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浓郁隽永的诗情画意 孙犁同志是一个善于创造意境和情调的抒情艺术家,用抒情的笔调来渲染气氛,使人物上身摇曳着一片霞光。善于“从生活的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用这生活的忠实描绘来震撼灵魂。”(《别林斯基选集》P180,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有的同志把孙犁的作品说成是“诗的小说”,或者称之为有一种“诗美”,这是很有道理的。孙犁的一些小说,确实是可以作为叙事诗以致抒情诗看待的。读起来,我们会不知不觉地置身于浓烈的抒情气氛中,使你或击节赞赏,或品味再三,或发出会心的微笑,或鼓起想像的翅膀……。最能代表这种艺  相似文献   

2.
散文与诗歌一样是一种抒情的艺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罗丹则更明确地指出“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一篇作品要想具有艺术魅力,首先要能拨动人们感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可以说,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由作家鲜明独特的感情所熔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论者甚多。有人判定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有人认为是一篇抒情散文,还有人说,作者是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为经,以对荷塘月色景物的描写为纬,来构思这篇散文的。 以上诸说,都不难从作品中找到例证,都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以为《荷塘月色》就其终极意义而言应是一篇哲理散文,它所演绎的是一种人生生存的智慧;或者说,它简直就是对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一种形象表述;反过来说,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哲学原型。 《荷塘月色》的艺术构思是独到的。它通篇主要是写景,但却以一句点明心境的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篇;接着“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沿着荷塘”走去。这种开篇方法在中国古代写景散文中很难找到前例。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我们民族的著名格言。但是,关于这篇名作的写作目的、思想意义以及文体作法等问题,长期以来聚讼纷纭。本文试对上述问题再作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历来多以为是规劝滕子京。主要依据是范公偁《过庭录》中的一条记载:  相似文献   

5.
一、散文写作的移情内蕴散文是抒情艺术,从抒情中言志。因此,散文作品不论写什么和如何写,都必须集中抒发作者的感情,抒情成了散文写作的中心。刘勰认为:“情者文之经”。“情”既然作为散文作品的“经”,它象一条主线贯穿作品的始终,把作品所写的各种内容穿结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的内容虽然是零散的,但从写“情”来看,又是凝聚的。“情”使散文成为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品。作者在散文作品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作品的灵魂。作品有了灵魂,就有了生气和灵性。王夫之曾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  相似文献   

6.
涂怀章同志的散文《站岗》,是一篇很有革命现实意义的作品,发人深思,值得一读。 《站岗》通过一对师生对短诗《春雨》的讨论,反映了当前思想文化领域内斗争的一个侧面,热情地歌颂了坚守思想文化战线岗位的工农兵学员辛柱子,提出了“不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撤岗”这一重大问题上。 在这篇散文中,教员“我”所介绍的《春雨》明明有“催眠曲的味道”,为什么获得了“我”的共鸣呢?原因之一是被作品中一些表面词句和艺术技巧所迷惑,以为批判了文艺黑线以后出现的作品全都是好的。这是阶级斗争熄灭论流毒还没有肃清的反映,忘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忘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意識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总是经过种种方法,也经过文学艺术的方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宣传他们自己的主张”。其次,这首诗获得“我”的共鸣,还由于世界观、艺术观没有改造好,不理解革命的现实和时代精神。因之“在思想战线上撤了岗”。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优秀的散文作家杨朔在《海市》小序中写道:“我素来善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的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着《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这是一九五九年深秋时节写下的,他以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诗一样的散文作品。《秋声赋》里描写秋声秋色,充满着凛冽萧杀气息,特  相似文献   

8.
1 张抗抗的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昔日引起轰动的《爱的权利》、《淡淡的晨雾》、《夏》、《北极光》等作品已牢固地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坛的应有地位。近来她的长篇佳作《隐形伴侣》亦是出手不凡。然而在抗抗的文学历程中,散文则是她辛勤劳作的另一面。说来也有意思,抗抗的文学道路是先在散文上“歪打正着”,另辟蹊径的。由于初期的小说作品屡投不中而使张抗抗转向散文创作。不久便有《大森林的主人》刊于《文汇报》。冰天雪地的农场生活,孕育出“原始状态”的《林中日记》,这便是抗抗散文创作的第一阶段。这是一些属于随笔、练笔性充满抒情痕迹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墓碣文》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里的一篇作品。因为本篇作品是用“说梦”的方式来写的,梦中所见墓碣上的“有限的文句”、“残存的文句”,缺漏不全,且多象征隐喻的意义,故历来被认为是《野草》里最难懂的作品之一,解释纷纭。现在仅就个人学习本篇作品所得的理解,试论释如下。由于《墓碣文》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十分隐晦曲折,要直接从这篇作品本身去分析它,不但是困难的,而且也是不够的,很容易不知不觉地违反作者的本意,以解释者自己不正确的理解去代替作品本来的思想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很好运用文艺科学上的种种方法,引征作者其他的思想资料和参照某些艺术形象在作者其他作品中的含义,然后给予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散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它的杂文学性质。古典散文中有相当多的篇章,用今天的文学理论来要求,似乎难以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美文学”。例如作为散文源头的《尚书》、《论语》等著作中,又有多少形象和抒情的成分呢,多的倒是议论说理的文字。再一个特点是它的实用色彩。中国古典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是经典,也是史传,是思辩学说,也是经世策论。这就决定了古典散文不同于古典诗歌,它的功能不仅在于审美,更在于实用。古典散文中当然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精美之作,但毕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在很长时期内地位是远不如那些实用性作品高的。  相似文献   

