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理和定律具有两重性,是指可以给它们做出形式化定义和操作定义。形式化定义表达公理和定律的确实性和逻辑必然性,即真理性;但不含经验有效性,不能成为经验假说。操作定义是通过经验语言并借助于物质手段做出的,它使公理和定律成为经验假说。形式化定义的特征是由逻辑符号所决定的;操作定义的特征是由经验语言所决定的。逻辑符号代表的是抽象观念,经验语言代表的是综合观念。抽象观念与综合观念从各自的性质、观念与客体的关系、观念的作用、下定义的方法以及两种命题的角度来说,二者都有着各自的本质和差别。从大脑活动的心理机制来看,抽象观念和综合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大脑具有抽象和综合两种基本功能。通过对公理和定律的两重性的分析,就能更深入地说明逻辑符号和数学、物理学中普遍命题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由刘奎林、杨春鼎编著的《思维科学导论》(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一书,对思维的形成、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阶段的特点、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该书采各家之长,成一家之言,见解新颖,颇多启迪。本书的问世,将会把思维科学的研究引向一个新的境界。 《思维科学导论》全书16章,分别从“意识与思维”、“思维的神经基础”、“语言与思维”、“符号思维”、“社会思维”、“形象思维”、“各种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思维发生的基本规律”、“思维模式”和“思维科学与大脑潜智能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对思维与社会生活中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利蔼德·格尔茨说:“[文化]是指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文化具有三个特征,即符号性、公共性和系统性,而这三个特征恰恰可以和语言进行比较。有的学者甚至把文化当作一  相似文献   

4.
吴莉  刘立群 《学术交流》2012,(12):176-179
认知符号学认为,人类所有的认知活动都发生在符号系统内部,即所有的认知过程都是符号过程,反之亦然。转喻符号是由形式、事物和概念构成的三维实体;转喻意指跨越形式世界、事物世界和概念世界三个本体域;转喻表征是语言、现实和思维三者之间的互动与整合。从认知符号学的维度探讨转喻与话语的关系有助于人类全面和深刻地理解转喻的认知基础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世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和外在物质世界之间,有一个作为中介的语言符号系统。人是通过语言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世界对于人不仅有物质性,更有语言性。物质世界和语言世界共同构成“存在”,二者对人的认识都有决定作用。包括概念体系和语法体系在内的语言结构体系的民族差异体现了民族间的思维差异和世界观差异,这种差异反过来又影响到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世界观的形成。“沃尔夫假说”有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价值。中国文化语言学在语言和思维、语言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上的这些基本见解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它的研究可以拓展语言研究领域,在语言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之间建起新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取一定形式,作为人脑的思维活动也不例外。钱学森教授指出人类的思维形式除抽象(逻辑)思维形式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形式与灵感(顿悟)思维形式。并且说:“我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都作为人有意识思维(即受意识控制的思维)的不同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是大脑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反映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它们虽然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也有严格的差别。对此,钱学森教授说:“因为抽象思维比较简单,一步一步推论下去,就如从一点到下一点,……可以说是线型的。而形象思维呢?从人的语言来说,有口  相似文献   

7.
同后现代哲学主张“差异性”思维一样 ,利奥塔提出一种“悖谬逻辑”。他主要从如下三方面做出论证 :一是引用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 ,二是从反决定论、反操作性概念方面进行 ,三是来自对语言游戏的异质本质的断定 ,并把它与批判哈贝马斯的“共训”论结合起来 ,这种“悖谬逻辑”以“规则的异质标准”和“对歧见的探求”为视点 ,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开放体系的研究 ,局部决定论 ,反方法论”等等。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人们运用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是人有意识、能控制的认识活动。人类把思维反向身外的宇宙,逐渐认识了天地的起源和生物的演化;人类把思维投向人本身,逐渐认识了人体内部的秘密和人的类的历史。终于,当思维反观思维、大脑认识大脑时,人们发现,它有着与人类同样漫长而曲折的生化历  相似文献   

