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文化心理的演进经过四个阶段。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心理结构的宽容性、审美心理的趋动性 ,是元代文化心理的三个特点。元代文化心理在民族文化心理演变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缺憾。正确认识元代文化心理的特征 ,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反省中,如何剖析中国思维方式的奥秘是饶有兴味的课题。若视文化为一个结构的话,思维方式无疑处于它的深层;一旦把握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也就容易理解该民族的文化。反过来,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该民族的文化土壤,并在历史中演进。就中国思维方式来说,它与中国特有的语言——意象的使用有关。意象的功能在于它力图通过特殊去揭示一般。意象理论源远流长,而意象作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的陶俑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探究秦汉陶俑艺术发展的历史文化动因,可以从其文化源头、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等方面作考察,还可以从审美结构的视角,考察秦汉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基此看秦汉时期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其形成是一个由理性化为感性、由社会化为个体、由历史化为心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美学很早就用“品味”、“体味”、“咀味”、“寻味”、“玩味”等概念来表示艺术接受活动,并由此形成“品味”的鉴赏理论和接受理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能够充分显示民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理论成果。文章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某些理论成果为参照,从现代理论的高度对“品味”的接受方式进行审视,并通过对其心理过程、思维特征和审美功能的描述和分析,具体阐明了它是一种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本体结构相对应、有着深层的接受指向,且深入揭示艺术接受活动中种种复杂的心理奥秘和心理功能,并充分反映我们氏族的思维性格和文化精神的艺术接受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每个民族都要选择一些特定的行为方式,用来形成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从"耻感文化"、"等级制度"、"重视报恩与情义"等方面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大和民族文化的各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它既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如衣、食、住、行习俗,生产、交易习俗;也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如家族、亲族结构,婚丧礼仪习俗;同时,还包括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如民间信仰、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民间传承的各种语言艺术、游艺竞技习俗等诸多内容。就空间范围而论,民俗常常带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而从时间的延续来看,民俗又表现出一种历史的传承性。它生动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众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社会习俗以及心理结构等方  相似文献   

7.
所谓文化就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指人的思维、行为、宗教等等,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继承性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爵士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接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和习惯。”因此,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就如同习惯对于一个人,有句名言叫做“没有习惯就是最坏的习惯”,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如同一个没有习惯的人,其实那也并不是没有文化传统,而是拥有了最坏的文化传统。如果盲目地模仿他人,不考虑他…  相似文献   

8.
对古代范畴的阐释与研究,历来是学界的一个难题,也是研究古代理论批评的关键。文章回顾了近现代传统理论研究的得失,从困惑中得到启示:深感必须考察和了解华夏民族情感、心理、思维方式和语言媒介的特异性。认为从古人的范畴学意识和相应规范入手,讨论其生成机制、特点形成和演进历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它对于了解传统文学观念、艺术追求、理论思维的演进和独特价值大有助益。同时,它也有助于先进的理论整合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语言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定生活方式和内容,而且对于民族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饮茶与饮酒是藏族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内容,也是除宗教以外藏族文化的中心内容.对藏语中有关"茶"与"酒"词条的语言学分析,显示了特定词汇的表达在民族文化观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鲜明特点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长期演进的整合体。电视广告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念以各种形式渗透到电视广告中,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能在多个方面给电视广告带来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他所属的地域文化联系之紧密,为中国现代作家中所罕见。越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剑·书”的文化模式,对包括鲁迅在内的越人,特别是越地名士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乃至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起着制约、规范作用,形成了人的生存的深层维度,此实为决定鲁迅精神结构之“固有之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东乡族及其文化心理结构在研究某一个民族的花儿特色时,要看到这个民族的人们在传唱属于自己民族的花儿时,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自己的个性特征。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结构、审美结构三个层次)的形成,无不与这个民族的历史形成、自然环境、经济生活、社会关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东乡地区,现有人口373872人(1990年),东乡族全民笃信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3.
传统思维方式与山水艺术——我国山水艺术发达原因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于民族艺术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我国山水艺术之发达,就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思维方式是在人们实现自身需要的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制度支配下的长期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内向的民族气质,形成了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仅一面临海,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有利于在本国国土之上的农业生产。从远古的时代起,人们的生活需要就可以在这国土以内得到满足,过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证明:除了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外,制度和文化是影响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民族习惯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又随着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演进并形成习惯法.习惯法在国家法形成中有着"助推器"的功能,并随着历史发展而从国家法系中剥离脱落并扩散为民族习惯法文化,鄂伦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某种程度上讲 ,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否 ,与这个民族特定的社会精神文化结构是相一致的。基于这一立论 ,我们在比较分析近代中西方人在精神心理结构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传统概念思维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认为西方人的精神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 ,较中国人而言 ,更有利于科学创造。因此 ,当下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是要首先改革妨碍创新意识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 ;以此为前提 ,我们就创新能力培养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提出了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条件、改变大学教育行政化、创新人才只能“个体实现”等 5个与教育理念有关的思考 ;最后指出 ,鉴于转变传统文化观念的难度 ,创新能力培养带给我们的变化 ,可能只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 ,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当前现状可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转型的影响,而社会变迁又进一步使得民族声乐艺术自身的演进进程面临诸多挑战,不仅使其在演进方式的选择方面面临困难,更令其难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顺利转型。因此,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应当从当前社会背景出发,在充分考虑社会变迁因素的前提下,寻找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规律,确定符合社会变迁特性的总体发展路径,通过弘扬民族声乐艺术中人的因素,突出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性一面,并将其引领入各民族音乐文化中更具有内在层次的、更为追求人性心灵意蕴的表达的境界,同时也应当遵循制度的、社会的、文化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7.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群体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及其产生的结果。它包括社会的信仰、观念、风俗、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背景文化 ,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同文化可以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一个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太了解的人 ,与英美人交际会有许多障碍。实际上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 ,具有文化意识 ,避免因受文化影响而出现语用失误 ,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不同区域 ,不同民族 ,所处时代的发展是不同的 ,这就构成了不同民…  相似文献   

18.
依法律思维赖以产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之不同,可将法律思维区分为传统法律思维与现代法律思维。因长期所处的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思维模式及其由之制约的法律思维传统。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是与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和专制政治紧密相连的法律思维方式;而现代法律思维则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法律思维方式。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型既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风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民族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承的。风俗的民族性,是与该民族的民族审美意识、文化素养、民族心理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种种关系密切相连的。一些风俗习惯之所以世代传承是因为它展示了该民族人们的某种思想、情感、信仰、经验、愿望、心理等等。它通过种种形式,艺术地展现了历史的、社会的烙印。汉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提供的资料表明,在原始民族和现代民族之间存在着一个经济的、文化的和心理的巨大时空跨度。单就文化——心理结构而言,原始民族和现代民族的差异极大。它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积累,而是根本性质上的分野。元初文化——心理结构无法重建,它标志着一个漫长历史时代的结束。但是,从朴野到文明的过渡并不形成所谓“文化的断裂带”,民族传统在历史性的蜕变中采取了特定的形式。从宏观的视角看,民族审美心理总是处于某种纵向继承与横向拓展的座标系格局之中,并由此获得它的定性,确立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