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助词“了”与韩国语词尾“■”的对比@徐建宏$辽宁大学外国留学生院!辽宁沈阳110036~~~~  相似文献   

2.
“《西厢》制艺”考@王颖$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相似文献   

3.
作为"狯"的异体字,"()"在上古本是从"()"声(中古随"狯"转入"夬"韵),由于其声符"()"后来变形为"舌",所以"()"就以"狧"的形式出现于作品中.我们首次在典籍中发现了这个形声字"狧"(区别于会意字狧tà)的五处例子.同时,我们还考察了"狯"的另外两个异体字,"姡"和"()",并且初步断定"()"不是"狯"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4.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4,24(2):58-65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代只有院本。检阅《四库全书》中金代文集、《金文最》、《金文雅》及《全金元词》等文献,可知金代有三种戏剧形态,即金院本(杂剧)、刮鼓戏、乐舞戏。金代杂剧的产生、繁荣以及衰落的过程,与金代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的发展过程正好同步。金代杂剧的兴盛离不开辽代教坊散乐和北宋杂剧。根据表演对象、场所,金代杂剧可分宫廷杂剧、民间杂剧,即燕京宫廷杂剧、河东杂剧,金代杂剧在金世宗、金章宗时期达到了其繁荣时期,这是所谓“国朝杂剧”时期,到了金代末期,随着政局的危亡,杂剧也就衰落了。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中600种院本属于金代,而其余分别属于宋、辽、元。金代杂剧同宋杂剧相比,具有自己的意趣指归:虽然不脱谑浪调笑的风范,但题材范围比“官本杂剧段数”广,历史故事类题材比重加大。刮鼓社来源于北宋的“斗鼓社”,是北宋时代中原地区存在的一种村社小戏,金灭北宋,这种村社小戏就继续存在,并且受到了重阳子王喆的重视。金代歌舞戏与当时的祭祀娱乐神灵的风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爿”、“且”语源考释@冯宽平$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青海西宁810007~~~~~~  相似文献   

6.
关于条件表现的“ば、と、たら、なら”@荣桂艳$内蒙古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吴金霞$内蒙古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相似文献   

7.
一、解题二、历来的看法三、终声用例四、的区别五、的本质六、文字七、结论一、解题众所周知,朝鲜在历史上曾用过汉字。在使用汉字和汉文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朝鲜语产生了大量的以汉字为基础的词。在现代朝鲜语里,汉字词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们今天研究朝鲜语汉字读者,不仅在重建朝鲜语汉字音体系方面,而且在汉语古音拟音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朝鲜语正音文字是一四四四年(世宗二十五年十二月)创制的。当时的集贤殿、谚文厅等机构,不仅对朝鲜语文字的研究,而且对朝鲜语汉字音的确立,都做了大量的贡献。他们  相似文献   

8.
“■”、“■”二字,在我国汉语字词书中,始见于清初吴任臣《字汇补》。其书释“■”为:“与馨同。见《齐民要术》,又见杨慎《山海经补注》。”释“■”为:“读与馨同。《金匮要略》:‘(殸 禾)’饪之邪。’”稍后于《字汇补》问世的《康熙字典》对此二字的诠释与《字汇补》完全相同。《康熙字典》在我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向深远,以致我国现代编纂行世的大型汉语字词书,凡收有此二字者,如《中华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台湾省编)均沿袭了这一误断,乃至现代日本诸桥辙次所著《大汉和辞典》也受其影  相似文献   

9.
~~戴震《某翁颂辞》、《与某书》考@蔡锦芳$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1]戴震研究会,等.戴震全集(第五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吴孟复.刘大集(卷八)[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赵玉新.戴震文集(附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郑虎文  相似文献   

10.
<七音略>的"重中轻"、"轻中重"两图长期以来得不到合理解释和统一意见.通过对两图的分析可以看出,<七音略>所注"轻中重"是指该图主要是合口字,即"轻",有少量的开口字,即"重";而"重中轻"则正好相反,主要是开口字,即"重",有少量的合口字,即"轻".从今音看,"重、轻"分别和"开、合"对应.我们可以推测,在<七音略>写作的当时可能读音已经发生了倾向于今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吃”代“喫”的演化历程@罗家国$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市361000~~~~~~  相似文献   

12.
~~朝鲜语“V+■”与汉语“V+住”的对比@南日$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吉林延吉133002~~~~~~  相似文献   

13.
释“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 ,如有人就把十几岁的年纪称作“蔻时代” ,而且在传媒影响下 ,成为流行文化的时尚语 ,从而被新新人类赋予了比“cute”更为丰富的词义。大致说来 ,“蔻”有以下几种主要意义 :1.年轻女子的“儿童化”或“少女化”装扮。如 :(4)谁是“蔻”一族。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以前留板寸、穿仔服、戴墨镜的“酷”一族已渐渐不再流行了 ,取而代之的是“蔻”一族。她们无一例外地梳着可爱的小辫儿 ,走路蹦蹦跳跳的 ,有的穿着兜肚 ,有的穿着童稚的泡泡袖 ,在斜背的卡通包上还挂着各式小宠物 ,当然也忘不了脖子上的手机全是那只HELLOK…  相似文献   

14.
东乡语里有"■"一词其义为"鸽子",中古蒙古语里有"kkriɡen"一词其义为"鹁鸽"。我们从词义和语音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以后,这两个词不仅语义上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语音上有严格对应。因此我们认为东乡语"■"一词的中古原形就是中古蒙古语的"kkriɡen"一词。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营中的“舍本逐末”陷阱@王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吴广谋$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相似文献   

16.
汉诗“好女”形象剖析@徐宗文$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南京210009~~~~~~  相似文献   

17.
~~“粤西诗冠”朱依真简论@周永忠$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相似文献   

18.
问题 ,不失为一种有效至少是可行的办法 ,这与化验报告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参考或依据同属一理。举两个例子。例子一 :据笔者研究 ,《红楼梦》前 80回的语言有不少江淮方言 (下江官话 )的成份 (见《〈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 ,载《红楼梦学刊》1 984年第 2辑 ) ,表明曹雪芹谙熟扬州、南京方言 ;而红学界对雍正六年 ( 1 72 8年 )曹家举家北返时曹雪芹的年龄有两种说法 ,一为 5岁 ,一为1 3岁 ,对《红楼梦》中方言的研究则支持后一说法。———如果孩提时代就离开一个地方 ,该地方言的影响就不可能有那么大了。又 ,后 40回和前80回运用方言情…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就《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哄”的异体字进行了分析,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既存在完全异体关系也具有不完全异体关系.同样,在同一个异体字范围内,既可能存在包含关系又存在交叉关系,但异体字整理表对此都作了简单化处理.文章拟以“哄”为例去揭示异体字之间所真实存在的复杂关系,并以此来反观该整理表在整理异体字时所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和<辞海>对表示"诛杀"意义范畴的"枭"的解释均有待完善.表示"诛杀"意义范畴的"枭"的释义和义项排列顺序应为(1)"悬挂(首级)示众";(2)"斩(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