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一般认为,马王堆汉墓是一个受黄老思想及楚文化共同影响的汉代墓葬。实际上,道家阴阳学说与神仙思想对于汉初的葬仪葬制影响也很大。在道家的宇宙生成逻辑中,气聚成精,继生万物。生人若要干预墓主死后命运,力所能及的便是设法聚合死者的精气,故而T形帛画中描绘了大量阴阳合气的场景,旨在期冀墓主由此能“出死入生”。同时,该帛画上的璧、龙组合促成了死者从肉体存在到永恒灵魂、由此世到彼世的转化。流行于战国末期至汉初的神仙思想认为,人类在神的指引下修炼成仙,可和神一样超脱时空约束,但又不像神那样完全与尘世俗乐隔绝。从神仙思想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到帛画除却“铭旌”与“魂幡”的第三种用途:把灵魂从地府召回之后,正面朝下平铺在内棺盖上的帛画与内棺、轪侯夫人尸体在第三重棺内部会产生某种互动,它指引逝者的灵魂循着灵璧的孔进入神仙世界,而不是引导灵魂上天或入地。  相似文献   

2.
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并非是引魂升天,汉代流行的是活着的人通过修炼达到成神成仙,没有死后成仙的观念.此图应该是死者进入祖地的路标,是死者在阴间生活环境的表现,具有巫术性质.由于巫术是古人通往灵魂的主要手段,所以T形帛画应该是用来行使巫术的一件工具,它的作用有两种一、把灵魂引到新的住地--墓室;二、由于中国民间有人死后要到祖地去见祖先的观念,所以帛画又具有死者在阴间的路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南长沙市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给我们展示了汉朝楚地的文化实据,成为当代考古学界和文化学界的聚焦点之一,许多学者、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马王堆汉墓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结构特点:中原文化与巫楚文化的错综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汉文化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结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不同学者对马王堆3号汉墓"告地书"的释读,分析了马王堆3号汉墓"告地书"的相关问题.同时,借助不同墓地出土的"告地书"的文书格式、遣策和"告地书"的关系、"告地书"中的规范用语"敢言之"、"自言"等内容来归纳概述了"告地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东杰  李芽 《南都学坛》2009,29(1):6-12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植物性香料十余种,分别为花椒、佩兰、茅香、辛夷、杜衡、藁本、桂、高良姜、姜等;香具四种,分别为香奁、香枕、香囊、熏炉(配有竹熏罩)。它们基本代表了西汉初期贵族熏香习俗的物质概貌。汉代人对香料的使用,既有着美味饮食、宗教祭祀、香身、保健、防腐等实际用途,更有着对香料所蕴含的精神气象的迷恋,反映了当时的用香习俗。  相似文献   

6.
从一开始"驻军图"、"守备图"或"防区图"这些命名,就造成了大家认识此图性质的框框。唯有跳脱出来,才看得见其它的可能性。对照马王堆地形图和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来看,这幅"驻军图"有可能是一张汉代郡国常有普通的箭道行政区地图,在汉代或应名为箭道图或箭道封域图。如此一来,"驻军图"上一些难解之处,或许可以得到较合情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了211枚简牍。该墓简牍保存完好。竹简的内容为遣策,记载了随葬物品名称、数量及质地。其中11枚竹简为分类小结,197枚竹简记录具体的随葬物品,另有3枚竹牍的内容为告地书,是比照现实社会通行公文的格式,为死者开列的前往阴间的通行证。这些简牍对于研究汉代的户籍制度、丧葬习俗、名物制度及社会生活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一些学者就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墓主的族属和身份提出了颇有意思的见解.民族学家们认为,轪侯利仓及其妻子是少数民族出身(其中又分苗族说、瑶族说、侗族说和壮族说多种);历史学家认为,轪侯利仓本来是项羽的部将,后来投降了刘邦.本文认为:(一)利仓,即二号墓主,是汉族而不是少数民族出身;是刘邦旧部,而不是降将.(二)利仓的妻子,即一号墓主,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出身.(三)一号墓主的死亡时间可以进一步推断在公元前162—152年之间.  相似文献   

