与《性的政治》中,明确提出了妇女自我表征的政治诉求与文化诉求。从发生学意义上考察女性主义批评,表征/反表征可以被视为女性主义批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象批评、叙事结构批评和文化批评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不断丰富、反省着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地检验和挑战着主流的各种电影理论,在西方电影理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背景(女权主义运动)及其理论成果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作用。通过梳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和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这种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它不仅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批评话语的重建,乃至中国的妇女解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论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到建国以来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的出现,一方面源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三个尚未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以对中国家庭、性别状况的调查提出这一问题,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贡献,从而证明,当前中国女性主义问题及其研究成果是一个值得全社会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女性主义批评新的话语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走出研究的危机和困境,获得新的话语生长点和兴奋点的内在要求。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不仅有益于女性主义批评超脱男性中心创作和批评观念的束缚,认识到女性在日常生活叙事的创造天赋以及这种创造天赋的优越性,自觉构建一个女性主义的日常生活诗学体系;还有益于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走出“话语象牙塔”,以对日常生活的叙写和阐释影响、沟通、连接中下层女性的生存经验,使自己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并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知识的诉求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阶级分层与性别结构变动同步发生,错综复杂。这一状况的出现需要我们从知识的源头出发回顾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脉络,并简要梳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只有对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具备深刻的反思,才有可能让一定的知识从现成的社会束缚中解脱出来,才有可能实现知识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交易活动的基本要素出发 ,分析了市场交易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特征 ,旨在阐明现实生活中的权钱交易关系不属于市场交易范畴。文章进而引进了“社会交易”概念 ,重点分析了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交易机制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交易机制的一般特征 ,旨在探究“金钱交易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泛化”的原因。文章指出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交易机制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女权主义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实现程度需要从机构中不同性别间的日常行为与行为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一个社会工作机构的女权状况的动态和静态的调查剖析发现:社工机构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拥有高于男性的权力,但是表象上的优越并不是女权主义所追求的男女平等的结果,而恰恰是社工机构模仿外部建制下男权主义主导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