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虽然产业升级理念备受重视,但对于制造业升级的概念和测度评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从探讨制造业高级化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提出制造业高级化是指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与高附加值的环节升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制造业高级化测度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对其制造业高级化程度进行了测度与评价,以期为定量评估与测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谢浩 《理论界》2014,(9):32-39
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2年以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分布等情况为主要指标,被识别出来的先发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由产业融合深化、产业结构优化、自主创新强化和产业环境开放化4个一级指标及细化的12个二级分指标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基本工具,对江苏省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其最终得分为68.32分,基本处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成长阶段。以此为基础,江苏等经济发展先发地区在构建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时应不断凸显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趋势;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逐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提升产业创新效益;逐步开放产业环境,鼓励重点产业"走出去";进一步发挥扩散效应,拉动区域梯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信息评价与监测指标存在着结论的误差较大、可比性较低和对信息产业的作用反映不够等局限。为准确评价和监测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应改革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 ,建立信息化监测与评价的职能部门 ,并构建新的信息化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建立包括科学的指标权重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确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对度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水平的指标进行筛选,制定了由1个总目标系统层、6个分目标层和25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从而构建起科学评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度量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甘蔗制糖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甘蔗制糖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之上,指出了甘蔗制糖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设定"甘蔗制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评价总目标,下分"节能降耗、减排再利用、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四个二级考量指标,构建了甘蔗制糖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指出了甘蔗制糖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风险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与治理过程中隐藏着制度性风险、利益矛盾冲突、政府失灵及公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风险问题.本文在对城乡结合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风险领域,设置出城乡结合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并进一步按照社会风险发生过程构建出了具体的警源指标、警兆指标、警情指标,提出了社会风险计算方法、划分了风险等级,尝试性地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城乡结合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我们在完善预警机制、预警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结合部群体性事件动态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和描述生态文明水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文章从发展视阈界定了生态文明的经济学涵义和特征,将生态文明概括为经济发展条件生态化、经济发展过程生态化、经济发展结果生态化以及经济发展结果生态化的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内涵的"3+1"阐释。基于此理论基础,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和归纳了该指标体系和现有联合国CS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环境可持续指数(ESI)、人类发展指数(HDI)和生态文明指数(ECI)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9):44-49
从区域基础、就业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和谐四个维度构建区域对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模型指标体系权重,建立递阶层次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测度模型,测算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综合指数并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整体态势上,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基本呈现以深圳和广州,上海、杭州、南京为核心的"差异化"格局,以5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群;各个城市2011—2014年就业吸引力水平保持了适度增长的趋势,其中就业环境和生活条件指数增长显著,但是社会和谐指数相对落后,因此要在合理调控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就业流动相对平衡,通过人口质量提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区域大学生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求职预警监测平台,预测经济和产业对人力资源配置需求的未来发展变化,促进高校优化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降低用人单位的试用和培训成本,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差异矛盾。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7,(4):105-108
保障天然橡胶安全是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政策的首要目标。消费自给率是评估天然橡胶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上以国内产量与国内表观需求量之比来测算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但此方法未充分考虑我国天然橡胶加工业大量原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两头在外"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天然橡胶供给和消费结构特点,基于国防需求、国内消费需求以及表观消费需求三个不同层次的天然橡胶需求保障程度,构建了包含四个不同自给率的综合天然橡胶自给率评价指标体系,替代传统单一自给率评价指标,为构建天然橡胶供给安全评价及预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宏观经济指标组成的量表不能反映造成组织体面劳动差异的原因。本文构建的基于社会心理视角的制造业员工体面劳动评价指标体系由工作收益与保障、工作强度与压力、工作社会关系、工作自主与成长、社会对话权利组成。经过实证检验,该体系对产业管理组织和企业切实提升就业质量,缓解制造业用工矛盾,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结日益密切的时代,对于十二五时期经济安全条件的预测能够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转型政策,减轻外生冲击对经济转型的干扰。本文首先通过大量专家文献调查的方法,建立了国家经济安全条件指标体系;其次,对各经济安全条件指标在十二五期间的情况做了预测和分析;同时,对一些无法用定量数据反映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定性研究,并对定量结果做了适当调整;最后,我们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条件的总体安全水平,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安全条件虽然处于不安全区间,但处在持续的改善之中。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文化环境和安全形势,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西藏特殊的历史、地理、自然等环境因素都使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信息环境下大力发展西藏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西藏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对于国家稳定发展和世界和平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项目中安全风险管理现状,综合考虑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技术、环境、管理等六大影响因素,构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理论计算指标权重,引入物元可拓理论综合评价模型,得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柴杉 《兰州学刊》2009,(Z1):62-64
经济质量需要用单项和综合指标来描述。所谓经济质量指标是指描述经济某个特征或整体品质状态的标志。从经济某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的指标称为单项经济质量指标。单项经济质量指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能对经济某个侧面质量进行透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整体质量水平。经济质量是动态经济状态下的质量。它包括:商品质量、生产过程质量、经济结构质量、经济运行质量和对外贸易质量。对经济质量进行科学管理,就需要对经济质量数据进行系统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推断出总体质量水平并揭示经济质量波动的客观规律,为经济质量调控、改进、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所以,对经济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是现代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自主创新、资源环境以及社会事业和民生六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年-2010年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应根据发展基础和条件,实施后来居上的五大战略,即服务主导战略、功能主导战略、产业高端和集群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生态宜居战略。为此,应构建两江新区指标体系.作为度量和评判两江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进而创造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形成政策“洼地”,实现两江新区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7.
Using data from the World Values Survey for 51 countries, we conduct a multi-level analysis with mixed effects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context, cultural context, and national security events on immigration policy attitudes. Analyses of attitudes towards immigration to date have been limited in key respects: the scope has been mostly restricted to Wester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nstitutional and sociopolitical features of the macro-context; and national security events have been rarely taken into account.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three overarching contextual domains. We find support for two of the three contextual domains.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 macro-level economic context shows no association immigration policy attitudes, and socio-cultural context evinces unexpected patterns. However,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domain, recent terrorist events demonstrate a consistent association with anti-immigration policy attitud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出与污染排放量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回归方法分析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之后针对各地区不同工业内部格局,计算相应的污染治理努力程度。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与各产业产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效应;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影响着环境污染,工业产业是污染排放的最大因素;污染控制总量不能直接评价一个地区污染治理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治家与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约束条件下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粮食生产以及农业与粮食安全在治国方略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以认识到从重视粮食生产到重视可获得性再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组成,是国内外粮食安全研究的一个基本研究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