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活农产品流通由于促进加工和消费的全面对接而获得价值,其相关特性与其流通价值链的特殊增值机理有着直接的联系。鲜活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从本质上来看是对其流通环节价值提升过程的治理,其价值增值机理主要包括:流通过程创造形态效用;流通活动创造时间效用;流通活动创造地点效用;流通活动创造可得效用;流通活动创造知觉效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促进农产品流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仍然是传统的商流与物流统一方式,这种方式下,流通环节多,参加的人员多,流通过程耗费的时间长,对以生鲜活为特色的农产品极为不利。而现代物流管理要求把物流和商流分开,通过对运输、仓储、搬运、配送、信息等物流环节的规划和控制,达到节约物流时间和成本的目的,这是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应该采取措施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3.
怎样理解、度量物流的价值,是物流理论的基础性问题。从劳动价值论的范式出发,物流创造使用价值;从效用价值论的范式出发,物流创造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物流价值的来源有多种,即劳动、资本和自然力。物流价值量的下限可以借鉴客观效用价值的思想以生产物流的费用计量;物流的主观效用价值量或是用社会物流的物流价格度量,或是用企业物流的地点价值与时间价值之和计量。  相似文献   

4.
发展消费逆向物流对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消费逆向物流系统尚未建立,主要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实施主体和市场失灵。发展消费逆向物流要以政府为主导,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以约束,综合实施相应对策,加强教育和科研投入,逐步建立起我国的消费逆向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成为当务之急.在对河南省粮食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河南省粮食物流通道系统、物流结点网络系统和重要粮食物流枢纽,并对河南省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具体建设项目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与物流再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5个新特点。未来社会上会出现传统商贸流通模式和新型的商贸流通模式并存的局面。中国物流要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应从物流系统、经营业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物流人才、企业流程等6个方面进行再构造,从而更好地与电子商务整合,提高物流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价值具有鲜明的时空分异特征,冷链物流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的延时和异地。时空数据模型能够描述某一同时具有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对象的信息,能够跟踪并再现某一对象的时空变化信息。从农产品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视角出发,使用时空数据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冷链物流下农产品价值的时空数据模型和时空数据库,绘制农产品价值的时空分布规律,测度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用,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用的可度量和可视化,在此基础上构建效用函数,从而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用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标志着物流业已从传统的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分离,推动物流服务进一步社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分析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以及第三方物流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体系框架。认为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运用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营销、管理理念和手段,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技术、设施和装备,通过专业设计的物流通道进行农产品物流业务的运作,能保证农产品顺畅流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产生规模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低。建立更系统、更社会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对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核心企业主导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整合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探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及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存在效用遗传性时企业物流横向联合外包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自身的物流部门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的不断渗入 ,企业物流横向联合外包越来越普遍。本文引入效用遗传性的观点 ,通过合理的假设 ,应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 ,对存在效用遗传性的企业物流业务的横向联合外包决策进行了定量的推导和分析 ,得出了企业选择外包对象标准的命题和相应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大热点,是第三利润的源泉,生产和流通的基础。物流主要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和时间差异,是商品实物形态的流通。它将运输、储运、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宏观物流管理更为重要,它可以极大提高物流的社会和总体效益。现代物流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在物流中的运用。目前上海正加大力度建设"四个中心",随着洋山深水港的正式开港,航运中心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此将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2.
集成物流的组织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将集成概念应用到物流系统。提供集成物流服务是我国物流发展的方向,其实现途径是物流组织创新。物流组织创新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物流集成商内部的组织创新,打破部门限制,加强内部横向沟通,实现高效的协同运作;二是组织外部的创新,着重于整合外部资源,催生出更大的竞争能力。物流集成商以物流供应链条为纽带,对整个物流组织重新进行组织规划和组织建设,依赖于能给集成对象以资源效用最大化而产生的凝聚力,借助于内部信息机构和外部网络达到对整个组织进行有效的控制指挥。  相似文献   

13.
宏观物流是指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发生在生产企业纯工艺生产前后以及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活动。选取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为宏观物流要素,并提出基于点集的Lebesgue测度定义的各个宏观物流要素的测度。鉴于宏观物流要素之间联系的错综复杂性与动态性,提出宏观物流结构的定性描述模型即多齿轮相互啮合模型和定量描述模型即一阶微分方程组模型,结合时间序列的谱分析,我们发现宏观物流要素测度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相似文献   

14.
    
畜禽产品是北京市民消费的主要农副产品,长期以来,厂商直销和中间商代销是主要的销售模式。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较高、流通渠道长、交易方式简单等问题影响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环节、改进销售方式是北京市畜禽产品流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流通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主线,分析了流通技术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电子商务,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流模式的多元化、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不断完善农产品物流网络、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体化的网络系统等建议,最后展望了流通技术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物流定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有国家标准的物流定义是"物流功能论"与"物流管理论"混合的物流定义。根据大物流理论,本文提出新的物流定义:"物流是物的实体流动;由物质M、流动F、主体O、地域R、时间T、信息I六要素组成;有自然界、社会界和经济界物流三大类;除了自然界物流外,经济界和社会界物流一般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四个基本的实体环节。"笔者把它称为"大物流论"的物流定义。根据该定义,不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的有机结合属于物流的范畴,其中单独一项也属于物流的范畴,但反之不然。  相似文献   

17.
试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现代物流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流是循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物流的管理。在循环经济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提高废弃物流通的效率,加快资源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举措。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循环经济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运物流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水路运输为基础,融合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的综合性活动.以云南为例,审视水运物流的发展机遇,梳理水运物流发展现状及特点.从综合运输视角提出了“三个跳出”的理念,规划了云南水运物流通道、水运物流集疏运系统、水运物流节点和口岸等具体方案,并总结了相关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粮食物流体系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其现代化建设将有力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对现阶段中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全面调研,详细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并提出推进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的策略。第一,提升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系统化水平,增强粮食流通能力;第二,加快粮食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打破要素流通制约;第三,提高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专业化水平,提升物流体系效能;第四,积极开展粮食物流体系信息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第五,统筹各地并优化资金配置,推进项目整体布局;第六,构建粮食流通“双循环”格局,培育国际化大粮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粮食的应急保供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一手资料与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在应急保供能力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的粮食流通系统在总体上能满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求,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存在储备品种和加工转化能力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二是社会粮食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善;三是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硬件设施跨地区衔接度低和管理制度缺乏顶层设计的不足。为提高粮食流通体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从优化粮食储备结构、推进市场化改革、科学指导农户和城镇居民储粮、提高粮食物流设施跨区域衔接度和完善粮食物流顶层设计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