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而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主体性道德教育就是培育和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即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人的道德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倡导并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澄清并还原德育的主体地位,把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德育的实施逻辑向学生倾斜,把德育的内容向学生移近。让德育从天理回到人心,让德育从天上回到人间。  相似文献   

2.
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崭新的德育观。生态德育与人际德育相比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特征,是人际德育的延承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德育观。生态德育的内容是:资源环境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人际关爱教育和生态道德体验教育。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是生态德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为本--高校德育新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为本"的观念认为,大学德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确定的,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参与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在德育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中的对象,也应是这一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但是 ,中国高校德育内容构建存在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因而 ,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 ,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二是要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现代困境消解了德育的功能。传统德育自身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现代教育社会化趋势的不适应等是德育困境产生的主要症结。走出德育困境,需要德育理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和方法的改变,需要推进德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市场经济、信息化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分别从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和交往方式上把高校德育的关注点聚集在主体性上。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对高校德育目标新的诠释;生命教育、公民教育、信仰教育构成了高校主体性德育的主要内容;从学会生存、学会关怀,到学会选择是高校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7.
德育在我国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而在美国则被称作德育虽然称谓不同但德育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都主要包括了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然而两国在德育实施方法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分析中美两国在实施德育方法上的差异对推动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德育的理论架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德育是对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它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 ,又是一种新教育活动。以其存在特性和价值特性综合分析 ,生态德育具有多方面的理论特征 :价值取向上的超越性特征 ;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特征 ;德性养成上的类主体特征 ;内容传播上的丰富性特征。生态德育的理论目标可集中表述为养成受教育者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 :环境道德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伦理教育 ;人际关爱教育 ;生态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绿色德育体系的内容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时代发展新机遇。绿色德育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且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德育观。本文在充分分析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课程教育、生活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实施绿色德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价值体现为:有利于完善和扩充德育目标和内容;有利于延伸和优化德育途径和方法;有利于调整和强化德育功能和效果。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其中,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是前提;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份,丰富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是根本;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因此,它必须依据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有系统的教育。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谈谈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青春期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现代德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以压抑个性、轻视生命的传统德育模式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高校应架构具有可持续性与生命性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展现代德育内容,加快实现德育内容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德育?一般认为:“德育就是教育者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一个特定范畴。”德育是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塑造,是使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立场观点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行为习惯。其本质都是把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都有其德育标准,但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要对新一代进行教育,以维护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德育更为重要,我们一直将德育放在首位,德育首位原则已…  相似文献   

14.
知识德育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取向及科学主义的兴盛而引起的,并导致了德育内容与形式、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割裂,走出知识德育的主要思路是:平衡学校教育制度建构的价值理念,正确认识知识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创新德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德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拓展德育的途径、丰富德育的内容,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家庭和学校德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庭和学校是德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家庭德育是基础,学校德育是主导,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及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家庭德育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品质(主要是传统礼仪方面)和日常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学习能力方面,但较少进行政治、思想和恋爱及性、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德育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学习能力方面,但较少进行恋爱及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教育;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也出现了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都不管的"空白地带",即对大学生的恋爱及性的教育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起点,是教育者的富有主导意义的引导教育活动。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一端来切入。鉴于道德认知规导道德情感,是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实现的基础,道德认知也是德育进行实施的载体和条件,因而在道德教育中从道德认知上的切入是最有关键意义的。传统德育无人化倾向和受教育自身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心理矛盾,使得传统的德育尤其应该在内容上改变过去理想化、政治化和脱离实际的缺陷,而应结合科学性和现实性,优化德育内容,尤其要把社会制度规范的教育引导到德育课堂,在顺应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同时更要超越他们的的接受心理,以引导他们的道德水平向更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们对艺术教育与德育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确认艺术教育的育德功能会导致艺术教育"德育化",或者认为艺术教育是德育的"附庸",只是实现道德人的手段。美育与德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两者是并列的关系,因此,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其与德育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德育实效的讨论多半都是集中于表层视域。不论是德育实效的目标观,还是德育实效的功能观或德育实效的价值观,都没有揭示德育实效的本质内涵。德育实效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教育对象认同接受教育内容要求的现实状况。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人的品德素质测评体系和检验德育实效的宏观标准,都无法实现对德育实效的有效测评。德育实效测评的出路在于把教育内容要求抽象概括为知识理解、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维度,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效测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的观点出发,德育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的“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教育”。大学德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明确了它的内容,我们就可探讨大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使教育者把大学德育的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心信念,并使其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