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6,19(1):50-54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2.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唐勒》、《小言赋》和《易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孔子与《易传》的关系,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是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对此说表示怀疑的,始于北宋欧阳修的《易童子问》,而清人崔述作《洙泗考信录》,专有《辩作<易传>之说》一篇,论之尤详。近人论《易传》作者,多援崔氏之说,但也有加以驳正的。如日本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其《孔子世家》考证引崔述语,逐条反驳,并历引《战国策·秦策》蔡泽语、宋玉《小言赋》、《荀子·大略篇》、《礼记·乐记》、《韩非子·外储说》、《新语·道基》等篇及《淮南子·缪称》,证明《易传》流行久远,为各家引  相似文献   

4.
学者对《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多有论述,或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或以为《尔雅》本《毛传》而成,或以为《毛传》《尔雅》各有所本。实际,三说皆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并没有揭示出《毛传》与《尔雅》之间的复杂关系。《毛传》《尔雅》训释有同有异,固然有材料来源同异的原因,但从二者很高的训释相同率、训释连词句也相同、材料选择的趋同性等方面看,毛公为《传》时参考过《尔雅》。并且二者成书之后都经后人的增益,因而续补《尔雅》者采《毛传》与增益《毛传》者采《尔雅》的情况并存。至于《毛传》《尔雅》训释的歧异,除了材料来源不同外,训释方式不同、传抄致误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夏诸文化融合的结晶,《文心雕龙》不仅受《周易》、《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著作的影响,而且在《淮南子》中汲取了重要的营养,这一点,可在其本体论、创作论、文体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找到足够的证据。据此可以认为,《文心雕龙》对道家思想的借鉴是以《淮南子》为中介而实现的,其具体过程大体是:《老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六经”的关系,是研究古代史与古代哲学的人所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孔子与《诗》、《书》、《礼》、《乐》的关系,《论语》里已经有确凿的证据。例如: ①“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 ②“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与?”(《阳货》) ③“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④“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 在孔子时代,诗、书、礼、乐四者恐早已成为当时学者的教学资料。虽然,我们还不能够从东周以后的金文中找出直接的证据来。但这四样,不仅仅是孔门后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与《淮南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文心雕龙》与《淮南子》之间的文本联系,可以发现至今尚未受到学界重视的如下线索:第一,《文心雕龙》的逻辑结构与《淮南子》相似,它以《原道》发端,以“自然之道”贯穿全书,安源自以《原道训》为枢纽的《淮南子》。第二,《淮南子》重“神”,刘勰继之,《神思》篇中多见《淮南子》涉“神”迹象,“神与物游”是“神与化游”的话语转换。第三,《淮南子》关于“物感”的论述比《乐记》深入、丰富,《文心雕龙》以《物色》为重点,用文学、诗话的语言加以进一步地转述、发挥,一脉相承。据此可知,通过杂糅儒、墨、道、法、兵、阴阳、黄老等思想,《淮南子》已在刘勰之前先行对六经和先秦诸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综合,从而为《文心雕龙》进一步的话语转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荀子》引《诗》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一书,在议论之余,每每引《诗经》为证。《荀子》所引《诗经》,与今本《毛诗》相比,文字全同者占大多数,也有少数同于《三家诗》而异于《毛诗》者。这些文字上的差异,大多属于同音或者声近通假。从《荀子》引《诗》中,可以看到荀子对诗句的理解以及他所赋予诗句的新“义”,其实这就是荀子的《诗》学。从文义与《诗》义的关系这个角度分析,《荀子》引《诗》有五种类型。探寻《毛诗》及《三家诗》与荀子的关系,可证《毛诗》确是出自荀子,《三家诗》中,至少《鲁诗》、《韩诗》也与荀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何炳棣先生提出的《孙子兵法》早于《老子》之说,进行具体考释,比较《孙》、《老》之思想相通处,进一步证实《孙》早于《老》的说法,并论述《老》从《孙》中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Mr.Liang Tao recently wrote an article the attitude,position and methods of Guoxue(国学)study:Comments on Mr.Liu Zehua's 'Guoxue view' of Royal power doctrine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Guoxue edition of Guangming Daily,December 7,2009.As Liang's article involved the question how to think about the current Guoxue hot,  相似文献   

12.
张岱年学术思想的六大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 《河北学刊》2004,24(4):89-92
张岱年的主要学术贡献概括起来说 ,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这一条红线的指导下 ,在中国哲学史与哲学理论研究、文化走向与民族精神研究、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研究这三个层面上 ,产生了六个大的理论创新 :中国哲学史论 ,中国哲学理论 ,综合创新论 ,民族精神论 ,新道德论 ,新价值论。正是由于这六大理论创新 ,使得张岱年成为 2 0世纪中国有独立学术思想体系的大家大师。  相似文献   

13.
解淑红 《云梦学刊》2007,28(5):105-106
刘德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他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他在琵琶演奏技法、演奏形式及创作思想等方面阐述琵琶艺术中所蕴含的创新理念,为民族乐器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方辉 《殷都学刊》2000,(1):12-18
信函是研究当事人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所从事活动的重要资料。明义土于1940年3月6日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卡雷利的信函,可对明义士回国后在1936年至1940年任职于该博物馆期间的情况有个基本了解.信中多处提及怀履光和明义士本人在河南洛阳、安阳等地的文物收藏情况,揭示了两人不同的“收藏之道”,对于考古学史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徐斯年 《齐鲁学刊》2006,10(1):145-148
袁良骏先生的《民国武侠小说的泛滥与〈武侠会党编〉的误评误导》一文在《齐鲁学刊》2003年第6期发表后,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作为《武侠会党编》的编者之一,本人对袁文中的某些论点表示不敢苟同,并对袁文不讲逻辑、不顾事实之处表示遗憾。  相似文献   

16.
赵本山,这位扎根在农村的艺术家,靠着勤奋与艺术天赋,迈进了艺术的殿堂;又靠着其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在文化产业这条大道上又实现了跨越。在艺术和文化产业方面的成功,近年来他倍受人们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了他一个人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对本山现象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文化产品的运作机制有所认识,为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建先生《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一文高屋建瓴,议论周密,对推进中国古代历史教育 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某些论述似乎意有未尽,因就所论略加引中和补充,提出"大历史教育"概念,包括狭 义的历史教育和史学教育两个方面。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应该围绕此两大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18.
从《隋书·经籍志》相关史料的断句、荀勖新簿与郑默《中经》之关系、《北堂书钞》所引两处史料的正确解读、荀勖开创四部分类法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古今书目不录《中经》之原因等六个方面,就四部分类法的起源问题与董恩林先生《郑默〈中经)首创四部分类法考辨》一文进行深入的讨论,进而认为荀勖新簿是一部承袭《中经》所著录图书、又变更了《中经》分类体制的一部全新的目录著作,因此,四部分类法只能是起源于苟勖《晋中经簿》、而非郑默之《中经》。  相似文献   

19.
模糊美学的研究 ,是在模糊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启发下 ,于 2 0世纪 80年代在国内解放思潮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模糊美学的命名乃是对对象特征的模糊性和研究思想的模糊性的概括。王明居先生的《模糊美学》和《模糊艺术论》则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贡献最大的模糊美学著作。作者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思想方法 ,对审美活动中的模糊现象进行了探讨 ,试图以多值逻辑代替经典美学判断中的二值逻辑 ,对中外历代零星的模糊论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清理 ,初步形成了模糊美学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本文结合模糊美学的理论内容和前人对此所作的评价 ,澄清模糊美学在学科方法与性质、继承与批判等一些问题上的观点 ,认为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是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