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泰国政府及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对汉语在泰国的快速健康传播所起的作用,并对语言传播的顶层设计进行了界定。以越南、缅甸为例,说明顶层设计的缺失会影响汉语传播的效率和效果。泰国的实践经验对其它国家的汉语传播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顶层设计为汉语传播制定出整体性战略规划,具有自上而下的统领作用,但它要有可操控性,保证执行力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整体效应,推动汉语的高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世代累积型作品是不知名群众作者和著名文人作家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加以演义、传奇、大话渲染而成,具有语言口语化、内容通俗化、精神平民化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倾向志异写奇、彰显道德意义、注重传播载体、立足最佳时空、受制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并以"高山流水式"传播模式广播于世,最终成为一种渗透全社会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俄罗斯不同时期对外语言传播政策的内容及其制定背景,归纳出政策实施的主要途径:设立专门机构,推进语言文化传播;举办人文交流活动,开展文化外交;利用大众传媒,拓宽传播渠道.进而得出对我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启示:依托国家发展战略,优化布局,推进对外语言传播事业;重视对外语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语言传播事业健康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发挥语言传播机构的文化外交职能;加强分工协作,构建有效的汉语国际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历史积淀.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是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学习和传播汉语言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股新潮流.新媒体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触角,为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对接.在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新语言文化现象,显示出传播新特征,基于新现象、新特征,结合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才能使汉语言文化更有效地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泰国的汉语教育经历了孕育、发展、低迷和繁荣四个生命成长周期。其发展轨迹为:从20世纪前并不规范系统的汉语政策、20世纪初至30年代间的语言同化政策、政治改革至中泰建交前对汉语教育的严加管制政策到目前开放和包容的汉语教育政策,每个阶段的政策导向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汉语教育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文章系统梳理泰国汉语教育政策、解读其深层原因并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为进一步了解泰国的汉语教育大环境,加快汉语国际传播的步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汉语国际教育是传播安徽文化的重要舞台.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要树立对外汉语教师地域性教学意识和地方文化意识,充分发挥对外汉语教学中安徽文化各传播途径的作用,结合语言教学多角度展示安徽文化,加强留学生体验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要素进行探究,有助于把握汉语传播的当地环境及利弊因素,使问题发现和对策分析更加深入、系统.本文在解析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理论来源基础上,尝试构建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研究范式:具备传播需求与传播价值的语言在中外双方共同推拉下传播,传播过程受国家需求和民间需求上下驱动,以及传播国和对象国双方支持的左右推拉影响.研究还对范式进行了内部指标界定,使范式体系能够用于数据收集,实现汉语国际传播宏观、中观、微观影响要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该范式使建立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数据库成为可能,对深入开展汉语传播区域国别风险对策研究,以及服务孔子学院等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模因论看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角度解析外来词,可以发现:外来词的形成是原体模因复制模仿和变异的结果.同时外来的语言模因能够融入汉语是由于符号空位、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人们趋新、尚异社会心理的驱动.有些进入汉语的外来词模因由于获得了受众的认可,得到了更多被复制与传播的机会而成为强势模因,在汉语中保留了下来;那些不符合汉民族语言习惯的外来词模因则因得不到复制与传播而从汉语中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音译与一般翻译不同,它保留源语读音而不传达源语意义.音译词在汉译英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它创造了一种陌生的形式,使读者免受译语文化的干扰,再通过解释或注释等补偿手段,向译语读者输入源语文化信息.这是汉语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在译语文化中,音译词的作用是双重的.在保留和传播汉语文化的同时,它又对这个过程有所限制.在汉语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谨慎使用音译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对于社会观念文化的影响是通过社会传播的方式来进行的,而科学精神传播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社会传播形式,科学精神传播系统的内在构成要素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