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经依法批准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包括兴办乡镇企业用地、村民建住宅用地以及乡村建设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也称之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或简称为"农村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本文以成都市蒲江县为例,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出发,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状、流转方式、流转政策依据、流转条件和范围、流转后的用途和使用年期、政府的角色定位和治理内容、流转中的土地收益分配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核密度分析法、 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算法和重心法,结合1991年~2013年广州市八区的基础数据分析广州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空间非均衡发展状况及重心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域内的集体建设用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不同村域内的集体建设用地相对分散;研究区域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重心演变轨迹与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相对一致.研究结论揭示了广州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空间非均匀发展概况,实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时间跨度重心演变规律,丰富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摸底式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凌翔  于蕊 《城市》2017,(12):21-28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与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息息相关.笔者运用农村集体外部和内部两阶段博弈,对政府、 开发商与农村集体之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博弈中均衡策略取决于多个参数,其中增值收益、 查处费用、 税收和权能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提出制定差别化政策、 完善产权制度、 明确相关税收和收费问题的对策用以改善均衡关系,从而解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们普遍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有利于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和有效保护耕地,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创新相关制度,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认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创新应从正确处理确定流转范围和条件、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完善收益分配体系、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和规范管理程序等几个问题人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世贸规则的要求,在保证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使…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2014,(2):84-94
上海要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农村承包地流转方面:要加强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加强扶持,构建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规则,形成机制保障。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面:要真正实施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要正确处理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系;要制定郊区集体建设用地的各类标准,控制用地总量;要制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配套政策;要建立完善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清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障碍。在农村宅基地置换、退出方面:要建立农民宅基地分配、使用、置换、流转、收回政策体系;要采取限制措施,严控宅基地的新增趋势;要采取滚动发展模式,解决宅基地置换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通江县首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于近日成功流转给广纳镇安康医院,该宗地位于广纳镇高坑坝村二社,流转面积24.8亩。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经广纳镇高坑坝村二社提出申请,广纳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在通江县产权交易中心交易,由县国土资源局批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探索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在全国不同地方开展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期间,许多省、市、地区、县级人民政府也都出台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开展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探索工作。但是,截至目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模并不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成效也不显著,规范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并未培育起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然处在试点当中,究其原因,绝不仅仅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更有集体土地本身的性质产生的深层次障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简称"52号文"),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两个试点的工作.据悉,今年<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将以集体土地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及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就是为了更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管理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关系农村发展、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一直备受关注。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首先要理清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在流转中的相互关系,分清土地流转的主体代表、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等角色,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如何创新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镇化建设中,怎样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和发展权?代表委员们尤为关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詹水芳  齐峰 《科学发展》2014,(2):105-112
上海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是:通过有序流转承包农用地,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集中经营;通过归并、整理农民宅基地,促进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有序开发、规范利用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空间;通过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确保农民利益。为此,上海要抓紧开展确权登记工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宅基地归并和土地整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鼓励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完善"征地留地""征地留房"等补偿安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能引发的多重矛盾 假设法律法规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不做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假设给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样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假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以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内进行;假设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像国有土地一样用于各类用途包括商品房开发;假设集体建设用地享有国有建设用地同样的融资抵押权力,即真正实现了同地同权同价,那么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4.
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在各种各样的土地制度创新中出现了如下可以加以借鉴的三种“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可以增加我们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的认识。本文将对我国三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作一个分析和评价。一、苏州模式(“苏州式流转”)“苏州式流转”是农民集体所有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一种简略概括。苏州市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与苏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城市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农村的支持,尤其是土地方面的支持。究竟如何处理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土地关系,是城乡统筹发展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当前,城乡统筹建设用地规划,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开辟建设用地供给第二来源,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水平,保证农民土地权利在经济上得到实现,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其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指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必经过程,进而提出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合理界定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权能、实施土地登记工作等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农地流转、土地征收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强化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初步建立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保护了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利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笔者并不认同。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探索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就在全国不同地方开展了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9.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艳慧 《城市》2007,(6):55-57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 土地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行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使建设用地需求增大,单纯的城市内部用地不可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城市规模的扩张不可避免,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周围的若干区县已建设成为城市新区,而土地征用成为当前国家建设用地的主要增量来源.  相似文献   

20.
成都的试验充分证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的挂钩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这值得在全国的同类城市和其他一些城市和区域进行推广。第一,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很大,可流转的空间和余地也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