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伦理信用与信用伦理是两个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目前学界许多人在许多情况下把二者等同起来使用,造成了实际上的用伦理信用取代信用伦理或者用信用伦理代替伦理信用的局面,给我国信用问题的研究和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试图在廓清伦理信用与信用伦理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其意义,进而提出当前我国信用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现代化理论两个角度来说明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伦理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交往问题面临着现实的矛盾,处于尴尬的状态.一方面,在文化与道德边缘化、人们交往异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希望知识分子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发挥道德示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又存在着诸多的交往失和、学术失范现象.解决上述问题,知识分子必须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正确处理个体化与社会化的关系,努力建构适应社会需要、引领社会风气的交往伦理.  相似文献   

4.
刘勇  周先进 《理论界》2006,(1):119-120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领域的自由选择和独立地位日益增强,以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为主要方式的农民政治参与有了新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质量不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危险,农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宗族组织和地方黑恶势力的干扰等问题。要真正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政治教育,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严厉打击地方黑恶势力,限制宗族组织对农村政治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政府信用职能,加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信用体系和制度,促进社会信用建设,是应对我国信用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济信用危机的社会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信用首先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社会交往关系类型 ,对于经济信用危机现象的认识应当置于社会信用危机这一普遍背景中把握。经济信用关系是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特殊表达 ,其核心是权利—义务平等交换之交换正义。当社会制度性安排不能有效维护这种权利—义务交换正义关系时 ,则表明这个社会缺失正义的伦理关系 ,并有可能出现较为普遍的经济信用危机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如不能处理好民主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张力关系,就会带来群体极化、"公意"形成困难、社会恶性冲突及民主虚化等可能性风险。如何使我国社会转型和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初始的良性关系获得持续性,选择并坚持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要规避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丰富民主实现形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信用伦理与诚信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用问题,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古往今来的很多思想家,对信用伦理有过深入的研究。现实的状况,迫使我们在多方面理解信用本质的基础上,作出道德选择,并为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社会建设基本概念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转型是研究社会建设问题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社会建设问题是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对社会转型的内涵及其复杂性、社会转型期的认识和梳理以及社会建设范围与内涵的研究分析,解读并归纳出了转型期社会建设的概念,希望借此引发人们对转型期社会建设问题的关注,并推动有志于此的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社会建设基本概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社会建设问题是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对社会转型的内涵及其复杂性、对社会转型期认识的梳理以及社会建设范围与内涵的研究分析,解读并归纳转型期社会建设概念,希望借此引发人们对转型期社会建设问题的关注,并推动有志于此的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着高校校园,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全新的挑战,高校师德出现学术功利化、缺乏奉献与合作创新精神等滑坡现象,文章通过对其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认为可采取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及具体量化的师德评价体系等三方面的对策来加强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公共道德问题正在成为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分析,针对诸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行为情境的弱化等问题,应采取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等措施,构建转型时期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作为政府和社会的联系纽带,日益成为对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保障的载体。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的我国社区保障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潜在的不足与弱点依然存在,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树立新的理念,强化政府责任,有效整合社区社会保障资源,加快社区社会保障平台的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途径,以实现社区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文史哲》2006,(1):23-29
春秋时期是社会政治结构发生大变革、各种矛盾冲突不断产生的时代,是殷周以来天命神权政治向伦理政治逐渐过渡和转向的时代。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主要表现在殷周神权政治价值观的崩解、重人事轻神事,思想变迁与价值转向及民本论,奠定儒家民本主义思想基石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及执政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两重性特征,执政党必须正确引导,积极促使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向主动化、制度化、组织化和决策参与化等方向发展,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6.
改革后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因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家的退出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社会的顺利转型,需要享有一定自主性的国家发挥积极作用,包括提供社会价值和运行规则,规制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结构稳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结构与过程,构成现代国家的治理基础,当前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要求政治层面的变化,还要求加快推动社会发展,以配合现代治理模式的运行.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逻辑在于,国家治理转型需要现代社会提供基础,社会的良性发展又要求国家提供政治动力和保障.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嵌入的.  相似文献   

17.
一、俄罗斯转型时期权威主义政治的回归 权威主义在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无论是沙皇时代还足共产党时代,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最高领导人(沙皇、总书记)的手中,国家权威一直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治结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调适功能,对于构建和维系稳定发展的公共秩序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应该从中国政治结构发挥主导性功能的视角下建立对政治结构的合理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建设、强化政治结构的基本架构,以此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推动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发展,形成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良好适应。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又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 ,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二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三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和“非意识形态化” ;四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