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表现之间的矛盾,是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基本矛盾。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货币内在矛盾运动的分析和论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货币理论带”或“货币理论三边形”有关组成部分或( 相对) 顶点之间的相互读起、相互倒转、相互移项的关系的分析和对价值表现无限推移系列的说明,初步揭示和阐明了上述基本矛盾各方相互联系和转化所遵循的一般法则,从而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探寻其内在逻辑结构,展示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商品第一相对价值表现和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之间、商品第二相对价值表现和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之间,分别具有对应关系.这是在"货币理论带"或"货币理论三边形"的基础上,通过把价值方程式和商品的总形态变化公式的有关顶端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逻辑的结论.理解和把握上述两种性质不同的价值表现和两种相反的形态变化之间分别具有的对应关系,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商品价值表现形式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分析入手,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推演并探讨了不同价值表现形式在发展中的本质及非本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结合货币产生过程与商品流通过程不可分离的特色,研究了马克思的商品流通公式的演绎和商品流通方式两个阶段中,所体现的价值表现两极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和货币基础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其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形式和货币的起源与本质、商品拜物教、商品价值构成、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并由价值决定.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结合新的实际,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从事知识商品生产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6.
求索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思维进程,不仅有助于掌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且可以借鉴马克思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的思维进程是:第一步:在流通领域,首先分析了商品转化为货币,创立了价值范畴,铺设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抽象台阶。其次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给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第二步:在直接生产领域,分析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创立了资本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第三步:在再生产领域,分析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相似文献   

7.
人类劳动的二重性导致生产关系具有二重结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 ,其次才是资本的关系 ,即不等价交换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不同 ,但都是以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为一般基础 ,在经济运行上有许多共同的方式和手段。这些方式和手段 ,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 ;它们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 ,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石和有效方法 ,也是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石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通货膨胀,按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来分析,就是纸币的过量发行。而纸币是货币发展的一种形式。马克思就是从货币的起源来揭示黄金货币的本质,然后再从纸币与黄金的关系来揭示纸币的。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才有可能在数量上比较和平等地交换。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矛盾推动了价值形式的发展,最后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通过一种  相似文献   

9.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构建和谐工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确定不能违背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学说,劳动者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劳动者的工资还将受地区、行业、职业、个人能力及相关素质的影响而显得不平衡.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是当今保障劳动者工资收入权益,构建和谐工资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货币理论内蕴货币哲学与货币文化。马克思货币哲学既是货币文化的制高点,又是指导人们研究货币文化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货币哲学视域论述货币文化,着重探讨货币经济职能之外的文化职能。剖析马克思货币文化的主要价值与基本特性,揭示马克思货币文化的核心问题。货币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传统的经济职能部分弱化,而文化职能却在提升。发掘马克思货币文化内蕴的货币文化职能与文化价值,推动货币文化发展和货币政策创新,有助于展示马克思货币理论在当代的新视野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或商品流通时,针对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即商品——货币,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论断,就是商品——货币“是商品的惊险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124页)这一论断,对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践与理论,尤其是对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桥梁”和“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和以此为基础的货币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占据关键地位,也是分析数字货币的有力理论工具。马克思将价值的本质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社会关系,并最终表现为货币。据此,以价值形式化运动为逻辑线索,货币实现抽象权力对人的统治,其表现形式呈现符号化趋势。数字货币作为货币职能裂变和分化的最新产物,其本质是价值形式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极限表达,以“无形之形”实现货币权力的全面统摄作用。数字货币并未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而是反映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掩盖了数字时代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关系,搭建了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统治秩序连接的桥梁,最终指向的是一个充斥着象征意义的单一、空洞、虚无的符号世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数字货币进行考察,有助于在理论层面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诠释力,避免在建设数字中国的实践中陷入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说:“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马克思所说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如何理解呢?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商  相似文献   

14.
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第一形态变化,是商品的售卖问题。马克思说“商品交换过程是在两个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变化中完成的: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资本论》第一卷,1975年版(下同),第124页)但在买和卖的两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二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二重功能,既是对商品价值和价格的抽象的、本质的、整体的、长期的、辩证的和历史的说明,同时又被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完整地统一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马克思经济学超越于古典经济学。把马克思归于古典经济学家的行列并据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价格的解释功能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在当代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劳动价值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商品市场价格的经济学,把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并且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需要进一步认识:马克思把货币看作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纸币并不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马克思认为只要贵金属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而纸币却在事实上执行着这些职能;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对货币运动的高度理论概括,但这一规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也有不适用之处。  相似文献   

17.
探究现象之间的联系,考察一种现象怎样变化为另一种现象,人们因此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等,是认识论的很重要的课题。以下谈谈自己通过学习《资本论》方法所得到的粗浅认识。马克思研究商品的价值是从价值的现象形态——交换价值入手的。在一步步揭示出各种商品的内在本质后,又返回来考察价值如何表现为价值形式。马克思说:“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  相似文献   

18.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以前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形成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透彻地发展了这个理论”,从而使这个理论成为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本文想从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如何比较、商品价值形成过程中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加入如何进行、价值如何表现、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条件下劳动价值理论是否正确等八个方面,就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的劳动  相似文献   

19.
回溯历史,古典经济学家对生产力做出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衍化的过程。从辞典到传统教科书,传统生产力观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或“征服”、或“利用”、或“控制”,尽管形态各异,却都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弊病”,这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背道而驰的。学术界长期将“传统生产力观”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二者“划等号”的做法是不对的,应当坚决摒弃。充分的迹象表明:传统生产力观是不科学的,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极大误解和曲解,应当加以扬弃,努力实现传统生产力向生态生产力的当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
劳动不仅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和昂扬人的自身价值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劳动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通过物(劳动产品)来体现人的价值的理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劳动价值论是在历史中发展的理论,其发展轨迹表明,在已经或正在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发展。发展是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继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