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8年9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年鉴工委城市年鉴工作部承办的第十八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举行。全国60多个城市的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家康,常务副主任周兴俊、许进录、王守亚,副主任王相钦、鲍海春、黄丽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城市年鉴工作部副主任马兵主持。  相似文献   

2.
《武汉建设年鉴》起编于1990年,迄今为止已经编纂了15卷。它面世的背景和需求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时候,从那时起,这本年鉴就肩负起逐年记载武汉市建设领域的工作情况,为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发展积累史料的历史责任。武汉市市政府一贯重视城市的文字记载工作,武汉市的年鉴可谓种类丰富,有综合类的《武汉年鉴》、专门类的《武汉统计年鉴》、《农村经济年鉴》、行业类的《武汉房地产年鉴》、《武汉规划年鉴》、《武汉市政年鉴》等,而《武汉建设年鉴》在诸多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突出的,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城市年鉴属于地方综合性年鉴,具有地方综合性年鉴的特点:一是地方性,在范围上载录一个城市区域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二是综合性,在内容上要顾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三是时代性,在框架设计上强调反映当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表彰新时期产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城市年鉴作为地方综合性年鉴,具有上述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个性。其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两者相互依存。城市年鉴应突出个性,才能在众多的年鉴中显示出  相似文献   

4.
《西安年鉴》编辑部主任崔义萍《城市年鉴的地方文化特色》一文认为,城市年鉴具有记载和反映城市文化的功能。城市年鉴编纂应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和承载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并就城市年鉴如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反映城市文化特色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陈仁礼《城市年鉴要走在开拓创新的前列》一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从找准定位、显示特色和在突出强项和优势的前提下,适当充实内容两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大城市年鉴的创新力度,分析论证了机制创新是城市年鉴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全国城市年鉴第七次研讨会于1997年9月19日至23日在大连市召开。大连市市委副书记林庆民,市委常务、副市长董文杰出席开幕式并与代表合影。林庆民在开幕式上讲话,董文杰参观了首届中国城市年鉴展。参加研讨会的有39个城市年鉴和其他年鉴的代表共115人。中国年鉴研究会会长尚丁发来贺信。中国年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汝鼎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年鉴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把年鉴办成精神文明的精品、年鉴在信息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站稳脚跟求  相似文献   

7.
第十二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于2002年11月6~10日在我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海口召开。参加会议的有50个城市年鉴和近20个省级年鉴及海口市有关单位的代表共140多人。中共海口市委常委、秘书长高锦全,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秘书长刘庆声,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陈仁礼、王守亚,海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宋攻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国林,海口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海口年鉴》主编郑保祥,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常务理事马兵、谭惠全、叶宝根、朱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兵主持。这次城市年鉴研讨会是近几年来规模较大的,也是比较成功的一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城市年鉴,毫无疑问应该主要记述和反映城市建设各方面的情况。但是现在大多数城市都实行带县体制,而且所带的区、县数量多,地域广。那么,城市年鉴在反映城市诸方面情况的同时,很显然也应当充分反映农村建设方面的情况。如何编纂好城郊区、县农村建设方面的年鉴资料,《贵阳年鉴》在实践中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9.
广州年鉴社社长谭惠全《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城市年鉴创新发展——兼述<广州年鉴>20年的实践与探索》一文紧密结合《广州年鉴》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城市年鉴的发展条件与创新优势、影响城市年鉴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努力拓展年鉴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深度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25~29日,由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主办、乌鲁木齐市史志办承办的第十三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城市年鉴及中央级年鉴、省级年鉴、专业年鉴的84个单位的17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陈水琴,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武星斗,乌鲁木齐市委常委、秘书长黄公毅,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主办、哈尔滨年鉴社承办的第15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于2005年9月14~16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史文清,中国版协副秘书长、年鉴研究会顾问周兴俊,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陈仁礼、房德胜、王守亚,年鉴研究会常务理事王中华、谭惠全,年鉴研究会城市年鉴工作部副主任肖凯、王浩等。到会80多个单位150多人。会议由王守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中国城市年鉴》创刊20年的经验,安排2005年的编写工作,2004年11月25~26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了中国城市年鉴第21次年会,来自全国近100个城市的13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城市年鉴》  相似文献   

13.
忠实地记录和展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年鉴天赋的基本职能,与此同时,积极地引领和推动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是新时期赋予年鉴的不辞使命。本着这一思想原则,《中国城市年鉴》从2000年起,以记载和推动城市现代化为主题,设立、推出了一套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连续三年在全国城市进行统计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提出了对目前我国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基本分析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方综合年鉴,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是纯粹的城市年鉴,但却属于这个范畴,并且在不断地向城市年鉴靠拢。因为其要素基本存在,只不过有的外延稍大,有的内涵尚缺。尽管如此,深入探讨城市年鉴的文化含量问题,圈定在一定的范畴之内,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综合性年鉴是中国年鉴家族中较大的一个群体,其范围包括省级年鉴、城市年鉴、地州市县区年鉴。地方综合性年鉴多为各级地方政府主办,是集权威性、综合性于一体的信息工具书。20世纪80年代,地方综合性年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成为读者面较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笔者曾有幸参加第二届中国地方年鉴奖的评比工作,直接参与了城市年鉴框架设计的评比。这次评比,使笔者有机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拜读近70部城市年鉴,对其框架设计情况有了较宏观的认识。参评的年鉴来自22个省(市)区,是从1995~1999年出版的350多部年鉴中精选出来的,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出我国整个城市年鉴的水平。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陈仁礼《关于地方综合性年鉴定位和提高编纂质量的几个问题———在第十六次城市年鉴研讨会上的总结》一文,论述了有关正确认识面临的新情况,城市年鉴的定位,年鉴创新,资料性,资料选编的方向,增强文化含量,组稿难,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济南市史志办公室和《济南年鉴》编辑部承办的第十七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在济南举行。共有全国60多个城市和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刊号由方志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3月9日-10日在南京市召开《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003)创刊号首发式。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王荣炳、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上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年鉴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数量和种类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年鉴在体例和规范化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规范化标准,也就是说年鉴界对年鉴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普遍的共识。本文所谈到的城市综合年鉴的收录范围和基本特点,在许多城市综合年鉴中就存在不尽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