9.
西汉初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思想史上一直没有能说清楚。对于它的性质、内容以及与诸子百家的关系问题,认识都很模糊。这些问题早在汉代就存在了,所以探讨它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幅“驱邪祈福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图一是刻在唐河针织厂汉墓北主室石壁上的一幅画。由于这幅汉画具有典型性,已引起汉画专家们广泛注意,截止目前为止,专家们的释法仍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不过,其中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一书释此图为“斗牛、龙虎、伏羲、女娲、盘古”影响最大,且具有权威性。我们读了这些释文,觉得专家们虽在某些方面确有真知灼见,但从画面的整体来看,没有抓住实质,现在试作浅释,以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年,一个瑞典朋友在黄永厚家看画时问:“你为什么要这么画?”黄永厚回答:“生活.”“生活”再简单不过,也再高明不过的答辞!布鲁斯南,这个被全美杂志评为十大性感明星的演员在投身于一部充满恐怖色彩及革新倾向的影片的拍摄时,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最大的恐怖就在生活中”.接过他的话我们还可以说:最大的欢愉,最大的希望,最大的……就在生活中.事实上用不着这样无休无止地枚举,一言以蔽之曰:“人的一切就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木牍文字的现有释读存在误释和应释而未释现象,如"(木合)"释作"洽""治","出"释作"土"等。  相似文献   

13.
《考古》杂志一九七三年第四期,刊载了孙作云同志《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考释》一文,此文介绍了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的内容,并作了考释。在此漆棺画中,有一种戴鹿角而人立的怪物,孙氏谓即《楚辞·招魂》中所提到的“土伯”,自是确论。但孙氏又云。“土伯‘其身九屈’,而画棺上戴鹿角的怪物,奔腾,上下,身子扭过来,扭过去,亦可谓之‘其身九屈’。”则是狃于王逸旧注而强为之说,从这幅漆棺画,根本看不出土伯是“其身九屈”。①反过来说,如果承认王逸注是正确的,则此漆棺画上的怪物便不能被认为是士伯。我们认为,这种怪物是土…  相似文献   

14.
《小仓百人一首》浅议周蕊《小仓百人一首》是从和歌中精选而成的一百个歌人的一百首歌,因此称“百人一首”。编选者据说是大歌人藤原定家。13世纪初藤原定家受当时住在京都小仓山下的小仓山别墅的宇都宫赖的恳求,选了一百首歌写在彩纸上贴在小仓别墅的拉窗上。由此而...  相似文献   

15.
许衡是元代河洛地区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后一人"。其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许衡集》是许衡作品总集,历经元明清三代,因版本繁多,形成了众多文献异文。考订许衡诗歌文献异文,有利于厘清许衡诗歌文献真实情况,对当代许衡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这首作于一九○○年秋的、独具特色的诗(《鲁迅全集》第七卷,714页),一向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有关鲁迅诗歌的注释和研究中,要么略去它,要么就给予它“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思想感情”,“说明具有高尚情操的莲蓬人却不断受到秋风的侵袭,受到权贵的奚落和世俗的冷遇”但“没有畏缩”、“没有妥协”之类的断语。这类断语之所以产生,我认为受《爱莲说》的影响很大。两者也确实在题材上一样(写莲),作者对莲的态度一样(歌颂),手法也一样(都是象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看见某种颜色就会产生一些联想。对多数人来说,色彩的联想具有共通性。当然各个民族对色彩的感觉是有所不同的。日本民族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和培育,特别厚爱自然和自然的色彩。对自然美的感受特别敏锐和纤细,饱含丰富的艺术性。日语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色彩词,日语色彩词作为日语词汇的一个部分,和日本文化文学有着不可忽视密切的联系。颜色词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具有很强的喻意作用,它赋予抽象的事物、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以不同的色彩,使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意韵美”主要指不显现在和歌表面的需要整体把握的那种朦胧、悠远的韵味。“意韵美”是和歌的灵魂,是读懂和歌的关键所在。日本古典和歌在“意韵美”的表现特色上,主要有通过对唐诗的吸收与借鉴所形成的硬朗的汉诗风格和来源于日本传统审美的“直白描述”及飘散着“一抹哀伤”的忧郁情愫等一些特点,和歌的“意韵美”与日本的特质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意韵美"主要指不显现在和歌表面的需要整体把握的那种朦胧、悠远的韵味."意韵美"是和歌的灵魂,是读懂和歌的关键所在.日本古典和歌在"意韵美"的表现特色上,主要有通过对唐诗的吸收与借鉴所形成的硬朗的汉诗风格和来源于日本传统审美的"直白描述"及飘散着"一抹哀伤"的忧郁情愫等一些特点,和歌的"意韵美"与日本的特质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被古人比作“西施”,被今人称作“东方日内瓦”的杭州西湖,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她留下万千首动人的诗篇.这万千首歌咏西湖及其附近名胜的诗篇中,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一首,要数初唐的《灵隐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