11.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成为各种古代文学史著作和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必讲篇目。然而,这篇作品在人们心目中"乐"得太久了,一本著名的《作品选》在[解题]中说,此文"写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我以为,快、乐诚然有之,但它不能涵盖本篇的全部思想内容,不能揭示诗人归家前后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历程。另一本著名的《散文选》,在[注释]中说,文章"同时也流露了'乐天知命'的消极处世的情绪"。消极也是有的,但人们不明白,诗人正在快乐之中,何以"同时"就消极起来了呢?看来,在我们的理解中,快乐…  相似文献   

12.
《画梦录》连《代序》共收十七篇散文,只是八十多页的小书,但却风靡一时,获得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金,“成为当时散文的经典.”《大公报》“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指出:“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在市场上虽曾走过红运,在文学部门中,却常为人轻视.《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堪称当时散文的优秀代表作.《画梦录》在卅年代多次再版,广为流传,一个重要原因是,《画梦录》描画了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13.
《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记叙、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而具有诗史性的优秀散文。 鲁迅以深沉激愤的心情写出了1926年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三·一八”惨案的真相。赞扬了爱国青年的英勇不屈,揭露了反动军阀的暴戾恣睢,痛斥了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革命人民继续战斗。 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不朽之作,除了思想内容的真实深刻、富有时代意义外,表现形式上用了简炼的叙述,强烈的抒情,深刻的议论,也使文章主题得到更自然更有力的展开。 叙述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说明和交代。叙述能使作品描写的各个侧面联成一个整体,能帮助说明作品描写的各种情况。叙述手法运用得好,就能使文章清楚具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是从驾驭散文这匹不系缰绳的轻骑启程开始其创作生涯的。他们在蜚声文坛之后,把主要精力投向宏篇巨制的余暇,偶或重操“旧业”,留下的尺幅扇面,有的也是很为精致耐读的。“我很喜欢散文。一九三四年最早写作品时,我就是从不成样子的散文开始的。”这是曾以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轰动五十年代文苑的杨沫同志的坦率自述。不久前出版的《杨沫散文选》和《大河与浪花》等三本散文集,则是她献给我国当代文学的又一份珍贵礼物,理应得到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散文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五四”以来,随着新文学的发展,从思想小品、政治杂文到抒情、写景、记事的纪实文字包括游记、随笔、回忆录和带有新闻性的速写、特写、报告文学等都被统称为散文。因而,颇多作者驰骋于这广阔的领域,并取得自己卓然的成就。丁玲的创作以小说著称于世,但在散文方面,半个多世纪来也留下不少作品,题材相当广泛,且具自己的风格。陈明在《丁玲散文集》的《校后记》中说:“作者的这些文章,无论叙事、  相似文献   

16.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篇名的解释往往带有极大的麻烦。譬如《原道》之道,到底是儒家的“圣贤之道”,还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一直争论不休;又如《风骨》的“风”指的是什么,“骨”又指的是什么,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关于《物色》的解释表面上看,目前的意见似乎相当接近,但本人却又有些不同的理解。下面先谈谈流行的几种解释:①“先从《物色》篇名的意义说起:物即景物、物象;色即景色、采色。”(刘禹昌《(物色)篇创作艺术分析》,《文心雕龙》学刊)5期)②一作品中写物也指物色.即景物。”“物也指事物。”(周振…  相似文献   

17.
说散文应当抒情,这不会引起异议.但进一步的问题是:散文的抒情有什么特点?或者具体地说,同是抒情,散文与诗歌有何区别?这是中外作家、理论批评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个问题要从情感本身以及抒情的方式两方来看.而金科的散文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值得注意之处.先看情感本身.60年代曾有过“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理论主张,至今也还常常见到以是否富有诗意来衡量散文,似乎越向诗歌靠拢,散文就越有品味.其实这是个相当含混的看法.中国古人说,诗为酒,(散)文如饭.(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这个比喻使我们理解到,诗歌是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学界通常把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不少专著都把“间接抒情”划分为“依附于事的抒情”、“依附于理的抒情”和“依附于景的抒情”(有的还划分得更细)。讲到“依附于事的抒情”,许多著作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认为《背影》通过对“父亲”送别儿子时在火车站一系列行动的叙述,“抒发了作者的深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写作知识辞典》),因此,是依附于事的“抒情”。朱伯石先生主编的《写作概论》中,例举了孙犁《山地回忆》中的一段:“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  相似文献   

19.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1934年8月,郁达夫经由青岛赶上北平,有感于“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写了这篇散文,发表在天津《当代文学》一卷3期,后来收入他的最后一本散文集《闲书》。《风景谈》是茅盾的作品。1940年,茅盾应邀去新疆讲学,归来途中,于5月至12月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写了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一生所写散文,约可分为三类:一类以写景状物为主,包括著名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以及许多游记。一类以记事写人为主,如著名的《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作品,这两类大都抒情成分较重,故又被不少人名为抒情散文。还有一类以议论为主,主要是晚期写的杂文以及其他的短评、短论。这些散文各有特点又互相交织,构成朱自清多姿多彩而又完整的记叙、抒情、议论的散文网络。本文仅就他写景为主的散文的美学特色和山水意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