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国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产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它在世界的工业、贸易、海运和金融等方面,都居领先和垄断地位,号称“世界工厂”,同时又是头号殖民大国,倾动全球,显赫一时。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和二十世纪初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虽然英国同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列强都具备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主要经济特征;但英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却又具有与其他国家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英国在1 9世纪末丧失世界霸主工业地位为例,探讨教育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波 《江西社会科学》2007,(11):202-205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互动关系,英国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起着决定影响,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对英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有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行政性垄断与行业群体收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垄断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产物。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垄断性行业 ,其中最具特殊性的是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对我国职业群体利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是造成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重要原因。一、行政性垄断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一般垄断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技术优势的存在、信息优势的存在、产品差异的存在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经济中垄断的产生既有一般原因 ,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相联系。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 ,与之相适应 ,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垄断形态 :经…  相似文献   

5.
门阀士族的衰落与衰亡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志新  朱绍华 《河北学刊》2002,22(5):126-130
中古时期的门阀士族经历了一个由不断衰落直至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特权的丧失,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优势的丧失。大兴科举,发展学校教育,是导致门阀士族文化优势丧失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林勇 《社会科学论坛》2004,(20):154-155
英国社会学家雷丁认为,在华人经济中,非正式的行为规则、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和随机性行为方式居支配地位.美国社会学家马丁·怀特也认为,一度被认为不适应工业社会的华人家庭机制其实是适应现代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比美国注重个人的家庭机制更适应,非正式制度对华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辑刊》2007,(1):95-99
理论界对西方经济学有一种错觉,认为垄断理论总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然而在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却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正面论述垄断理论的线索,一直贯穿着整个理论的发展过程。众多经济学家总结出丰富多彩的垄断理论,与主流派竞争理论同时并存,并在与竞争理论斗争中不断发展,诸多经济学家对垄断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失调提出问题,分析了教育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如何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加速教育发展的步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潘兴明 《江苏社会科学》2004,154(4):226-231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鸦片贸易在香港长期存在,其形式由鸦片商从事鸦片转口贸易,然后港府授权私商经营,而后又过渡到港府鸦片专卖,均属垄断经营性质。其原因是港府将鸦片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英国政府及港府推卸鸦片泛滥的责任;港府辩称吸、售鸦片并非罪恶,危害有限;英国政府的禁烟立场不够明确和坚决。香港的鸦片业衰亡的原因是国际社会给英国政府和港府造成了强大的压力;中国内地的禁烟运动更是对香港鸦片业的衰亡产生了重要作用;最后,香港被日本侵占,英国丧失了对该地的统治权,只得终止鸦片贸易。  相似文献   

10.
评价工业结构的指标体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结构的演进,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工业同其他部门之间、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均衡联系和数量关系的变化过程。要对工业结构进行较为贴切的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就必须抓住其时间和空间上的阶段性、层次性和相关性特征,利用有关指标进行测算和比较,对工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展水平与速度、经济规模与效益、内部结构及相互联系以及科技进步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工业生产与国民经济整体之间及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郭蕾 《兰州学刊》2007,(11):52-54
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文化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其产生且植根于当时的经济,并长期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演变.文章立足于岭南文化和广东经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探讨了文化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劳资关系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社会关系之一,即"雇主方"和"受雇方"。然而在中国的转型期,在正常的现代社会结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劳资关系出现了新问题,即:劳资双方之间的博弈出现了不对称和不平等现象,即"强资本、弱劳动",尽管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我们认为,实行政府的积极介入、工会的激活、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转,能够使该博弈现象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张忠民  朱婷 《社会科学》2007,12(4):140-15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以应对战时经济。经济统制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强战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形成,国家资本体系的确立,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互动三个方面,考察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关系,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下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丽 《阴山学刊》2006,19(4):92-96
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内因素和世界各主要力量影响中美双边外交。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9.11”之后中美双边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取代了中美安全战略合作关系,美对华政策正向着一种基调积极的方向转变,经济贸易外交成为巩固两国关系的基础,反恐外交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人权外交。美中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国的发展不必然伴随着美国的衰落,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也不必然具有对抗性。对中国来说,在对美外交中处于被动反映的模式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15.
尹建东  陈斌 《学术探索》2013,(7):107-111
尽管以往学者对汉晋时期南中大姓的兴衰发展过程、南中大姓与中央及西南地方政权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融合等问题做过很多探讨,但是对南中大姓经济的构成及发展特点却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农业经济、工商业经济、经济依附关系的构成及表现、夷汉经济的交融与互动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逐渐过渡到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生产关系与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渗透,需要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进行准确全面的测度与把握,制定出合适的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文章以重庆市为例,考察其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深入分析重庆市数字经济核算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市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及统计核算制度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经之路。本文在分析中国金融安全现状的基础上 ,阐述了加入WTO对中国金融安全带来的影响 ,论述了维护金融安全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提出了加入WTO后应采取的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玉君 《齐鲁学刊》2006,(5):136-138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直接原因,对外开放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制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要受到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在弄清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及运行环境的基础上,不断调适公务员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既是现实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促进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时期的坞堡壁垒与汉人大姓豪族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坞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坞壁主是乡里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十六国时期,在社会动乱的时代,坞壁获得空前发展。坞壁不仅是军事组织与生产组织的结合体,而且兼具地方社会基层组织的职能。十六国统治者从坞壁攫取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故优抚坞壁主,承认坞壁主的合法身份和坞壁作为社会基层机构的地位,使坞壁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依附关系走向普遍化和完全合法化。因此,十六国时期大族坞壁经济及依附关系的发展,对十六国封建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论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红  张辉 《社会科学》2006,(4):56-61
法律调整执制是从整体、动态的角度来研究法律制度,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模式下,法律调整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的“三赢”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有利于从动态的角度系统地把握和理解调整循环经济的各种法律手段,指导循环经济立法。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系统调整,综合运用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各种不同的法律手段,逐步形成规范而有序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