9.
协同思维论     
一、“内部语言”与“思维代码” 许多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教材在阐释思维与语言“不可分割论”时。毫无例外地都把“内部语言”(即“默语”)问题当作最主要的论据来加以强调。仿佛当人们处在静思默想状态时,在一切情况下都必须有内部语言的参与。事实上,这里却有以偏概全的因素。 有没有内部语言?当然是有的。比如,当人们默默地阅读或写作时,当人们准备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而正在遣词造句时,以及当人们正在对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时,这时的思维都是语言思维,当然需要在内部语言上来进行。这是无疑的。 不过,人类的思维情况是…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学术交流》2023,(3):180-192
“戏中戏”手法在戏剧、影视、小说等多种媒介艺术作品中广泛使用,但“戏中戏”一直是一个界限模糊的概念。从符号叙述学的视角重新定义“戏中戏”及由此延伸出的“X中X”概念,可以发现,复杂“戏中戏”是一种自我指涉式的叙述分层——嵌套分层。根据主次叙述层之间的符号结构关系,嵌套分层又可细分为聚合式嵌套、螺旋式嵌套和连环式嵌套等三种基本类型。聚合式嵌套是将文本组合段上的多种可能同时呈现出来,形成一种平行的嵌套结构;螺旋式嵌套的诸嵌入层间存在螺旋上升的缠绕关系,后一个嵌入层以前一个嵌入层为基础展开;而在连环式嵌套中,嵌入层和被嵌入层的边界逐渐模糊,人物跨越边界,不断出戏入戏,搅乱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区隔。嵌套分层为现代与后现代艺术作品带来时间和逻辑的悖论,造成现实与虚构的混淆,具有独特的符号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杨武金  梁超  Chi Zhen 《孔学堂》2023,(2):4-15+105-115
一套可信度高、具备强大说服力、能把道理讲清楚并表达出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其背后一定有彰显民族特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方法作为强大支撑。中华文明话语体系背后的逻辑之魂,主要就是墨家逻辑。在语形层面上,墨家“故、理、类”“三物”逻辑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话语体系的说理方式;语义层面上,墨家“明是非”的取“当”求“是”思想构成中华文明话语体系中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的统一;语用层面上,墨家“两而勿偏”的权衡思维原则构成中华文明话语体系中具有鲜明政治伦理特征的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12.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02,29(3):19-25
文章不研究这个“主义”或那个“主义” ,而以“主义”之为“主义”作为探讨对象。凡被称为“主义”的 ,一般都是那种已具有相当影响的人文社会学说。这些学说往往既揭示某种道理 (即客观联系 ) ,又宣扬某种价值目的 ,还设计某种操作方案 ,并且将这三者构造为一套逻辑体系。对这种做法 ,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文章认为 ,道理、价值和方案是三种在逻辑上不能相互还原的元素 ,有关道理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合逻辑的 ,而有关价值和方案的思维方式则应当是非逻辑的 ,其间不存在推导关系 ,人文社会学说将它们逻辑地结为一体在思维方式上是错误的。据此 ,应对道理、价值和方案三元素加以离析 ,人文社会学说应以揭示道理为主 ,而不再包办一切 ,价值的事情应由价值主体参照各种价值资源自行决定 ,方案的问题应由方案的当事人求助工程学科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简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连甫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符号体系,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形式,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符号形式就是语言。应当说,语言是其他所有类型符号的基础,除语言之外的一切符号形式都是人利用语言所创造出来的,离开了语言,它们就失去了意义和存在的可能。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4.
周克庸 《浙江学刊》2004,(2):193-197
逻辑思维中灵感的发生,乃是参与大脑思维回路建构的两个子系统--思维系统与"类思维"系统、两套回路--语言/逻辑回路与非语言/逻辑回路、两种活动--意识阈限上的理性思考活动与意识阈限下的非理性"类思考"活动,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的对应互感,协同攻关,并最终经由"警戒点",以突变形式接通思维"断路"的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没有逻辑的学问,是不存在的。因此,逻辑思想也可以说是与学问一起产生的。中国产生明确的逻辑意识,要从墨子等人算起。不过,也不能认为到墨子就突然产生了逻辑思想。在他以前,总有一个酿成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孔子“正名”(即把名搞正确)的主张,看作开端。西方逻辑学,由对逻各斯即语言、言词的反省而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研究思维规律的学问。所以,言词的反省,确实可以说是走向辑逻学的第一步。然而在中国,通过言词的反省来研究思维规律这一点不够发达,而是朝着论证逻辑的方向来发展的。在这点上,与印度逻辑学的倾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墨子生于春秋末世,学术活动在战国初年。由他创始的墨家学派,则几乎活跃于整个战国时期(前五世纪至前三世纪)。在学派内部的长期互相切磋和与其他学派(尤其是名辩学派)的反复辩诘问难中,其理论思维得到空前的锻炼和发展。墨家总结了当时人们的思维认识成果,在中国逻辑史上首次建立了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范畴体系。在《墨子》这部墨家著作总集中,属于最后写定的逻辑专著《小取》,是墨家逻辑范畴体系的一个简明纲要。 本文将通过《小取》所揭举的辩,名和实,辞和意,说和故,类和取、予,法和效,同异和偏观等范畴演进过程的考察,来探讨墨家逻辑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卡尔纳普哲学思想的发展,一般说来,有语义、句法、语用三个阶段。①在句法这个阶段,他强调把哲学变成科学语言的元语言——即句法。这样做的目的,旨在于把科学研究的内容与科学的语言形式分别开来。他认为,内容或对象属于具体的自然科学范围,与哲学无关。哲学不研究自然,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理论。由于科学理论是由范畴、命题构成的语言体系,因而,哲学只研究科学的范畴,命题,尤其是它们之间的逻辑构成的语言体系——逻辑  相似文献   

18.
陈创生 《探求》2002,(5):70-73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系统是由俗民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民俗事象本身固有的结构所构成,由表现体、对象、背景性概念三个要素的关系之间作用而形成规律。民俗符号可分为语言系统的民俗符号和非语言系统的民俗符号,它们都各自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义世界由意识、符号、对象(文本)三要素构成,符号是意识与对象的中介,是意义世界的结构,对象世界是符号的文本。符号有自然符号、语言符号与人工符号三种形态,以及感性符号(表象)、知性符号(概念)、理性符号(范畴)三种水平,它们构成不同水平的意义世界。符号有意义与涵义之分,意义的表达是分析陈述,涵义的表达是综合陈述。符号作为意义结构把主体性赋予世界,同时限制了人的自由。人的自由必以摆脱现实(感性、知性)符号为前提,这只有两条途径:通过哲学范畴来把握存在的意义;通过审美符号(现实符号通过理性综合陈述而达到的超越)来体验存在的涵义。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中上,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明确作出的划分。他把“存在论”和“本质论”称作“客观逻辑”,把“概念论”称作“主观逻辑”。黑格尔所说的“逻辑”应作广义的理解,“逻辑”与哲学思维方式实际上具有同等的意义。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思维的功能是要从表象上升为思想,从经验上升为思辨,对事物作“思维着的考察”,即作概念式的认识。而“对于一个概念,除了思维那个概念本身以外,更没有别的可以思维。”①因此,黑格尔的客观逻辑使本体论认识论化,主观逻辑使认识论本体论化。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思辨逻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