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西北开发的可持续性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西北地区环境特征是顺利实施西部战略的前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不仅成为历史时期人类不合理开发的后果之一,也直接影响到今天西部战略的进程。本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以西北地区开发地域局限性与开发幅度有限性为核心,重点论述了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西北地区面临的水资源状态,以及以此为依托的开发项目与环境恢复措施的可实现限度,指出西北地区的开发应建立在水资源允许值之内,实施因水制宜的开发举措,一切过高估价西北地区过去的环境面貌,过高评介西北地区的开发限度,都会导致西部战略实施走向误区。  相似文献   

2.
干旱缺水是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灾情,探讨了干旱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重的四大特点,并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目标,针对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依托资源优势,实现西部经济的大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然而,西部地区自然状况十分恶劣,生态环境明显脆弱。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首先注重环境问题,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开发与西北水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战略重点。从当前看,人才、资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是西北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但从长远看,最大的制约还是水。对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甚至对“西北到底缺不缺水”都存在争论,对于生态环境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的研究,对未来各种发展项目用水的优先顺序的研究,对全西北水资源合理调配的研究,都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为社会广泛认可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长远规划,意义重大。这项工作应当走在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部经济增长与人才引进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国家重视对西部人才支持,西部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西部各级政府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实现西北地区经济社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应该合理规划,要避免人才引进的盲目性;优化人才工作环境,造就和留住人才;科学人才绩效管理,树立为人才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史的反思与“西南”“西北”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开发历史上 ,在农林牧三业的选择的理论和实践中 ,存在“农业先进”的误区 ,从根本上看是不注重资源环境与产业的最优配置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历史上西部屯田的经济效益并不高 ,且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十分大 ;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存在生态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 ,西北地区多为生态性贫困 ,西南民族地区多为结构性贫困 ,相比之下结构性贫困更容易改变 ,而西南民族地区的环境承载量更大 ,这为西南开发奠定了更好的条件。在西部开发的产业选择中要树立“适应”就是“先进”的观念 ;加大西部开发中对西南地区开发投入的力度 ,西北地区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加大开发的力度 ,实行软开发 ;针对不同的贫困 ,西南和西北地区各有开发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过程中,保护并逐步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开发西部和实施西部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目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原资源退化加快、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要加强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规范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执法;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司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北地区是农耕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交错相接的地区,也就成为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流、碰撞与冲突的前沿阵地。汉唐明中央王朝为了应对来自亚洲北方腹地游牧民族的挑战,在西北地区构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这表明,西北地区在中国边防史上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从中亦可发现中央政府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非常英明的。不过,在实施西北开发的过程中,应将其提到维护国家稳定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集中、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与民间资本发育不足的实际,为实现西北地区整体现代化的目标倾注推动之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据计算和图表分析,从绝对数量和增长速度两个方面说明了西部开发战略对固定资产投入和西部产值的影响程度,建议国家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时,应对西部给予区别对待;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时,除国家支持外,还应重视东部对西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去几十年西北矿、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极不适应,这突出表现在体制、价格、利用率、环境等几个方面。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给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必须对西北矿、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加以调适,并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从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系入手,分析 了加强德育工作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作用,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重点进行哪些内容的德育教育,并就如何实施德育教育陈述了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业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西部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 ,加之长期形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使西部地区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负反馈效应不断加剧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中 ,西部农业要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进程” ,走现代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实现资源、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特色农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意义重大。识别和判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价值标准主要是农业产业的独有、规模、产业化和效益标准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劣条件 ,突出环境、物种珍稀、气候、草原、野生特色 ,以市场导向 ,资源依托、生态保育、科技支撑、动态优化为原则实施特色农业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问题西北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 ,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 ,选择点轴开发模式 ,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 ,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西北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影响和制约其顺利实施的经济和社会因素有很多.在西北地区,民族问题是诸多社会因素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方面.能否处理好西北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西北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现状,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与西北民族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西北民族问题的新思路,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世纪交替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经济战略的大转移,这是面对东部资源匮乏,西部经济落后,为缩短东西差距,在21世纪初调控全国经济平衡的重大举措。国家开发大西部,必将给予西部地区许多政策上的倾斜,以及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量投入。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使得民族地区在大开发的环境中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促进西部开发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而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则是重要的一环。为此,从法治环境入手,论述了建设法治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法治环境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略论连云港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市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资源条件,居于带动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龙头地位,但是,连云港市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影响着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科学地确定连云港市作为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龙头发展的目标定位,确立并实施国家牵动战略、开放拉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环境带动战略和人才推动战略,才能昂起连云港龙头,以加快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发展理论认为 ,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资本、技术、人力资源 ,而且需要有好的制度。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是一场全面的制度创新 ,在这一场创新中西北地区由于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不高 ,没有能够有效地提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制度保证。西北地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所作为 ,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举世瞩目。产业结构调整被确定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西部地区农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着重进行了论述,试图以此找到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