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穆斯林宗教经济行为与精神情感马平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的结构具有特有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一点,有观点认为: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包括宗教徒、宗教意识、宗教制度和宗教行为这四个基本要素①。也有的把宗教要素归纳为宗教观...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在创立太平天国革命理论时,一方面借助由西方传入的基督教的语言,来表达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使他的政治理论披上一层宗教的外衣;另方面又按照农民革命的需要,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某些改造,使他的宗教思想具有革命的、政治性的内容。因此,在他的政治思想中,政治理论和宗教观点紧密相连,冶于一炉,成为一种独特的思想。这就是洪秀全的宗教政治思想。这种思想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评价。宗教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表现在:妨碍人们与自然力和社会反动势力抗争;阻碍科学的发展;是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宗教也有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农民革命的精神武器;对文学艺术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既存在不协调、不适应的方面,也有相协调、相适应的方面,应积极引导和促进宗教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哲学与精神文化的宏观视角考察了东方宗教及宗教史,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侧面剖析世俗思想宗教化和宗教世界世俗化的融合过程。其中对儒学与儒教作了重点辨析,综合介绍了各家的不同观点。作者认为:儒学作为世俗思想确在向宗教化发展,这是一种趋势。东方社会的两种系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正在逐步靠拢、接轨,这或许证明东方的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五四时期的周作人对宗教是相当热心的,但1922年春天爆发的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却使他从这种宗教的兴奋中清醒过来。在非宗教运动中,周作人对现代知识分子掩藏在无神论外衣下的准宗教情绪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批判,他所强调的“理性的反抗才是一切革命的精神的本源”以及“专制的狂信”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毒害等,对我们今天研究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宗教情绪以及革命与宗教意识形态的关系等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长期来,苏联及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基本运动形式。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提出,思维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一观点笔者赞同。我认为,肯定思维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对进一步完善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有关基本观点,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熊》是一篇迷人而又让人困惑的小说,评论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它叙述了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但对成长的内涵却语焉不详。笔者认为,《熊》叙述了主人公艾萨克如何从一个自然属性之人成长为有精神维度之人。福克纳是一位具有浓厚清教意识的美国南方小说家,依据法国宗教学家伊利亚德对成人仪式的描述理论,可以说,《熊》以其深刻和广博的象征意象以及高超的叙述安排,呈现了一种宗教意义上的成人仪式。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革命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个宗教就是伊斯兰教。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自然崇拜盛行,犹太教、基督教广为流传。宗教观念的发展具有相当的保守性,因此,阿拉伯半岛要掀起一场革命运动,必须要考虑到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现实利益,新的宗教能否得到传播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旧的传统观念在多大  相似文献   

9.
再论阿Q     
肖文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22-22,59
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的认识,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阿Q是一个受了精神奴役创伤的革命农民;二、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不自觉的农民典型;三、阿Q是一种思想的典型,是阿Q精神的寄植者,是一个集合体形象。笔者坚持认为阿Q是一种精神典型,本文试加论证。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精神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井冈山精神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定型,说明了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为何不追溯到五四运动精神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而以井冈山精神为起点;二是对井冈山精神所涵盖的时空领域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存在的三种主要观点进行了比较,强调井冈山精神应包括1931年至1934年的中央苏区精神,后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道德建设上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功利主义应取代集体主义,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基础。笔者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认为集体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的基础,但在集体主义道德体系中并不排斥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这就有必要说明,我们应当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功利主义,倡导集体主义的根据是什么,以及集体主义道德系统怎样吸取功利主义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先生是享誉日本全球的著名宗教活动家。在其专著和与世界名人谈话录中,他多次提及"人间革命"。该概念与传统概念上的革命不同,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变革,其核心是"小我"革命,由"小我"革命实现"大我",实现全人类的安乐幸福。同时,他也强调"革命"最终目标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让信仰与理性各得其所——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两者存在着辩证关系:既相互矛盾、冲突,又相互独立、促进。但在传统的观点中,往往夸大对立冲突的一面,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势不两立的。其实,科学与宗教的和平共处是两者关系的主流:宗教生活不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宗教还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一种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目标。同时,宗教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包含着科学的内容,宗教信仰对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社会。笔者认为,这种把社会主义社会仅仅当作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一个阶段的观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上来看,都是不可取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其独立形态性,它与共产主义社会是有着质的区别的两种不同社会形态。本文拟从以下  相似文献   

15.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会革命是以宗教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发动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并以宗教革命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结果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究其原因,所有“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运动都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但为何要以宗教“作为进攻陈旧经济制度的旗帜和掩盖物”,为何阿拉伯居民要抛弃半岛原先存在的各种宗教去酷爱伊期兰教,这就必须考虑到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深刻的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仅仅根据韦伯强调精神文化的作用而认为韦伯的观点是一种唯心史观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该搁置价值观的争议,以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来看待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学说。本文通过阐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完整的关系链条来解释经济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经济决定宗教,宗教反作用于经济。  相似文献   

19.
洪秀全所创立的拜上帝教,是“中西合壁”的一种新宗教,它所改造和利用的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观念,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中起了兴奋剂和麻醉剂的双重作用。作为新宗教,它又具有不同于基督教的现实性和革命性。它完全服务于农民战争,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属起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农民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拜上帝教的绝对平等平均思想,对建立一个新型社会、发展近代社会经济,却起了消极阻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确定老子哲学的性质,取决于对“道”的理解。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之“道”是一种类似黑格尔哲学的超时空的、派生和主宰万物的绝对精神本体。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观点脱离了老子思想的本来面目和本有含义,而把从黑格尔而来的概念硬加在老子思想身上,本文通过对老子“道”的论述分析及其与黑格尔“绝对精神”对比研究,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表示物质性实体及其规律性的哲学范畴,它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老子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