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母归泥再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是章太炎先生的一个著名论断。古无娘母的观点,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古无日母的观点,则尚未得到学术界普遍的一致的承认。李方桂、严学窘诸位先生是赞成日母归泥说的,王力先生则认为:“日母和泥母,读音只是相近,而不是相同。”日母和泥母,到底是读音相同,还是读音相近呢?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笔者是赞成日母归泥说的。日母和泥母,日语汉字吴音一律读为(n),这是大家熟知的,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主要从谐声、通假、方言、汉藏语系语音诸方面作了一些考察。今把考察结果公诸同好,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中古次浊音里有泥、娘、日三个声母。所谓“娘日二纽归泥”,是说上古没有娘日二纽,只有泥母。据研究,《切韵》时代,泥娘尚为一。中古以后,泥母分化为三:泥、娘、日。娘母问题比较麻烦些。王力先生曾说:“至于娘母虽然拟测为[(?)],使它与[(?)]、[(?)]、[(?)]相配,恐怕实际上只是个[n],与泥母没有分别。字母家要求整齐,就造出一个娘母来配知彻澄。”(《汉语音韵》66页)一九八○年,王力先生在《社会科学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36处客家话系统性语料的穷尽考察为基础,讨论客家话古日母字的今读,并进一步构拟客家话古日母的原始形式,最后对切韵日母的音值和北方方言日母的音变历程做一些讨论,指出粤语、客家话晚近发生的日母弱化音变正是北方方言曾经发生的音变。  相似文献   

4.
以汉语方言中日母与泥、来二母分合关系为观察点,对现代汉语方言中日母复杂多样的今读形式作出解释,认为日母在南北方言中不同的表现其实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相同性质的音变,进而对日母的发展演变路径作出了拟测。  相似文献   

5.
鲁迅敬母     
鲁迅是不多喝酒的。他小时候,母亲常提到其父酒后失态,告诉他不要多喝酒,所以鲁迅尊重母亲,从未醉过。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常在  相似文献   

6.
雷鸣孝母     
2001年3月7日,他的母亲即将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弥留之际,他对躺在自己怀里、满眼泪花的母亲说:“妈,你放心地去吧,来世我们还做母子。”这一貌似影视情节的一幕,是现实生活当中真真切切的事情。他,就是原运城市电影公司经理、现盐湖区老促会理事、今年71岁的雷鸣同志。一日三餐敬茶饭多年来,雷鸣同志孝敬老母不是走“形式”,更不是“做”样子。和母亲朝夕相伴,他十分了解老人的饮食习惯:母亲喜欢清淡食品,尤其喜甜食;老人还爱吃豆腐、西红柿和韭菜、鸡蛋炒辣子,更爱喝红枣绿豆小米汤。于是他便根据母亲的爱好制定了一个“基本饭谱”。为了…  相似文献   

7.
中古日母字在东北官话方言中的今读情况,一般有零声母、[z]声母、[l]声母三种形式.其中,零声母类型按照中古韵摄分化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中古止摄日母字,如儿、耳、二等;另一是来自除止摄以外的日母字,今音开口呼字多读零声母齐齿呼,合口呼字多读零声母撮口呼.中古日母字声母今读零声母是东北方言(包括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在内)的重要特点之一,其演变过程与东北各民族间的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8.
元旦思母     
又一个新的元旦来到了我的眼前。这样的元旦,我已经过过九十几个。要说我对它没有新的感觉,不是恰如其分吗?但是,古人诗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前的元旦,是佳节中最佳的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还能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吗?还能有比这更佳的佳节吗?我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感情超过需要的人,我焉得而不思亲乎?思亲首先就是思母亲。母亲逝世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我怀念她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多,灵魂的震荡越来越厉害。  相似文献   

9.
逆子弑母     
袁仕友 《中国农村》2007,(10):49-51
8月24日。17岁的小强因故意伤害致母亲死亡。被湖南省会同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这起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的逆子弑母案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采访。终于弄清了它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山西芮城县风陵渡赵村出了一位为母治病倾家业的孝子杨鹏,人们提起此事,无不啧啧称赞。杨鹏1972年出生于黄河岸边的凤凰岭下,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运城高速公路责任有限公司工作,妻子杜焕玲在风陵渡医院工作。1992年,他父亲不幸患  相似文献   

