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课改进程中, "减负增效" "有效学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要实现师生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有效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的学习与语文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语文学习以背诵默写阅读为主要手段,而数学则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喜怒好恶的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土观需要的心理体验,是人们的一种特有的高级需要.语文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之健康、崇高,情感因素与语文密切相关,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情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础,一个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只有对学语文产生了情感,有了兴趣,才会投入热情,积极学习.其次,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写出情文俱佳的文章来.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它囊括了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这是对语文学习的全新理解。这个理解,标志着语文课程的一种思想境界。正是作为素质教育时代之象征的"语文素养",才构成了学生个体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夯实了其学好其它课程的文化根基。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情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之一.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得具体、得体,方可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语感训练"的领域中潜心思考,就一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出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必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张志公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理解语言内容,更要学习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力。语用,当是语文教学的“本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专属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紧扣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研究文本的表达方法,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的训练既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因此,语文学习中要扎扎实实的强化学生揣摩语言的训练.揣摩语言,就是感受、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语言蕴含的深意和表达的情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是关系职业优化教育的大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职语文教学急功近利,不讲涵咏、品味,而是先入为主,诱导学生作机械的被动的理解模仿,条分缕析地对语文进行讲解,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韵味,忽视了学生的终身教育、人格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育现状显然偏离了中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方向,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提高阅渎、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紧抓语文自身具有的美的因素,"以美激趣"指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获得精神愉悦和艺术享受,激发学生乐趣、美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理解小学语文学科人文性存在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即特别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光盘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进行素质教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小学如何利用光盘资源与语文教学整合,进行“一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时的接受难度、培养学生的参与、创新意识等,从而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本文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了“自主”中存在的误区,提出在自主学习与辅导结合中掌控原则、激发学习、获取成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校所使用的鄂教版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以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剑玲 《科学咨询》2010,(14):56-56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悟才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应在“读中促悟,以悟促读”。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读”得具体、得体,方可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语感训练”的领域中潜心思考,就一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开辟出新天地。语感训练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靠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提出: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据此,文章结合一线教学实践,探索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关系:学生生活实践“语文化”,成为语文学习的动机来源和参照标准;同时,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去关注形形色色的生活,品味丰富多样的人生,从而感悟、积累、丰富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亚利 《决策探索》2009,(10):53-53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喜欢把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感悟一股脑儿倒给学生,将教参的东西照搬于课堂或试卷上。而从心理学上说,灌输这些不符合孩子们年龄和理解能力的东西,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指导教学,创设和谐、愉悦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从“乐于学习”到“学会学习”,继而进行创造性学习。那么如何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呢?  相似文献   

19.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找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契合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语文教学生活化,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力的培养既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