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保障房景观设计文化理念与其他国家不同,也与其他房屋景观设计理念不同,对此进行研究非常重要而迫切。社会保障性住宅区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文化理念遵从两大基本原则,一是既考虑住房者的功能也要考虑其艺术;二是既要考虑现有住房者也要考虑潜在住房者,尤其是要考虑社会主义国家的住房者的尊严,同时也要防止社会保障房的过度奢侈、安逸、美观。社会保障房景观设计的文化理念包括:坚持公共属性与私密属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强功能属性与弱舒适属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尊重当地传统文化;构造政府文化理念;等等。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国公益广告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问题,其中还重点说明了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色与感染作用,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给公益广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仙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神仙思想的产生于现代旅游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神仙思想是最具特色的休闲文化。自贡市仙市镇是仙与盐的完美结合。从神仙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神仙文化与现代休闲文化的契合关系,并具体探讨了神仙文化在自贡市仙市镇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问题:强调在景点打造、景观设计以及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上应融入神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是我国以市场经济为最基本启动力量的社会转型期.其间,我国的艺术文化发展呈现出各种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后发型的现代化使现代中国社会形成了多重艺术文化叠合的文化结构;以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市场经济意识、知识分子立场和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导而形成的艺术文化张力场;大众艺术文化转型;精英艺术文化与主流艺术文化的联合与对抗;主流文化、大众艺术文化和精英艺术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等.  相似文献   

5.
李俊国 《江汉论坛》2005,5(10):118-122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相似文献   

6.
冯黎明 《浙江社会科学》2015,(2):107-112,159
艺术自律论是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原理,近代以来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均受制于艺术自律论,现代实验艺术的元叙事就是艺术自律论。艺术自律论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它体现着启蒙话语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启蒙时代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之间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是艺术自律生成的历史机制。艺术自律论由康德美学开端,历经唯美主义、批判理论、形式主义、新左派等现代思想文化潮流,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救赎功能的意识形态。二战以后,市民社会借助于资本主义改革而获得了文化领导权,启蒙时代催生了艺术自律的那种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的对立趋于消散,艺术自律论也逐渐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7.
西部干旱地区环境艺术空间水体景观设计秉承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以生态水体景观为体现、以西部干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载体。应注重与自然进程的结合,保护水资源,变破坏为尊重和利用,变掠夺、索取为珍惜、共存,维护西部干旱地区环境艺术空间水体景观的生态与平衡,创造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可持续性水体景观,继承和发展当地独特的文化,将传统水体景观融入现代水体景观之中,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美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并回答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认识礼乐文化的价值和重建礼乐文化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君毅先生有关中国人文精神及其礼乐文化观的理论结构,深入阐发了“人文风俗美”特别是“艺术美”的理论观念,认为社会生活的礼制与礼仪,其实正是艺术美的原典;礼不只是僵化桎梏的阶级压迫工具,而更是美和艺术;礼不但是世俗空间的架构者,也是神圣空间的体现者。礼乐一体,可通之于人文、宗教、艺术,共成一美感的世界。在现代社会重建礼乐文化,尤须在反世俗化、反形式化方面著力。  相似文献   

9.
海岩的小说是现代社会的,不同于其他言情小说的一种特殊的小说形式,其思想性和艺术形式都反应了当代特殊的文化生态.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海岩小说的文化生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海岩小说的独特内容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45-251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才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雕刻艺术不仅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关联,也引领时尚文化的前沿潮流。传统雕刻艺术与现代技法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传统雕刻和现代时尚交融创新的问题。在社会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中,任何艺术的传承都必须要考虑到它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当它的创造深深地渗透了历史承传的精神烙印时,它才能很好的被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环境中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时代带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也向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也对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艺术设计创新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都需要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新的时代对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使艺术设计创新教育能实实在在的为社会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为社会及市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四川自贡素以井盐历史久远而扬名中外,其凿井采盐的历史可以上溯自东汉章帝时期,拥有"千年盐都"的美誉。自贡因井盐而生,属于典型的"先矿后城"式的资源型城市。盐就是自贡的灵魂和命脉,对自贡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对盐业古建筑的概念作出定义,并就四川自贡地区盐业古建筑的类型及景观研究现状和景观设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基本的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满  李蕾 《河北学刊》2008,28(2):248-251
从多元文化视角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述公共艺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独特意义。公共艺术作为社会公众艺术,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塑造和谐的社会生存空间,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需要从体制、意识、内涵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认为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是一对非此即彼的对手,因为艺术是社会反题,而大众文化是社会水泥,即前者反抗着社会,后者维护着社会。艺术之所以痛斥大众文化,不在于后者威胁着艺术既有的神圣地位,而在于大众文化加剧了人的异化,阻碍着现代性的进步。阿多诺这种思想的二重奏是"无调的",即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始终是不和谐的,因为阿多诺强调艺术的自治而悲壮的"晚期风格",其实这种"无调"中贯穿着一个宗旨:对人的深切关怀,即这是一个有调的无调式二重奏。  相似文献   

15.
宋生贵 《阴山学刊》2004,17(3):5-11
艺术与地域环境的密切关系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原始"情结".这个情结是具有超时空的永恒性的.民族艺术审美的地域性特质具有合规律的必然性,但同样又是处于发展变化状态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的根性、自己的特色,独有的地域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独存的传统文化,独具的民族性格,可以使每个民族都有资本创造出富有新的审美内涵的民族艺术.这是民族艺术对于世界文化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原生态"一词由其质朴自然、清新真实的本意发展为人们想象中的非物质文化代名词,缘于它作为一个大众文化符号的存在。如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更是无所不在,比如在观光旅游方面,便出现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可持续旅游"等诸多涉及农村(乡村)景观及其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许多地方非常重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甚至对某些景观进行包装(艺术改造)以吸引更多游客。就农村景观设计而言,既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又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与技巧。在这方面,日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画家,石涛就是其中的一位。石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提出画家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古开今。另一方面,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努力达到与自然对话中的"物我交融"之境。在艺术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画理、画论。他的中国画艺术一直影响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人性化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符合居住者内在的心理需求,才能达到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继而探讨了当今环境下城市居住者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即和谐、自然和文化,以及应怎样运用设计手法达到居住区景观在审美层面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9.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 .在植物配置上要遵循和讲究科学性 ,艺术性 ,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 ,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  相似文献   

20.
禅宗在江南地区得到良好发展的条件之一是富饶、清幽、苍润、空灵的江南山水,禅宗把对江南山水的物质依赖关系发展为一种持久的审美关系。禅宗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主要发现者之一,而且它还把有关江南山水的审美信息广为传播。禅宗的建筑设计和文化创造不仅优化了江南山水的形貌,而且丰富了江南山水的意蕴,从总体上提升了江南山水的审美品质。世俗社会对江南山水之美的关注与认识以及相关的艺术创造受到了禅宗多方面的启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