11.
婆婆如母     
李德荣 《社区》2002,(20):29-30
如果我说我和婆婆情同母女,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如果我说婆婆去世后我真的很悲痛,也许有人以为很做作。但我与婆婆之间感情的交融与心灵的默契,是外人无法理解和体会的。我的母亲去世多年,没有母亲,我就感觉生活缺少了很多内容:慈母的体贴与关爱;出远门时的叮咛与牵挂;旅途归来见  相似文献   

12.
探母历险记     
父亲去世后,母亲便成了我心中唯的一牵挂,无论工作多忙离家多远,每年我都要回乡下探望母亲,以解老人思念之苦。以往探亲都顺顺当当,可1963年的那次探母却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3.
通过音韵与意义的论证,考证列举了客家话中匣母读作群母的本字11个,因此确定了客家方言今天匣母最古老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4.
爱婆如母     
爱屋及乌:儿子结婚后母亲觉得被遗弃,备感失落,害怕今后没人照顾,担心儿子受气。尤其是单身母亲这种感觉就更明显,虽然她看到儿子因爱情而喜悦,也知道终有一天儿子会离开她,可事到临头,她永远会觉得突然。所以,你如果爱他,就要试着去  相似文献   

15.
歌中思母     
今夜,很静,我独自听着妈妈爱听的那首老歌《再回首》,低沉的音调在耳边轻轻回荡。“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歌声缭绕,仿佛是在轻悠悠地诉说着自己伤悲的心事,我也不自觉地在歌声中想起了母亲,那远在外地的母亲,于是我伴着这幽远的歌声轻轻地飘到母亲在身边  相似文献   

16.
心母三源     
中古的心母字上古如何,目前尚很少有人作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经籍异文和谐声字的考察,发现一部分心母字和端组、章组关系密切,一部分心母字和见组(包括晓匣)关系密切,一部分心母字和精组(邪母除外)、庄组关系密切。从而由此得出结论:中古的心母字来源于上古的舌音,齿音和喉音。来源于齿音者,上古即为心母。为了区别于中古的心母,祢之为古心母。  相似文献   

17.
邪母古读考     
黄侃先生认为上古无邪母,后来的“邪纽古归心纽”。30年代初,钱玄同先生著《古音无邪纽证》,认为“邪纽古非归心,应归定”。欲辨清邪母源流,须考定邪母究竟有哪些来路;从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角度考定邪母何时开始萌生;何时比较多见;何时基本形成。通过甲骨文、汉字谐声系统、古注、古读、异体字、通假字等多方面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邪母字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邪母字与唇音无涉,而来自定母较多和先秦邪母已开始萌生、南北朝已经多见、隋唐基本形成、少数字到宋、金时代才转读邪母的结论,对黄、钱二贤之说作了某些重要修正。  相似文献   

18.
余世存 《可乐》2008,(7):46-46
李鸿章母亲精明能干,特别"多产",共生了六子二女。生计窘迫的李父大感烦恼,写诗发牢骚:"难得多累怨丁添,烦碎高堂问米盐。"她听了以后,把眼一瞪:"我教孩子发奋读书,长大后都能成为栋梁之材,哪还怕什么贫穷?"她天生一双大脚,嫁到李家,下田劳作,立下汗马功劳。鸿章兄弟显达后,  相似文献   

19.
母不嫌儿丑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这里,我不想为此“添砖加瓦”,只想请各位注意:实际上,同样有“母不嫌儿丑”。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在自己的老婆和十来岁的儿子面前,把衣衫破旧的老母亲一脚踹出门外。结果由于用力过猛,在把母亲踹出门的同时,自己的一只鞋也随着飞了出  相似文献   

20.
《说文》谐声系统中,相当一部分来母字和非来母字有谐声关系。其中非来母字的古声纽分布在喉牙舌齿唇各个部位。来母与非来母互谐是主流,一般情况下,能谐来母的某声纽,也能由来母谐出。谐声关系中,二等和三等的地位突出,主要表现在:同等谐声以三等谐三等为主流;属不同等谐声关系者,凡一、三、四等字与二等字的关系,必是来母字与二等非来母字的关系,凡一、三、四等构成不同等谐声关系时,主谐字或被谐字一方必为三等字,非来母字处于三等地位的居多。二等和三等是来母与非来母互谐的纽带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