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动态     
《职业》2012,(25):8-12
我国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本刊讯】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云南昆明举行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峰等出席启动仪式。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他们就业的一项专项服务活动。该活动已举办了6年,今年是第7年。  相似文献   

2.
《职业》2014,(4):34-35
近日,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举行向困难求职者特别是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棉衣仪式,标志着“我们和您在一起”贫困家庭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援助活动是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进一步丰富就业服务内容,积极发挥窗口单位作用,贯彻落实“扑下身子服务”精神的重要举措。活动从2014年1月4日开始到4月30日,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将举行4场以上针对家庭困难求职者特别是困难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为求职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并发挥“分享”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8,(1):68-69
2008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就业促进法》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协同有关部门将在全国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动态     
《职业》2013,(28):50-51
毕业生异地就业可享免费服务 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消息,2013年,国家首次出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放,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毕业生,为其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臀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0,(9):47-47
就业 帮助100万求职人员实现就业的目标 全国总工会将大力推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全年对100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100万各类求职人员实现就业的目标。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李守镇介绍说,全总将开展2010年"阳光就业行动",努力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继续与政府有关部门协作,实施2010年度的“家政服务工程”,全年力争完成20万家政服务的培训和就业。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消息,2013年,国家首次出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放,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毕业生,为其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7.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赵杰昌 《职业》2011,(28):36-36
9月6日,2011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会在三峡绿色艺术广场进行。当天,共有100多家用工单位进场“招兵买马”,提供管理、技术、服务类等工作岗位1500多个,在进场求职的1640名高校毕业生中,有392人与招聘单位达成意向用工协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元春、副局长李国全出席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环境中。如何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的作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效率,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高质量的就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冯侃 《职业》2016,(25):72-73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做好离校即失业毕业生这个非常特殊的就业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能够有效地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分别从高校及政府就业服务部门阐述了促进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及创业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13,(19):58-58
近日,湖北省人社厅与省民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专项培训工作。据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应届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4类人员,以及上岗6个月以内的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参训学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可享受一次性技能鉴定补贴。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媒体调查报道称,2007年可能有六成高校毕业生面临失业。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已经全面转为买方市场。所谓买方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的社会商品、服务总量及主要结构性供给量超过了市场需求量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高校有部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由于各种原因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因此加强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情况,分析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就业服务与指导是十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学峰 《职业》2003,(2):26-27
2002年12月,北京。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一等功的宜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克作为湖北省惟一代表,作了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再就业服务的事迹报告。宜昌市“一站式”再就业服务的新模式、新经验,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满堂喝彩。近年来,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湖北省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内容,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站式”就业服务的新模式,先后为10万余名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有近8万人通过“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高校有部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由于各种原因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因此加强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情况,分析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就业服务与指导是十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4,(10):58-58
【本刊讯】近日,上海市2014年就业援助月主题日活动在17个区县的59个咨询点全面展开。活动推出岗位应聘、报名见习、面试辅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套餐”,为援助对象清除就业道路上的障碍。举办主题日活动的当天,上海市各区县、街镇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现场政策咨询、专场招聘推介、见习培训报名、维权普法宣传、创业指导等援助活动,同时举办了多场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期间,  相似文献   

17.
蒋南琪 《公关世界》2023,(9):120-121
“三全育人”融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借助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理念和方法,为毕业生就业指导质量的提升助力。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指导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指导工作不够细致,缺少与社会企业互动,缺少实践技能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因此,高校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路进行调整,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全过程,既要做好前期人才培养思路调整,也要做好后期就业服务跟踪。  相似文献   

18.
危机     
《职业》2009,(7):42-42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形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由15个配套文件组成的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包括城乡摹层岗位开发、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时未能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面临着直接的生存困难。文章讨论了如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失业保障的制度选择问题.通过对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助制度的优缺点比较和可行性分析.认为给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失业救助较为适合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阮敏 《职业时空》2010,6(8):106-108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是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应发挥其主体作用,高校应升华就业主导职能,政府应完善以人为本的就业保障机制建设,用人单位应构建科学的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